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留学:高就业的几所私立院校介绍
http://liuxue.eol.cn 来源: 作者: 2013-09-02 大 中 小
中国大学毕业生迎来“史上最难就业季”
699万。这是中国今年创历史新高的大学生毕业生人数,比去年增加19万,但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增幅趋缓,部分企业招聘意愿降低,一下让中国迎来了“史上最难就业季”。
2001年高校毕业生为115万,2005年380万,四年内增加223万,到了2009年人数破600万,此后还持续攀升。中国高校毕业生的人数逐年增加,社会提供的有效就业岗位数量无法跟上,加上经济增速放缓,各种大环境因素造成“就业难,年年难”的困境。
据新加坡教育联盟了解,高校云集的北京、上海等城市应届大学生与工作单位签约的签约率仅30%左右,同比大幅下滑。以北京市为例,2013年毕业生人数比往年有所增长,但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需求却比去年减少1.6万个。
全球年轻人就业前景新加坡最为乐观
一份国际调查显示,本地年轻员工对于新加坡的就业前景最为乐观,在32个国家中名列榜首。这份由人力资源咨询公司任仕达(Randstad)进行的调查,共访问了全球32个国家的员工,新加坡受访者有405人。
调查的其中一个问题询问各国员工是否觉得当地25岁及以下的年轻人很难找到适合的工作。在新加坡,只有44%受访者认为年轻人难找工,是全球比例最低的国家。各国平均比例为68.6%,而希腊(91%)及西班牙(89%)的情况最悲观。
新加坡的低失业率,以及相对稳定的经济,让国人对就业前景有信心。
新加坡是全球持有最低年轻人失业率的国家之一,比率为6.7%,远比希腊的60%,台湾的13%理想。工院教育面向企业的实际需要,为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就业前景,许多毕业生在半年内就找到工作。但能不能发挥所长,个人对工作的态度与价值观就成了关键。
人力部代部长陈川仁勉励毕业生说:“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求学时的知识将很快被淘汰,唯有解决问题的技能、逻辑与职业操守会持续受用……你们适应改变与积极学习的动力不应停歇。在新加坡,学习之路的门永远敞开,这里有许多持续教育与培训的机会。继续为离校者提供优质教育,这是我国拥有的竞争优势。”
与其在国内辛苦找工作,不如去国外选择就业率高的大学,让工作来找自己
新加坡留学网(http://www.0065.com/)金牌留学顾问倪燕华老师建议,与其在国内辛苦找工作,不如去国外选择就业率高的大学,让工作来找自己。在新加坡的私立院校中有部分高等私立院校都有与企业签订协议,以保障学院学生的实习和毕业后的就业,以下为您推荐新加坡私立院校中就业率高的几所学校:
新加坡东亚管理学院
新加坡东亚管理学院(http://www.easb.net.cn/)最初创立于1984年,2001年由新加坡教育部批准成为一所高等教育学院。经历了近30年教学管理经验的积累、始终如一的坚守着“就业为导向”的办学使命,今天的EASB已当之无愧的成为新加坡私立高等教育学院的引领者。
新加坡楷博高等教育学院
新加坡楷博高等教育学院座落在新加坡的金融和商业中心,拥有乌节路和维尔基路、POMO大厦三大校区。三个现代化、智能化的市区校园,舒适的教学环境及备受信赖的教育品牌,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士、硕士及博士等高等教育课程,吸引了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
新加坡PSB学院
新加坡PSB学院隶属新加坡工贸部,其前身为始建于1972年的新加坡政府生产力与标准局所属生产力培训学院。是新加坡素质级教育机构,也是唯一一所新加坡政府100%拥股的高等院校。PSB学院是新加坡最大的学院之一,在提供教育与培训服务方面已有超过三十年的经验。PSB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超过300人,目前在校学生超过29,000名,全日制学生人数将近7000名,其中10%的学生分别来自世界上18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詹姆斯库克大学新加坡校区
詹姆斯库克大学新加坡校区(JCU新加坡),成立于2003年,是第一家由澳洲政府大学在新加坡的直属校区。学校所开设的课程、颁发的学位证书都与澳洲主校区完全相同。JCU新加坡在新加坡校区的学生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不仅让校园更加国际化,而且也使学生有互相学习不同文化的机会。学校于2008年7月中旬迁入位于新加坡中部的汤申路上段的新校区。
新加坡管理发展学院
MDIS始终如一坚持非营利性的学院性质,造就了新加坡管理发展学院如今的声誉;半个世纪以来,丰富的教学经验使新加坡管理发展学院成为新加坡具有实力的教育学院之一。
考试培训小助手
本科留学qq:436560382
研究生留学qq:437946603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