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涉外监管网总编及中国教育在线总编陈志文:中西教育及自主留学价值
http://liuxue.eol.cn 来源: 作者: 2013-09-09 大 中 小
陈志文:非常高兴有这么个机会分享我的看法,今天讲三部分,基本讲两部分,中间不讲了。在座有很多专业人士跟普通老百姓相比知道多一些,相比于车处、IDP还有各位专业人士,我可能不是那么专业。
昨天跟车处聊天,这个有着20年行业经验的骨灰级人物,在我认识他时,他还在中澳政府赴澳留学办公室做主任。以下所讲的表面上看和留学比较远,但因为留学是中国教育的一部分,习总书记所讲的几个美好,其中有一个就是更好的教育,更好的教育是“有选择的教育”,我在这种大情况下大致讲一下。最后一部分最近两年一直想说的一个问题,因为我觉得只有正确认识西方的教育,才能让留学健康发展进一步壮大。
生源危机引发教育变革
今年4月份媒体报道说安徽有一个学校,12个老师伺候一个学生,大家热炒一番,其实这种情况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很多年了。为什么?因为高考,2008年开始以后高考报名人数直线下降。今年高考报名人数是912万,已经连续第五年下降,下降人数达138万人,有些媒体据此就说,有100万人弃考,完全假新闻。
我们画一曲线,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阶段的在校生在迅速下跌,这种趋势叫“跌跌”不休,说明其一直在下降。前两天教育部公布人数还在下降。。就是我们12个老师在穷国办大教育,像这种12个老师伺候一个学生。因为在90年代我们学生最多的时候,中小学生总数大概在70多万。但是到现在我们中小学学校最多也就32万,小学只有20多万,人数基本上从3个亿降大1.9个亿。
十几年前我还可以骄傲的说,中国一打铃全国人都在上课,现在没有了,这是计划生育的伟大政绩。现在教育部做侧点定向支持,首先是校车问题,因为一两个问题刑事案件问题,社会舆论一味的博眼球,盲目的批判使教育部的该项政策停了下来,这是对更多人不公平,对教育本身而言是拖后腿,我个人觉得非常不好,非常担忧,这样必然导致十几个老师伺候一个学生的现象。这一方面,导致了人口、学生的下降,而另外一方面我们很偶然撞上了一个高等教育大扩招。人口下降造就了今天学生的数量的下降。但是受扩招政策引导,还有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我们国家为了刺激经济而发布的一系列的政策,总结下来就是两张纸,一个是房产证一个是毕业证,两张纸刺激中国花钱。中国老百姓太独特,只有这两项愿意花钱。政府的两张纸刺激,其中之一就是高校大扩招,刚才车处长说他们1983年招40万,1977年17万。去年教育公布685万计划,而今年却不公布了。40万和685万相比,连零头都不到。导致的结果,是2008年成为一个分水岭,从大扩招从1999年开始,直到最近两年才稍微趋缓,这期间教育部一直在控制,但是因为基数太大,所以哪怕增长3%,也比之前高考招生全年招的都多,控制不住。
高等教育大扩招的碰撞
最近几年的高考录取比例直线上升,接近80度的曲线增长。大家批判北京录取分数太低,其实最低的是上海。2011年上海学生上复旦的机会是河南的97倍,北京学生上北大是河南学生的47倍,上海分数最低。刚才讲学生总量下降,招生量上升导致结果就这样,上海人很聪明,他提前调整,如果不调整实际在2008年上海就会出现零分上大学。
宽进宽出:高等教育质量严重下降
大家知道各地都在增长,上海2006年、2007年开始调解不增加,北京也是一样的。也是因为这种生源总体下降,大学招生量不断上升的现状,导致这个情况,如果不去调控那么零分上大学就可能出现。事实上现在差不多就是这样,上海、北京的录取分150分,表面有一个分数线,这个分数线没有意义。150分什么概念这些孩子答一个答题卡,都不用坐够45分钟,涂完就走。这个分数相信人人都能考得到,因为就百分制算一门也就20多分,这是专科录取分数。现在,我们研究生也在扩招,跟本科生是一样的。我们高等教育多招点没关系,糟糕是宽进宽出这是最恶劣的状态,所以我们单位现在,在座媒体批判就业歧视,就业看出身。用人单位怎么办?