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随笔:我的法国导师
http://liuxue.eol.cn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张维泽 2009-01-12 大 中 小
2008年9月中旬,作为公派留学生,我到法国交流。短短4个月的时间并不足以让我完全体味法国的人文风情,然而我很想写些文字,一方面可以将自己的亲身经历记录下来,另一方面也感恩于那些帮助过我的法国人,特别是我的法国导师。
2008年6月公派名单确定,我在正式联系导师准备签证材料的过程中,感受到一个法国人的情谊。他帮我四处联系房子,根据我的经济状况、住房周边的车站和商店分布、离实验室的远近以及附近是否住有中国人等因素,给我发送住房的具体描述,列出他认为比较合适的几个房子供我选择。当他告知我,因为9月份巴黎的住房非常紧张,只能确定一个比较合适的临时住所的时候,我非常满足,也很感谢他的帮助。他却还为此向我表示抱歉,并提议在我来法之后再继续帮我联系住房。冰冷的电脑屏幕丝毫掩盖不住隐藏于文字之中的热情和友好。这种温暖驱走了我心中对第一次来到一个陌生国度生活和学习的那分忐忑。
我在到达巴黎后的第二天早上见到我的导师。他热情健谈,说话的时候表情丰富,非常风趣。有时候只要看他的表情和动作就能猜到他在说什么。在我第一天到实验室报到的时候,一路上他从学校的历史谈起,向我介绍了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地理位置;然后和我讨论了法国的交通情况,谈到一些他认为需要改进的地方时,他总会做一个失望的表情,外加一声叹息;同时他还会时不时指点给我临时住房的道路及其周边最近的超市和邮局等。这些信息对初来乍到的我来说可谓“及时雨”,省去了我找寻这些生活资讯的“折腾”。
导师平时比较繁忙,一般见不到他。不过由于实验室人员通常一起去就餐,因此在学校餐厅碰头的机会比较多。这时,他就会向我介绍他认为“并不是那么地道的法国食物”,向我建议比较适合亚洲人口味的法国菜,有时候还探讨一下中法食物的差异。就餐时讨论的话题五花八门,体育运动、节日假期等都可成为主题。有时候导师也会主动谈到他的家庭、他的父母、孩子、他的学生时期。
虽然导师很忙,但他却一再告诉我,有问题就找他。报到的时候,他告诉我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记住他的手机号。在我的临时住房到期前,他又时不时地抽空载我去找住所。有时候会迷路,这时候他就会向我展示如何利用路边的地图。为了让我了解周边的交通情况,他还会利用汽车的仪表盘测量房子到车站的距离。因此找住所的过程也充满乐趣。有时候我实在不愿太麻烦他,就准备签下某房子,他却说这个房子交通不方便,让我再看看其它的。当房子确定之后,由于我的法语不太好,他将住房合同上的条款逐条翻译解释给我听,还帮我检查了住房内各种设施是否正常工作。我之所以能快速安顿下来,与导师这种耐心的帮助是分不开的。
导师不仅乐于助人,还非常细致周到。报到当天办理实验室注册手续,当我面对一系列法文文件,无从下手之时,他一眼看出我的困难,主动提议“让我们一起填写”,细致地将重要的注意事项解释给我听。
除了知道超市在哪儿,在法国生活的另一项最重要的事就是银行开户。因第二天他有事情,不能陪我过去。为了不耽搁,他打电话到银行预约,确保第二天有会英语的员工,并且将银行周边的地图打印出来给我。
导师这样繁忙,还能这般的细致,真是让我感动。而法国同学、房东在我因语言等原因碰到困难时,都给过我热情的帮助,使得几个月前对法国还感到陌生遥远的我能快速融入当地的生活。
法国留学咨询热线:010-67084066/67084067
免费电话:400-811-5263
考试培训小助手
本科留学qq:436560382
研究生留学qq:437946603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