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5大热门留学国官员话利好 英国:奥运带来新机遇

http://liuxue.eol.cn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  2012-03-09    

  澳大利亚:接受高考成绩

  澳大利亚驻上海总领事馆教育领事徐佩仪表示,澳大利亚是第一个通过立法保障国际学生权益的国家。在去年推出了一系列简化学生签证审理的措施,让学生能够更加简便地申请留学澳大利亚。最近悉尼大学已经开始接受中国学生的高考成绩作为他们的入学标准,现在澳大利亚一些其他的大学也在陆续接受中国高考的成绩。

  澳大利亚政府十分关注和支持归国留学生的发展。今年4月将举办首届澳大利亚中国毕业生招聘会,为中国归国学生创造发展机会。

  加拿大:欢迎留学生移民

  加拿大驻华大使馆商务专员张可表示,最近,加拿大总理再次来华访问,把教育作为中加合作的第五大内容,中加双方有一个初步的目标,就是在未来的五年之内,把中国到加拿大留学的学生和加拿大到中国来留学的学生总人数提高到10万人。

  如果选择加拿大作为留学目的地,你是有移民机会的。如果拥有加拿大高等教育的学历,你不必离开加拿大,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完全可以申请经验类永久移民。截至去年10月已经有1万名国际留学生通过这个政策,成功申请了经验类永久移民。在未来几年里,加拿大每年允许1000名在加拿大留学的国际学生读完了博士学位后,如果他希望再继续留在加拿大做科研,既可以通过技术类移民的方式继续留在加拿大,也可以申请永久移民。

  英国:奥运会带来更多机会

  英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教育推广官员表示,目前有9万多名中国学生在英学习,修读博士、硕士、学士的学生超过7万名。从接受英国教育的学生调查中得知,85%的学生表示对课程设置和英国的教育非常满意。

  从2012年4月起,为留学生提供的毕业两年工作签证(PSW)将正式取消。留学英国的学生毕业后,将可通过两种新途径申请留在英国工作:一是获得英国认证机构授予的学士及以上学位的应届毕业生可申请记点积分制第二层级的工作签证;其次,一个新的第一层级毕业生企业家签证计划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启动。该签证是提供给优秀的毕业生,以便他们毕业后能够继续留在英国。

  英国留学专家也认为,伦敦奥运会将会为英国各个产业注入新的能量,体育管理、土木工程专业、旅游酒店专业、翻译专业必将受到带动,成为新兴的热门专业。伦敦奥运的热潮也会创造至少10多万个就业和实习岗位,对中国留学生而言,将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英国边境管理局将在夏季申请高峰期在中国增派80~100个签证官加快审理速度,并保证在14个工作日出签证。此外,从2012年4月1日起英国签证只接受网上申请,不接受直接去英国签证中心递交申请。申请者可以登录英国边境管理局的网站:www.visa4uk.fco.gov.uk 递交在线申请表格并进行网上预约递交申请资料的时间。

  美国:学生签证将更快捷

  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新闻文化处的工作人员表示,自2月13日起,部分合格的非移民签证申请人,在签证失效48个月(即4年)内,可免面谈续签。启德教育留学专家认为,新政实施后,特别是对于即将来临的学生签证高峰期,这将释放签证资源,从而面谈更多首次申请人,并加快速度。对于有效签证未满4年的签证持有者,申请同种类别的签证手续简化,无需亲自去领馆,直接将材料递交中信银行进行代传递的审理就可以了。

  新西兰:今年是留学好时机

  新西兰驻华使馆教育参赞Alexandra Grace表示,去年9月1日新西兰成立了一个新的政府机构,主管新西兰的国际教育,从而促进新西兰教育的国际化。新西兰作为一个移民国家,鼓励留学生在新西兰毕业以后,选择留下在新西兰工作,然后再移民。这种学习工作移民的路径也是新西兰政府比较鼓励的。新西兰还有一个“银蕨签证”,允许具备高技能的年轻人到新西兰有9个月的时间寻找技能工作。如果想了解更多有关新西兰留学的信息,可以登录官方网站www.newzealandeducated.com。

  今年是中新建交40周年,新西兰教育协会首席执行官Grant McPherson指出,今年是中国学生到新西兰留学的最好时机。新西兰教育部门为中国留学生提供了一系列有利条件,专门为中国博士生提供博士学位奖学金。此外,根据工作假期计划,每年有1000名中国年轻人可以到新西兰旅游一年,在新西兰期间,他们可以工作、旅游并参加短期课程的学习。

  据广之旅海外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留学中心运营总监尹晓霞介绍,今年新西兰几十所院校将组团参加“2012年华南区新西兰教育盛典”,涵括中学、理工学院、大学,提供“一条龙”课程,供不同需求的学生选择。

高考后留学?出路?!免费咨询热线:010-58443520

考试培训小助手

本科留学qq:436560382

研究生留学qq:437946603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我要打印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