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名人介绍之布特列洛夫
http://liuxue.eol.cn 来源: 作者: 2006-02-22 大 中 小
布特列洛夫 (A.M.Butlerov 1828-1886)
俄国有机化学家。1928年9月6日生于喀山市齐斯托波镇一个军官之家,父亲希望他成为一位数学家,然而他却一个劲地喜爱化学。1844年客入喀山大学化学系,在齐宁的影响下从事有机化学的研究。1851年以《有机配合物的氧化反应》论文获硕士学位。1853年以《从俄罗斯一家工厂的轻油中提取与樟脑类似的物质》的论文获莫斯科大学化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857年以喀山大学讲师身份被派往西欧各国作访问学者,会见凯库勒、本生等著名化学家,并在霍夫曼、武慈等有机化学实验室工作。1858年在武慈实验室合成亚甲基二醇的醋酸盐而出名,回国后于1868年被提升为喀山大学化学教授,此后一度担任喀山大学校长。1874年当选为彼得堡科学院院士。1876年选为俄国物理-化学学会化学分会主席。布特列洛夫的一生都致力于有机化学事业,对任何高官厚禄均不屑一顾。他宁愿辞去喀山大学校长,去从事有机化学研究。他终身从事化学研究和教育事业,诲人不倦,培养出像马尼科夫这样著名的有机化学家。可惜正值盛年的他,由于疲劳过度,于1886年8月17日突然去逝,终年仅58岁。
布特列洛夫在有机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
同凯库勒、库帕等齐名,都是有机结构理论的创始人之一,为有机化学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提出物质分子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的本性取决于组 合单元的本性、数量,同时还决定于其化学结构,认为分子中各原子都是相互影响化合物性质的。因此根据物质的化学结构可以推知物质的化学性质,反之,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也可推断物质的化学结构。
最先用有机结构理论解释同分异构现象。他指出:如果物质的组成相同而各种性质不同,那么唯一的可能便是结构上的不同,据此,他曾解释丁烷为什么有两种,并预言其它的同分异构体,均取得成功。
最先合成二碘甲烷、叔丁醇、乌洛托品及糖类化古物,特别是糖类化合物。他用最简单的甲醛为原料,通过聚合生成二羟基甲基,再在石灰水的催化下,合成了糖类化台物。这为高分子合成打开了通道。
发现异丁烯的聚合反应,并对聚合反应作系统的研究,为以后的合成橡胶工业打下了基础。
特列洛夫的主要著作有:《论物质的化学结构》、《有机化学综合研究导论》和《化学结构取代理论》等。
考试培训小助手
本科留学qq:436560382
研究生留学qq:437946603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