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井冈山星火映照初心,到南昌城头枪声砥砺信仰,赣鄱大地的红色基因始终是高校“大思政”建设的鲜活教材。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团委紧扣“技能育人+思政铸魂+服务地方”核心定位,牵头组建红扁担宣讲团,将大思政课搬进企业、社区、乡村,以“理论 + 实践”“专业 + 思政”的双融模式,让思想火种在基层扎根,让育人实效在服务中彰显,为学校“大思政”建设注入鲜活动能。
多层联动聚合力,构建“大思政”育人共同体
宣讲团以“校地协同、师生同频”为抓手,打造“领导领航+教师赋能+学生发声”三级队伍体系,将育人资源转化为大思政课的实践力量,让思政教育既有“顶层设计”的高度,又有“基层落地”的温度。

领导带头领学,锚定大思政“方向标”。党委书记吴小平深入铜鼓县三都镇西向村,以《青春坐标:抉择・砺行・致远》为题,将乡村振兴实践案例融入思政课堂,通过“问题导向 + 互动研讨”引导师生在基层一线思考“青春该如何扎根祖国大地”;党委副书记、院长廖国琼走进永新县秀水书院,围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书院文化为纽带,串联红色历史与文化自信,让思政课浸润人文底蕴;党委副书记方卫武赴湖口流芳乡,以《知行合一、自强不息》为主题,结合流芳豆香小镇的产业实践,鼓励师生“在社会大课堂中读懂中国、践行思政”。校领导带头把思政课从教室搬到基层,以“头雁效应”推动大思政课“接地气、入人心”。
教师专业赋能,夯实大思政“内容基”。宣讲团教师以“案例教学+实践指导”,让大思政课既有理论深度,又有专业温度。思政教师以“红色理论+地方党史”为核心,在井冈山革命旧址旁讲解“苏区精神的时代价值”;旅游管理教师结合乡村旅游规划,在农户家中讲授“如何以红色旅游激活乡村振兴”;电商教师带着直播设备走进田间,用“实操教学”宣讲“电商助农的政策红利与技能方法”;艺术设计教师围绕“乡村美化”,在村落墙体上绘制红色故事彩绘时传递“艺术服务人民”的理念。

学生青春传声,激活大思政“新活力”。学生队员发挥“同龄人讲同龄事”的优势,将思政内容转化为青春表达:用情景剧再现“红军挑粮”场景,让红色故事“活”起来;以“直播带货”形式宣讲助农政策,在推销农特产品时传递“乡村振兴的青春责任”;在社区开设“反诈小讲堂”,教老年人用线上支付时融入“诚信做人”的思政引导;在乡村小学开展“防溺水课堂”,以安全知识教育传递“珍爱生命”的价值理念,让理论宣讲变成“听得懂、信得过、用得上”的青春课堂。
内容融合显特色,打造“大思政”实践新载体
宣讲团紧扣江西地域特质、学校专业优势与群众需求,构建“红色铸魂+文化赋能+专业服务”三维内容体系,让大思政课既有“思想高度”,又接“江西地气”,更有“实践价值”。

以红色资源铸魂,让大思政课有“信仰厚度”。宣讲团依托江西“红色摇篮”的资源优势,结合各实践点的红色底蕴设计宣讲内容,在三湾改编旧址,以“沉浸式讲解+情景问答”解读“党指挥枪”的历史意义;在永新县乡村,围绕“半条棉被”故事讲述“军民鱼水情”;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周边社区,通过“红色记忆分享会”串联城市红色基因。

以非遗文化赋能,让大思政课有“文化深度”。宣讲团聚焦城南龙灯、宜春漆扇、新余夏布等江西非遗项目,打造“理论讲解+现场展示+创新探讨”的思政课堂,邀请非遗传承人走进乡村,与师生共同演示龙灯制作技艺,讲解“非遗背后的工匠精神”;在社区开展“漆扇绘制体验课”,让居民在创作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组织“非遗电商研讨会”,结合学校电商专业优势,探讨“如何通过直播让非遗产品走向全国”。
以专业服务聚力,让大思政课有“实践力度”。宣讲团紧扣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江西县域发展需求,将专业实践作为大思政课的“实践考场”:在赣州寻乌县,指导果农搭建“线上销售平台”,讲解“电商运营中的诚信经营”;在铜鼓县三都镇,结合旅游专业设计“红色 + 生态”乡村旅游线路,传递“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九江永修县,组织“企业思政共建会”,为景区从业者讲授“服务行业的职业道德与价值追求”。
成效辐射促发展,彰显“大思政”育人新价值
宣讲团坚持“把大思政课建在需求一线”,以广泛覆盖、精准对接、双向赋能的成效,让思政教育从“课堂内”延伸到“社会中”,实现“育人”与“服务”的同频共振。

阵地广覆盖,思政课堂“扎根赣鄱”。宣讲活动深入九江、吉安等11个设区市的30 余个实践点,从吉安永新县的红色乡村到南昌西湖区的城市社区,从宜春铜鼓县的生态村落到九江湖口流芳豆香小镇的产业园区,从井冈山革命老区到鄱阳湖生态景区,真正将大思政课的“课堂”建在赣鄱大地的每一个角落,让思政教育“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受众精准化,思政教育“全员受益”。累计覆盖基层干部、乡村农户、景区从业者、企业员工、中小学生等群体超1 万人次,实现“按需施教”,针对基层干部,开展“红色治理”主题宣讲,强化理想信念;针对乡村农户,开设“电商助农”专场,覆盖数百人次,解决“销售难”问题;针对中小学生,组织“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覆盖上千名学生,厚植文化自信;针对景区员工,开展“服务思政”培训,提升职业素养。

价值双赋能,思政成效“落地生根”。一方面,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指导的10余个乡村电商点实现销售额稳步提升,宣讲实践队撰写的多份调研报告被当地借鉴参考;另一方面,师生在宣讲中深化对江西的认知,多名学生因宣讲实践选择留赣就业,为江西旅游、电子商务、艺术设计等行业注入新鲜血液。
红扁担一头挑着“立德树人”的思政使命,一头连着“服务地方”的实践需求;宣讲声里既有红色基因的赓续,也有专业育人的担当,更有青春建功的誓言。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团委将以红扁担宣讲团为抓手,持续深化“大思政”建设,让思政课堂更鲜活、育人实效更扎实,引导广大师生在赣鄱大地上书写“学思践悟、知行合一”的青春答卷,让“大思政”的光芒照亮育人之路、服务之路、发展之路。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国教育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