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爱留守儿童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中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的部署要求,6月29日,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国际工程学院“小红砖”社会实践团队赴寻乌县金星村,开展防溺水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盛夏汛期,溺水事故高发。尤其是暑假期间,学生脱离学校管理,溺水风险显著增加。金星村周边水域众多,留守儿童多由家中老人看护,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为此,“小红砖”实践团队策划此次活动,旨在提升当地儿童防溺水安全意识与自救互救能力,有效预防和减少溺水事故发生。
为确保活动效果,“小红砖”实践团队通过与金星村委会深入沟通,做好筹备工作。据介绍,该村常住人口1129人,暑期留村儿童近百人,安全管理压力突出。村委会虽已采取水域定期巡逻、设置警示标识、入户宣传等多项措施强化安全教育,但因水域分布广、留守儿童比例高,防溺水工作仍面临较大压力。
“小红砖”实践队组织小朋友们齐声朗诵“防溺水六不准”,普及基础理论知识,了解防溺水基本要求;针对金星村周边水域特点,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深入讲解溺水成因、危害及预防要点,将专业知识融入生动案例和趣味故事,让孩子们在有趣的活动中掌握防溺水知识,远离危险水域。
在互动环节,“小红砖”实践队员化身“落水者”,现场模拟失足落水场景,邀请小朋友抢答科学施救方法。“不能自己跳下水救人!”“快找大人帮忙,拨打110!”面对模拟险情,孩子们踊跃举手,用稚嫩却坚定的回答,给出了正确的救生答案。队员们还以实用文具小奖品进行激励,让防溺水知识在欢声笑语中深深扎根,安全意识的种子悄然播撒在孩子们心田。
活动尾声,“小红砖”实践队携手村委会,组织孩子们实地探访村内风险水域,现场辨识防溺水设施,检视岸边配备的救生圈、长竹竿、警示牌等设备,详细讲解其使用方法和应急作用,掌握了自救与互救的基本技能,为自身安全筑起一道重要防线。
此次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不仅使村民(特别是少年儿童)切实掌握了自救互救技能,强化了防溺水意识,提升了防溺水应急能力,对构建乡村儿童安全防护体系,保护未成年人生命安全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来源: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