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馆校同台,上一堂“穿越时空”的思政课
2025-09-09 09:34:00

  2025年9月4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历史性时刻,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教师刘凤、刘芬、张晴三位老师带领10名学生组成“初心向党”队,赴江西省博物馆开展“一线课堂”活动,这不仅是一次生动的实践教学,更是对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关于思政课教学改革、构建“大思政课”格局重要论述的深刻践行与鲜活注脚。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并明确提出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这些重要理念,深刻揭示了思政课教学必须突破传统课堂边界,将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融合的内在要求。

  此次“初心向党”队的江西省博物馆之行,正是对这一要求的积极响应:

  一、拓展了教学场域,让思政课“实”起来

  师生团队深入学习北上抗日先遣队的英勇事迹。在馆内珍藏的国家一级文物《中国能不能抗日》宣传单前,刘凤老师与江西省博物馆金牌讲解员赵桐老师联袂,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微党课。将课堂从校园搬到场馆,在革命文物前开展教学,使抽象的理论在具体的时空、真实的物件中变得可感、可知、可信,极大地增强了思政课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二、整合了师资力量,让思政课“活”起来

  赵桐老师向师生团队详细介绍了《中国能不能抗日》宣传单这份珍贵文献的历史背景与内容,该宣传单发布于民族危亡关头,以激昂的文字呼吁民众觉醒,揭露国民党当局的不抵抗政策,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日。高校思政课教师与博物馆专家同台授课,实现了校内师资与校外专家的优势互补,形成了协同育人的强大合力,这正是“大思政课”理念中打破壁垒、汇聚资源的具体体现。

  三、创新了教学方法,让思政课“动”起来

  在赵桐老师的领诵下,“初心向党”师生团队肃立于展柜前,齐声诵读革命宣言,铿锵有力的誓言在展厅中回荡,仿佛穿越时空,将革命年代的热血与信念重新唤醒,引得众多观众驻足聆听、纷纷点赞。通过现场讲解、深度提问、集体诵读、反思启发等多元互动,教学方式真正从“单向灌输”转为“双向交流”,有效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四、紧扣了时代脉搏,让思政课“新”起来

  刘凤老师特别引用习近平总书记2025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她鼓励青年学子铭记历史、珍视和平,以实干担当书写无愧于民族与时代的新篇章。活动特意选择在抗战胜利纪念日后一天举行,并紧密结合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及时将党的重要纪念活动和最新理论成果融入教学,确保了思政课内容的时代性和前瞻性,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的同频共振。

  这场在红色展陈前的微党课是“善用”社会大课堂的典范。它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民族危亡之际高举抗日旗帜,如何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带领人民夺取伟大胜利。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的此次“一线课堂”实践充分证明,唯有坚持守正创新,持续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将“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不断丰富“大思政课”的内涵与实践形态,才能更好地教育引导新时代青年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而自觉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智慧。这正是新时代思政课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根本价值所在。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