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子女炫富VS父辈藏财 英国华人遇代际尴尬

http://liuxue.eol.cn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2011-09-05    

  中新网9月4日电 据英国《华闻周刊》报道,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富了,但是越来越多的在英华人却变得尴尬难耐了。在接受《华闻周刊》采访时,蓄意或不经意“炫富”的新生代对父母絮絮叨叨的“藏财”要求十分不理解,而多年打拼财富殷实长期“藏财”的华人流露出想“炫富”却又不敢的无奈。

  没觉得是“炫富”

  “一点都不好玩,在伦敦这么时髦的城市,都没法秀‘酷’。”去年就读伦敦大学学院(UCL)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的Tina Wang来自中国苏州的富商家庭。她在谈到自己有一衣柜的普拉达、巴宝莉,却不敢在自己宿舍所处的国王十字火车站附近穿戴时,显得很“不爽”。

  Tina4年前从苏州一家英国私立学校中国分校来英国布莱顿(Brighton)某私立中学读书。“在国内时,每到周一,死党们都会亮一亮周末从父母那里“劫”来的包包、靓鞋。每周五学校不限制穿校服时,一定会秀出刚刚淘来的巴宝莉。”

  后来在布莱顿读英国A-Level,“那时最开心了,每天都能换我最喜欢的包包。有一段时间和一个‘石油女’(父亲是一个石油大亨)来事,每天都会跟她拼手链,看谁的卡迪亚最炫。”

  “可是,去年考上大学,我妈妈来伦敦看我时在Kings Cross被抢了手机和包包,从此以后我妈给我下了命令,不能在伦敦穿戴得太好。之后再买衣物,都会选外表没有明显商标的。”

  “我不觉得这是你说的‘炫富’,如果我真心喜欢Burberry或者Chloe,为什么不能穿呢?”

  尽管去年圣诞节,她在巴黎也被抢过LV,但Tina仍然觉得父母的命令让她很委屈。“妈妈一看到英国有什么中国人被偷了或抢了的新闻,就会给我打电话问是不是我,如果伦敦都不安全,那么多名牌店还开什么呀?”

  据《华闻周刊》了解,在Tina的中国同学中,有大量的此类喜爱名牌,却碍于父母的担心而“郁闷着”的人。“我们经常会盼望着有Party什么的,偶尔过一下瘾。”

  小心翼翼闷着“秀”

  和“90后”的Tina想秀却不让秀的情形不同,祖籍山东,如今住在伦敦富人区温布尔登并经营两家中医店多年的孙先生表示,经常有想要“显摆”一下的冲动,但多年谨慎的“藏财”心理以及个别华人“露富”后被入室抢劫的事件,让他谨慎有加。

  “其实‘炫富’和‘显富’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我辛苦了多年,又住在不错的区域,其实简单的‘显富’并不会招来什么麻烦。”孙先生对《华闻周刊》表示,“但是最近两三年,总会有英国朋友吃惊中国人的有钱程度,让人心里不踏实。”

  孙先生觉得,留学生的“炫富”和中国游客的大手笔购物潮流,让身边的英国人觉得中国人“富不可测”:“尽管我也会不时地犒赏自己和家人,买一两块浪琴或柏达翡丽手表或者金银首饰什么的,但是我不希望中国人成为‘钱多好抢’的代名词。”

  《华闻周刊》记者最近留意到一位中国女士在其微博上大秀自己在伦敦富人区Richmond的房子。

  由于她对房子前后左右的情形进行了详细描述,更“晒出”房屋照片等,很容易让人从这些信息中知道她家的具体位置。记者认为这种“秀”房产的做法,有引起窃贼注意的危险。

  当《华闻周刊》向孙先生提及此类“炫富”现象时,孙先生表示,在好区域买房置业、到名牌店购物消费都没有错,但是如果一个人将自己富有信息和家庭详细信息拿到网上晾晒,“只能说是没脑子。”(记者:范慧勇)

高考后留学?出路?!免费咨询热线:010-58443520

考试培训小助手

本科留学qq:436560382

研究生留学qq:437946603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我要打印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