你怎么进来怎么出去的。我没办法拿这个尺子衡量你优秀与否,所以只有看入口,所以讲985讲221。那么985录取什么程度,985快接近车处他们当年。211远远超过车处他们招收,没有办法衡量只有看入口,很无奈的事情。 史上最难就业季,我觉得这些词就是媒体夸张手段。糟糕是在哪,宽进宽出,毕业生越来越多,就业越来越难,结果导致反向选择,老百姓开始反弹,前两天学校是卖方市场,他们决定要不要你,你也想尽办法挤进学校,学校跟招生部招收计划,现在可以做官老爷了,现在不一样。图上这是2012年广东公布的一本征集志愿,最后零没有人报。这里很多学校不错,是一本。2012年没有做这个工作,觉得这些不是新闻。山东也是大量本科,专科前两年就完成不了。全国一直上大学最难进的地方是河南,考生最多时候将近100万,河南的孩子在2008年时候全省实际录取比42,经过四年以后,河南计划录取率达到86%。但是河南孩子上大学那么难,但是河南的专科,去年专科计划完成75.4%。也就是说四分之一的招生计划浪费掉,为什么浪费?没有人愿意上。
前两天有则消息正在热炒,考上大学本科爸爸不让上。说买房子做生意也比上大学出来挣钱多,我开始怀疑假新闻。不管真假,我个人觉得这个趋势可能是必然的,当人人都能上大学的时候,当上完大学没有体面生活,不要说体面生活,连个差不多工作没有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反省要不要上大学,这是看昨天的报道:当事人表示我的想法没有变,我绝不同意她上大学,我做为她好,71%网友支持我,说我做得对。我看网上是有个调查,其实调查时候大家是理性的。的确部分赞成他的观点,这种趋势我个人觉得会越来越旺盛,说这个故事的目的也是想提醒,留学后边也有传递效应。大家要反省这个问题,我还值不值得,是不是需要。所以这就涉及到质量控制各方面问题,带来很大问题是高校面临一个生存的危机。
高校:生存危机来临
我们国家的高校,最近10年,整个学校财政收入构成在学生学费这块儿,大概占到30%(无论北大、清华,平均下来)。学生交的学费九牛之一毛可以忽略。对于省处院校地处院校30%、50%甚至到60%,对学生依赖特别高,所以导致倒挂现象,越烂学校招生越多,越烂学校学费越高。骨子里有点像西方私立学校的性质,如果学生不来报到,如果不想上不高考,你录取我也不去上。这时候是很可怕的,上上礼拜开学头一周,我跟一个人吃饭。北京著名私立学校招生计划两千多,那时候开学完成一千多招生计划。
“狼来是真的”现在一些院校财政危机是现实,有些个别学校借钱发工资了。所以学校真正开始不得不考虑定位,以前有招生计划赚钱,能发文凭抢着来,现在不了,像那父亲要不要上大学时候,学校不再不调整,不再盲目研究性大学。一定要很清晰,就是高职,就是应用性大学。倒逼学校,学生家长办学,调整定位,不要盲目学北大清华,不要动辄讲科研能力而是讲课能力等等。
出国留学继续高速发展
全民择校教育部头都大,全民留学,留学增长非常快。昨天陪着女儿看的新闻。家长不做生意了,跟女儿一块考,一块学,两个人考一个学校同时报道等等太多事情,我觉得家长太疯狂。所以导致中国教育问题是无解的,前两天教育部推出减负十大措施,有人问我你怎么评价?我说怎么评价?我说你就看那条,不留作业就说措施,教育部都疯了。我说但是记住第二句话:教育部被逼疯,被你们给逼疯了。被社会、老百姓、家长、媒体逼疯了。托福考试18岁学生增长很快,其实出国留学有一个平台期。2009年到2012年期间,刚才主持人说45万,肯定比45万多。我个人觉得这种平台期已经很明显出现了。虽然感觉很热闹,但是不会有前两年连续4年20%增长,可能会回落到10%左右,基数太大,净增长人数还在增长,比例会降下来。我听说附近学校国际部今年报名人数四千多人。
出国留学的几个基本判断
关于留学有几个基本判断:长期还会保持快的发展,趋向还会多元化。但美国美国仍继续领先,生源结构将快速常态化,平民化,早期的留学是富且贵的孩子偏多,最近三年表现非常明显好的不好的都有。
低龄化毫无疑问,最近热点是到美国念中学,已经不再是本科热,是中学热。但是如果有家长在这儿,提醒大家注意。美国高中有37000多所到4万所,陷阱太多一定要注意。
途径一定多元化,和今天主题可能是关联的。2003年教育部涉外监管网领导要求搭建沟通平台,透明再透明、公开再公开。现在各种时机条件相对成熟了,自助留学肯定会有快速发展时期,这是结论。
