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红韵铸魂·非遗绣美——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织织不倦”实践队开展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
2025-07-15 16:50:00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近日,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文化旅游学院“织织不倦”实践队开展“红韵铸魂·非遗绣美”为主题的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实践队围绕红色文化主线,以非遗钩编为纽带,开展了一场非遗技艺与思政教育、美育素养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学忆峥嵘:行走的思政课

  实践队以“学”为先,首赴八一起义纪念馆,结合原创红色钩编作品《第一枪石破天惊 铸军魂波澜壮阔》深入学习革命历史,深刻领悟革命精神的内涵。在青山湖区青年志愿者协会,学生党员周露怡分享了自己将近2万小时的志愿服务成长历程,用“服务+情感”双纽带模式诠释青春担当,引发队员热烈讨论。“理论+实践+朋辈”的三维学习体系,推动了队员从“被动听”到“主动思”,深化对社会实践价值的理解。


  红色钩编作品《第一枪石破天惊 铸军魂波澜壮阔》


  红色场馆里“行走的思政课”

  讲传薪火:活化红色基因

  实践队成员们走进上巷村上巷小学、青山湖区昌九社区与白鹿社区等地,以“红色故事+非遗展示”形式打造“双线融合”宣讲矩阵,实现红色文化与非遗技艺的双向赋能。同学们将革命历史融入手工教学,现场钩编党旗、红色爱心等作品,讲述八一南昌起义历史及“非遗+红色”故事,开设非遗钩编体验课,让居民沉浸式触摸历史温度,厚植家国情怀。


  讲述红色故事


  钩编红色爱心等作品

  研探民情:聚焦传承创新

  实践队以问题为导向,通过问卷调查与实地走访,广泛收集游客、社区居民对非遗钩编技艺的认知度、兴趣点及与思政、美育相结合的建议等,回收有效样本300余份,发现“创新不足”“传承断层”等不足。同时,实践队与共青团青山湖区委合作优化青年志愿服务站参观路线,获地方部门采纳,推动了调研从“纸面”走向“地面”。



  在红色场馆、社区开展调研


  调研青年志愿服务站,提出路线优化

  践融非遗:服务彰显担当   

  实践队构建“非遗+美育+志愿”体系,开展服务活动7场,惠及600余人次。先后设计开展了“红色文化手作课”“普通话推广”“防溺水安全”“防诈骗安全”"非遗钩编传统文化课堂”等公益课,创新地将平安绳结制作安全教育融入非遗创作。在南昌市青山湖区站东街道昌九社区、白鹿社区“青伴夕阳”活动中,联合南昌爱尔眼科医院为一百余位老人义诊并建立健康档案;与上饶银行青山湖支行合作,以“情景模拟+有奖问答”等形式开展反诈宣讲......实践队还为印尼国际研学团开设钩编体验课,实现了“非遗+美育”的创新实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开设多个“公益课堂”


  开展护眼义诊、反诈宣传等志愿服务



  开展印尼国际研学团非遗钩编体验课

  “织织不倦”实践队以“学”筑基、以“讲”搭桥、以“研”探路、以“践”力行,将非遗传承与红色教育深度融合,通过朋辈微党课、非遗活化等创新形式,打造可复制推广的“非遗+思政+美育”实践模式,生动诠释青春担当,让“非遗为弦奏响思政强音,美育为墨绘就青春华章”的时代交响曲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