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国际人才蓝皮书:留学回流高潮将来临
http://liuxue.eol.cn 来源: 作者:光明网 2013-09-24 大 中 小
由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2013年《国际人才蓝皮书》发布会”,2013年9月24日在中国社科院举行。《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3)No.2》(王辉耀、苗绿编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综述了近年全球留学的发展现状与特点,并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留学发展的最新情况,如留学生的生活发展状况、低龄留学的现状及需求等;阐述了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4个国家接收国际留学生(包括中国留学生)的状况,以及18所世界著名高校的国际留学生人数、专业分布、奖学金、学费及留学政策变化等情况,对2012年留学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一)中国连续四年成为美国留学生总数最多国家
《国际人才蓝皮书》指出,从国别来看,大部分留学生来自中国、印度和韩国,这三个国家的留学生是国际留学生的主要来源国。其中,2010年,中国留学生的数量占到国际留学生总量的17%,是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主要留学生接收国的第一大留学生来源国。2012年,美国国际留学生来源国(地区)排前五名的是中国、印度、韩国、沙特阿拉伯和加拿大,这五个国家的留学生人数占美国国际留学生总数的56%。中国连续四年成为美国留学生总数最多的国家,近年来的年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2012年中国在美国的留学生占美国全部留学生的25.4%,印度占13.1%,韩国占9.5%,沙特阿拉伯占4.5%,加拿大占3.5%,其后占比超过2%的国家和地区依次是中国台湾(3.0%)、日本(2.6%)和越南(2.0%)。沙特阿拉伯高达50.4%的年增长率主要得益于其政府对国际留学生出台了大量的奖学金和助学金等政策鼓励本国学生到美国留学。而来自中国台湾、日本和印度的国际留学生人数则出现了大幅下降,降幅分别为6.3%、6.2%和3.5%。从排名前25个国际留学生来源国的地区分布来看,8个亚洲国家的国际留学生人数占到其总人数的60%,亚洲仍是美国海外留学生的主要来源地。
(二)中国的留学人才回流高潮即将来临
《国际人才蓝皮书》分析,近年来,中国留学人员呈现加速回国的态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留学人员回国人数不断增加。1978-2012年,我国留学回国人数累计为109.13万。2009年回国人数首次突破10万人,比前一年增加50%以上。近五年回国的留学人员达到近80万人,接近前30年的3倍。特别是2012年,留学人员回国数量达到27.29万人,同比增长46.56%。专家说,由于近来欧美等发达国家目前对留学生的政策更趋向于留下优秀的有潜质的留学生,加大了留学生留在留学国的难度,有意愿回国的留学生比例大幅增加。近年来,中国出国留学生主要集中在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金融危机以来,这些国家经济复苏缓慢、新增就业机会有限以及出于社会地位等方面因素的考虑,许多留学生也因为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和合理的定位而产生回国的念头。当然,有更多的留学生愿意回国也印证了中国已经逐渐进入人才回流国家这一观点。虽然目前中国还处在留学赤字的阶段,但随着回流成为更多留学生的选择,未来几年,中国或许会迎来留学回国人员比出国留学人员多的回国高潮。
(三)低龄留学生优质化趋势明显
《国际人才蓝皮书》认为,在强大的留学潮的带动下,低龄留学开始急剧升温。2011-2012学年,我国留学美国的本科生增长率为31%,占我国留美学生的38.4%,留美本科生已经接近赴美读研究生人数(45.6%)。根据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对北京某5所中学出国留学情况的抽样调查,近三年,高中生出国留学的人数和留学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都有所上升,出国留学人数从2010年的215人上升到2012年385人,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比例从2010年的9.28%提高到2012年的15.74%。同时,低龄留学生的优质化趋势十分明显,出国留学的学生中三分之二以上成绩十分优秀,是班上的尖子生。有68.25%的学生出国前成绩在班中排名为前25%,排名前50%的占89.8%。只有10.2%的学生学习成绩在班级排名为50%以后。低龄留学生优质化,反映出我国青少年人才流失的严峻趋势。
考试培训小助手
本科留学qq:436560382
研究生留学qq:437946603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