我有一个简单的判断,对于刺激留学增长还存在,影响也存在。我认为在2015年、2016年前后有可能出现分水岭。一种继续保持10%或者出头的增长速度,或者降到百分之5、6的增长速度。里面有促进的,也有拉下来的,这是我最后想说的,我很高兴有学生在这儿,看到有家长在这儿。
正确认识西方教育是留学健康发展的关键
长期以来,对西方教育理念有着严重的误解,这也是我们留学健康发展很严重的问题。但是像演连续剧一样,我觉得李天一到底谁造就的?大家都在骂梦鸽、骂李双江,我说不是,罪魁祸首是谁?以教育专家标榜共知,然后梦鸽、李双江造就李天一。
我们一说到美国西方教育,大家脑袋反映是什么?快乐、幸福。说的最多是这些,尊重个性等等,我们有些家长智力好一点明白多理解,智力不好完全被忽悠,最后导致结果西方先进教育理念是什么?捧着孩子。我们应试教育恶劣透顶,学习本身是快乐的事情,尊重个性由着他胡来。现在中国孩子是最没教养的时代,我们把粗鲁当成个性这是最恶劣的。。
我们看看到底西方教育是什么?首先看,一说美国大学不看分数就看综合素质,是这样吗?我们看看哈佛,看看Stanford学校网站公布的要求,可以清晰地发现,GPA低于3.9分,一般人不要指望上好大学。如果你是姚明可以没问题,那是另外一条通道。
美国的大学看综合素质吗?一定先看成绩,用我的话讲,美国前十名大学不看成绩,为什么?成绩都太好了,GPA3.9以上,没法选择的时候看你的特色、特质,我们中国老百姓理解叫“综合素质”,叫课外活动。但是如果你GPA是3.9,SAP9000以上,40名到100名必然进去。它是相对精准,绝对精准实际是一个伪精准,我们高考实际是一个伪精准,但是给一个公平(绝对公平),这是美国大学到底看什么,绝不是我们所说的综合素质,首先是成绩,还是成绩。成绩核心是GPA是SAP不是托福。
看一下西方教育英联邦体系榜样,这些孩子一年四季燕尾服。但是大家看这里面有穿紫色马甲(个别),粉色背心,灰色裤子。这些是什么?是荣誉学生。他在学校里把你区分出来三六九等,分别出来。这些还是都是中心,大家都围绕他们。这个学校很多课程,一般都分成14级。6年中学要4年把中学课程学完,后两年学大学。
我们再看。去年10月份我在旧金山机场转飞机,买一本《时代周刊》上面有这个报道。Spanking,体罚,这个报道讨论体罚。强调核心讨论如何体罚而不是能不能体罚。美国到现在为止19个州支持体罚。前两年调查老百姓投票是百分之多少人支持体罚,这个事情讨论是说体罚怎么做,比如说女生是不是让女老师打、男老师手太重容易打伤。这个板子就像中国人做月饼模子,我才了解Spanking是这么一个东西。
为什么?没规矩,顶撞老师,跟同学发生争执,这是一定要走人的。国内媒体经常为某个学生作弊呼吁,你动辄对学生提醒,无论中学、大学在西方作弊就必须开除,一次都不可以。同样36项军规可以处罚你,一次就给一个白牌,两三张红牌你基本可以走人。
我们看看奥巴马家教——非周末不接触电子产品;有两项体育运动,父母指定一项;每餐必须把蔬菜类吃干净,不许剩饭;出去旅游没有限制,但必须写一份报告。(这个)在国内一定会被批得狗血淋头。
我想最后总结一下正确认识,中国老百姓,中国人骨子里走精英路线。孩子能选人大附中不会选北大附中。男生不吸毒、女生不堕胎这是最基本要求。毕业率能超过50%或者40%。小布什上台教育政策之一,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远景是让每个人毕业。奥巴马晚放学一个小时,希望提高毕业率,这中国人要走的吗?不是。我们中国人要走的是我刚才讲的精英路线。所以我告诉大家一个真实东西,精英必须要付出,成绩就是第一。
第二,成为优秀人必须管住自己,有些学校吃饭恨不得喊“一二三”开始吃,吃饭时候不准说话。比较一下我们现在中国孩子,父母把没有教养当做个性,非常无知。
最后说一句:必须付出、必须约束、必须努力,更重要是成长。今天IDP希望推广一个好的平台,希望给大家在自主留学方面提供更多服务,我想就是一个可能成为优秀的人的起点之一。可以考虑从留学开始让自己去参与,而不再是父母参与,自己去做,而不让父母代劳。谢谢大家!
考试培训小助手
本科留学qq:436560382
研究生留学qq:437946603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