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业教育国际化纵深发展、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的时代浪潮中,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始终秉持教随产出、产教同行理念,将拓展国际交流合作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通过搭建多元合作平台、实施特色品牌项目、推动标准国际输出,持续深化职业教育对外开放水平,旨在打造能够在国际职业教育海域开辟出新航线的“现代号”船舶。
扬起多元合作风帆
搭建文化交融之桥
文明交流互鉴是“现代号”的风帆,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高擎风帆,积极构建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网络,促进中外文化互鉴与教育资源共享。
学院打造的“中华文化 国际共融”主题活动,成为中外青年文化交流的特色品牌。通过圆桌论坛、非遗体验、文化竞答等创新形式,让中外学生跨越语言与文化差异,在思想碰撞中增进理解,在互动体验中深化友谊。活动既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国门,也让多元文化在校园内交汇融合,营造了开放包容的国际化育人氛围。在院校合作方面,学院主动对接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深化务实合作。与韩国平泽大学定期召开联合管委会会议,在专业共建、师资互派、学分互认等方面持续优化合作机制;泰国中部四区高校代表团来访期间,双方就专业建设、科研合作等议题达成多项共识。
驱动特色项目引擎
激活合作发展动能
动力系统为船舶提供前进的动力,是船舶的“心脏”。学院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打造特色国际合作项目,以项目作为“心脏”,驱动国际化高技能人才培养,推动职业教育合作从交流互鉴向深度融合迈进。
为深化中马两国在职业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两国青年学子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学院成功举办中国—马来西亚青年职教培训计划“中文+新能源汽车”培训班。培训班围绕新能源汽车领域前沿技术,为20名马来西亚师生量身定制涵盖理论教学、实践操作、企业研学、文化体验的课程体系。学员们在实训车间掌握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在企业调研中了解产业发展趋势,在非遗体验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该项目不仅为中马职业教育合作注入新动能,更为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国际化技能人才探索出有效路径。职教出海不仅要引进来,更要走出去,学院作为“天工”江西职教出海联合体成员单位,积极参与印尼古邦汉语培训中心建设,选派骨干教师赴印尼开展“中文+技能”教学,通过语言文化交流,为深化国际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选派两名专业教师赴印尼参加“天工”江西职教出海国际旅游发展研讨会议,与国际同行共同探讨酒店行业职业教育国际化路径,取得了经验共享与智慧互通、人才交流与合作并进的良好成效。
夯实标准输出“龙骨”
筑牢国际竞争根基
巨浪拍打与砰击效应对船身的挑战不容小觑。“现代号”想要在职教出海的航道上行稳致远,必须具备坚韧的船身、强韧的龙骨。学院将标准输出视为“龙骨”,通过开发优质、适用的国际化专业标准,为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贡献智慧。
学院材料与化工分院承担的埃塞俄比亚国家水泥生产技术员Ⅳ级和Ⅴ级职业标准开发项目,获得埃塞俄比亚劳动与技能部认证并纳入该国职业教育体系。项目团队对照国际先进标准,结合埃塞俄比亚产业实际,系统构建本土化职业标准体系,为当地水泥行业人才培养提供科学规范的标准指引。这一成果不仅彰显了学院在专业领域的深厚积淀,更让中国职业教育标准成为国际职业教育标准,有效提升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此外,学院承办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物资援助巴基斯坦项目交流研讨会,为中巴在光伏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平台。双方分享了光伏发展的政策与实践经验,促进了技术和知识的传播,体现了学院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国际合作方面的责任与担当。
从搭建多元合作平台到实施特色品牌项目,从深化交流互鉴到推动标准输出,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在职教出海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取得显著成效。面向未来,学院将继续锚定“新双高”建设目标,持续拓展国际交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来源: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文:费世荣、李嘉文)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