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栉风沐雨践初心 红色薪火映赣鄱——南昌工学院教育学院栉风服务队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纪实
2025-07-11 15:58:00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南昌工学院教育学院栉风服务队踏上赣鄱大地,以安源红色热土为核心,辐射萍乡多地开展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从踏寻革命足迹到培育宣讲力量,从课堂教学到乡村服务,服务队将“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在实践中书写青春担当。


  图为实践队员在山口岩村希望之门前合影。姚一伊供图

  红色足迹寻初心,革命精神铸信仰

  服务队首站走进中国工人运动策源地——安源。在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队员们循着1921年毛泽东同志深入矿井的足迹,凝视泛黄的工装与锈迹的矿灯,耳畔似回响“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的罢工呐喊。毛泽东同志曾赞誉“安源工人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这里诞生了中国革命史上首个工人俱乐部、第一张工人报纸、第一支工人武装,先辈们探索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路径为革命注入动力。馆内文物与史料串联起先辈奋斗历程,队员们沉浸式体悟其崇高精神,认识到这里是培育理想信念的鲜活教材,将激励青年汲取力量、砥砺前行。

  在安源党校旧址,队员们追溯党的早期干部教育史。1924年诞生的安源党校,曾培养出30余位投身秋收起义、奔赴井冈山的革命骨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安源党校是党最早成立的两所党校之一,刘少奇等领导人亲自授课的往事,让青年学子深刻理解“党校因党而立、为党而兴”的厚重意义。


  图为实践队员在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合影。姚一伊供图


  图为实践队员在卢德铭烈士纪念馆前合影。姚一伊供图


  图为实践队指导老师吕智唯为队员介绍毛泽东与卢德铭事迹。颜若菲供图

  红领巾宣讲传薪火,红色精神入人心

  从卢德铭小学选拔出的“红领巾宣讲员”,经过服务队的系统培训,迅速成长为红色文化传播的生力军。在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旧址前,小宣讲员们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讲述着罢工故事:“1922年,1.7万工人团结起来,赢得了胜利!”他们走进社区广场,用深情描绘秋收起义的壮阔历程——那泛黄的战报、简陋的武器,都在诉说着“霹雳一声暴动”的豪迈,从三湾改编到向井冈山进军,革命先辈在绝境中坚守信仰的故事,让“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力量穿透时光;他们走进乡村院落,为老人讲述卢德铭的英勇事迹,那位年仅23岁的秋收起义总指挥高呼“为了主义,牺牲值得”的呐喊,至今仍如精神火炬般照亮前路。

  这些红色地标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滋养信仰的源泉。而小宣讲员们“团结就是力量”“信仰比生命更珍贵”的童声感悟,让红色精神跨越年龄界限,直抵人心,也让每一位参与其中的队员在触摸历史、见证传承中,更加坚定了接续传递革命火种的决心。


  图为实践队员指导“红领巾”宣讲员在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宣讲。颜若菲供图


  图为实践队员聆听“红领巾”宣讲员讲解安源路矿工人运动。颜若菲供图

  初心对话强担当,实干助农兴乡村

  服务队专访当地老党员,聆听初心故事。拥有60年党龄的李爷爷回忆:“我做通讯员时,就想着把党的政策送到每一户农家。”自1966年入党以来,他奔走于上埠镇十余个村庄,用脚步丈量民情,以“踏实”二字诠释初心。队员们从老人布满老茧的双手、饱含深情的讲述中,读懂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分量,更明晰了新时代青年接过接力棒的责任。


  图为实践队员倾听60年党龄老党员讲述红色故事。姚一伊供图


  图为两名实践队员与老党员的合影。颜若菲供图

  此次实践活动,服务队构建起“学习——实践——传播”的红色育人体系:以纪念馆研学筑牢信仰之基,以党校教育深化理论认知,以校园课堂培育少年火种,以乡村服务践行初心使命。从安源工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自觉,到中央八项规定“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要求,作风建设的接力棒在一代代共产党人手中传递。从安源工人运动的呐喊到秋收起义的枪声,从老党员的坚守到红领巾的传承,栉风服务队用行动诠释着“大思政课”的真谛——牢记嘱托强国有我,行走赣鄱感恩奋进。未来,这支青年队伍将继续深耕赣鄱红色沃土,让更多青年在触摸历史中坚定信仰,在服务社会中成长成才,让革命薪火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来源:南昌工学院;文:吕智唯、伍林慧、李倩怡)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