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英国留学时政:欲实现在英留学生“零滞留”

http://liuxue.eol.cn  来源:  作者:互联网  2015-01-06    


  欲实现在英留学生“零滞留”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新闻网12月21日消息,英国内政大臣特雷莎·梅(Theresa May)近日对实现留学生“零滞留”的提案表示支持。该提案要求在英国读书的非欧盟学生课程结束后立刻离开英国。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21日援引梅的助手的话说,这位内政大臣希望未来的保守党政府实现“学生移民零滞留”,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就是把那些通过学生签证赴英的留学生送回老家。

  报道称,梅呼吁保守党在明年选举的竞选纲要中加入有关强迫非欧盟学生离开英国、若他们想在英国工作须从海外重新申请签证的条款。并且,梅还希望英国高等教育机构负起确保留学生离境的“责任”,根据其方案,如果大学院校的留学生“离境率”过低,将会被处以罚款。

  英国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今年六月,由12.1万名非欧盟学生进入英国,只有5.1万人离开。

  英国各界反对抨击声音四起

  根据英国国家统计署发布的数据,截至6月,今年共有12.1万名非欧盟学生赴英留学,其中7万人在学业结束后仍然留在英国。而英国政府数据显示,至2020年这一比例还将逐年上升6个百分点。而基于2011年的估算数据,留学生每年对英国经济的贡献约为100亿英镑。

  英国工党表示,留学生给英国带来数十亿的投资。根据当前政策,非欧盟学生可以在学业结束后继续呆在英国数月。如果他们毕业后找到工作,他们就可以把学生签证换成工作签证。而英国保守党提出的政策要求任何签证到期的学生都要离开英国,然后如果他们想要继续他们的学习或毕业后在英国就业,那么就得重新再次申请签证。

  英国大学校长联盟“英国大学”的首席执行官尼古拉·丹德里奇认为,对真正的留学生收紧政策不仅会破坏英国的大学、还将损害英国的经济。“如果英国要保持国际竞争力,它应当寻求增加,而非限制符合条件的留学生留英工作一段时间、为英国经济做贡献的机会。”

  罗素集团顶尖研究型大学联盟总干事温迪·派亚特说:“如果英国想要保持高等教育领域的全球领袖地位,就必须继续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为此,英国应向真正的留学生打开大门。”

  一个英国智库最新公布的一份民调结果显示,59%的选民认为政府不应当减少留学生的数量,75%的选民称留学生应当被允许留在英国,至少在完成学业后一段时间内。

  政客心机?党派之争表明立场

  据报道,特蕾莎大臣认为,目前的政策正在被滥用,很多在英国读书的非欧盟留学生完成学业后还依然非法留在英国。据悉,保守党正在考虑将该倡议列入下一届保守党宣言内。

  本届英国政府不可能采纳这一建议,但倘若现任首相卡梅伦同意的话,强制留学生离境条款将出现在2015年保守党竞选纲要中。

  一位内部消息人士表示,若通过提案,优秀的学生仍然有机会能够回到英国。而目前存在的滥用法制行为助长了净移民。而大臣特蕾莎也警告称,如果不改变体质,卡梅伦将净移民减少数万人的目标将很难实现。据悉14年数据显示,英国大学外国留学生的数量一年内已经下降了4,595人,这是29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

  分析人士认为,特雷莎·梅提出收紧留学生计划可显示其在移民问题上的强硬立场,将为她争取保守党选民的支持,进而支撑她取代卡梅伦成为政党领袖的野心。

  移民签证法规逐年趋严

  英国曾经在2012年修改了毕业生工作签证办法,但是很多方面的反应是:新办法过于严格,令不少留学生望而却步,甚至可能无法跟以前一样得到机会在英国工作。

  按照新的规定, 到英国的海外留学生如果想在毕业后留在英国发展,他们必须在毕业后的四个月内找到更自己技能相称的工作。

  英国伦敦政经学院的研究显示,由于英国的签证程序的改变,不少留学生为了争取工作经验影响了学业。

  根据英国特雷萨·梅的新方案,所有的大学院校如果不确保自己学校中的留学生回国,就会被罚款,并取消录用海外留学生的资格。

高考后留学?出路?!免费咨询热线:010-58443520

考试培训小助手

本科留学qq:436560382

研究生留学qq:437946603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我要打印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