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海归就业 急需自我去标签化

http://liuxue.eol.cn  来源:  作者:南方都市报  2014-11-26    

  2013年中国“海归”增长率为29.53%,达35.35万人,仅比当年出国人数少6万人左右,今年回国留学生人数预计将超过40万;留学生回国后第一次就业的起薪绝大多数低于6万,占比约为67.2%。不少镀完金回来的海归们难以就业。据媒体报道,佛山本土海归近年来暴增,但竞争力却日趋下降,入职年薪多低于6万元。(佛山日报报道)

  早在本世纪初,“海归”一词便已出现。其时,留学者仍是凤毛鳞角,出国读书机会可谓千载难逢。而随着时间推移,各国陆续出台留学政策利好,使得本来镀金的留学渐渐走下神坛。再看如今,不光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留学人数暴增,包括佛山在内的地级市在近年的出国留学人数也呈井喷状。

  与高校扩招而导致的就业难相似,留学政策的放宽,使得不少国内学生出国读研、读博。除去国外学术氛围好、师资力量雄厚等原因,更为大众所熟知的,是国内就业难所造成的客观环境所致。既然不能短期在国内找到合适工作,不如出国读研。既为深造,亦为规避就业风险,一举两得。

  但真的勇士,总是需要直面血淋淋的事实。回国后,海归就业仍成为一大问题。所以我们可以看见在各种招聘会上,海归与非海归之间界限已渐渐模糊,国内招聘会在逐步“去海归化”。据部分招聘猎头介绍,目前国内存在大批快餐式留学者,缩短留学年限,只为成为“速成式海归”。另据了解,不少海归在招聘过程中过分强调自身海外教育背景,导致海归身份反成部分求职者面试过程中一大包袱。

  这便是现实中海归就业的一大特点:自我标签化。不论是将沉重的国外名校头衔压于己身,还是刻意区别与国内竞争者之间的优劣,在海归自己看来,这是优势,是利;而在不少招聘方看来,这恰恰却是劣势,是弊。“他们应该明白,如今的绝大多数留学,已经不再是教育金字塔尖的游戏了。”换而言之,以规避就业为由的海外求学,大部分都是暂避现今之险,以换取片刻稳定安逸。而回国后以“海归”一词前往招聘会的自我标榜行为,在多数H R眼中却是难称优势。换个角度思考,其实留学也是一种投资,既然任何投资都有风险,回国面临失业风险也便不足为奇了。留学有风险,海归就业需谨慎。首要谨慎之处,便是摆正自身心态,便是回归大众招聘,从而自我去掉那张印有“海归”的标签。(赵騄汀)

高考后留学?出路?!免费咨询热线:010-58443520

考试培训小助手

本科留学qq:436560382

研究生留学qq:437946603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我要打印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