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召开期间,一场关于如何让思政课“活”起来的实践探索正在赣鄱大地生动展开。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初心向党”师生团队于2025年10月22日至23日,开展了一场特殊的“一线课堂”活动,将课堂搬到社区基层和红色场馆,以实践脚步丈量民生温度,以赤子初心叩问时代使命,展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行动自觉。
深入基层实践 感悟“人民至上”的初心伟力
10月22日,师生团队走进南昌市光明社区,聆听社区书记徐玫玫深情讲述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的场景。“总书记关心百姓生活,叮嘱要把社区建设成人民群众的幸福家园。”徐书记的讲述将师生带回九年前那个温暖的瞬间,也拉开了观察社区变迁的序幕。


九年来,光明社区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交出了一份厚重的“民生答卷”。师生们重点调研了由老工人俱乐部改造而成的“一老一小”幸福院:2000平方米的空间里,老年大学琴声悠扬,青少年活动中心童声朗朗,幸福食堂饭菜飘香,舞蹈室、乒乓球室、棋牌室等笑语不断……这里不仅是设施升级的样板,更是“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生动实践。团队学生感慨:“从‘养老育小’的细节中,我们看到了‘国之大者’落在社区的缩影。”

追寻红色印记 汲取“强国有我”的精神滋养
10月23日,团队转赴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和方志敏烈士陵园。在南昌起义的枪声回响中,在新四军浴血奋战的史料前,在方志敏《可爱的中国》手稿真迹旁,师生们沉浸式感悟革命先辈的理想信念与赤子情怀,在方志敏烈士陵园,教师团队敬献花圈,向烈士墓碑三鞠躬,深切缅怀这位伟大共产主义战士的英雄事迹。这些红色资源成为思政课最鲜活的素材,激励教师将红色基因融入课程,引导学生筑牢信仰之基。


融通六个特色“小课堂” 构建立体化育人新格局
此次“一线课堂”是学院系统构建特色育人体系的重要一环,紧密围绕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有机融合六个特色“小课堂”实践模式。
在“场馆里的育人课堂”中,师生于红色旧址聆听历史回响,于烈士陵园感悟信仰力量;在“大地上的育人课堂”中,团队深入社区基层,触摸治理脉搏,见证“人民至上”的生动实践。此外,学院更同步推进“舞台上的育人课堂”,以艺术形式演绎时代精神;“墙面上的育人课堂”,让校园每处景致诉说育人故事;“车间里的育人课堂”,在实操实训中锤炼工匠品格;“云端上的育人课堂”,借数字技术拓展思政场域。


“思政课不能仅在教室里讲,更要到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场去讲。”团队教师总结道,“光明社区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微观呈现;红色场馆的革命精神,是立德树人的宝贵滋养。我们将把此次调研的案例融入教学,让思政课更有穿透力和感染力。”
从社区治理的精细画卷,到革命岁月的壮丽史诗,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一线课堂”有效链接起“场馆”“大地”等六个特色“小课堂”,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碰撞、历史与当下的对话。它启示我们:思政教育的生命力,源于对时代脉搏的把握,对民生冷暖的感知,对精神谱系的传承。未来,学院将继续推动“一线课堂”与六个特色“小课堂”深度融合,构建更加立体生动的思政育人体系,让思政课在广阔天地中绽放光芒,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不竭动力!(来源: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国教育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