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红色基因赋能高校党建与立德树人协同发展
2025-07-01 09:04:00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在新时代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已成为高校育人的核心使命。红色基因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将红色基因深度融入高校党建工作,构建党建引领下的立德树人新体系,不仅是传承红色文化的必然要求,更是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举措。探索两者协同发展路径,对提升高校育人质量、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红色基因与高校党建、立德树人的内在逻辑

  (一)红色基因:高校党建的精神内核

  红色基因承载着革命先辈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政治品格与无私的奉献精神,是高校党建工作的灵魂支柱。其蕴含的爱国主义、艰苦奋斗、群众路线等精神元素,为高校党建提供了鲜活的教育素材。通过挖掘红色历史故事、革命遗址资源,将红色基因融入党建理论学习、组织建设与文化活动,能够强化党组织的凝聚力与战斗力,使高校党建永葆生机活力,为立德树人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高校党建:立德树人的政治保障

  高校党建在立德树人工作中发挥着政治引领与方向把控作用。以党建为核心,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社会实践协同育人体系,能够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在高校落地生根。通过党员教师示范引领、党支部战斗堡垒建设,将红色基因渗透到课程思政、校园文化建设中,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保障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

  (三)立德树人:红色基因传承的实践目标

  红色基因传承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培育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高校以红色基因为精神养分,将红色文化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立德”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与理想信念,通过“树人”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使学生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坚定信仰、汲取力量,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素质人才。

  二、红色基因驱动下高校党建与立德树人协同发展实践路径

  (一)构建多维融合平台,筑牢育人根基

  1.打造“红色基点”,强化组织引领

  以基层党支部为核心,打造红色教育示范点。组建红色宣讲团、党员先锋队,开展“红色微党课”“红色主题党日”活动,将红色教育融入组织生活。例如,通过沉浸式情景党课、红色基地实地研学,让党员师生在实践中感悟红色精神,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红色基因传承中的引领作用。

  2.延伸“育人主线”,深化专业融合

  将红色基因融入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在理工科课程中融入红色科技攻关案例,激发学生创新报国热情;在人文社科课程中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例如,在能源专业课程中讲述红色能源工业发展历程,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在教育专业课程中融入红色教育先驱事迹,培育学生教育情怀。

  3.拓展“服务界面”,创新实践载体

  搭建“红色服务岗”,组织党员师生开展志愿服务、社会实践。走进社区开展红色文化宣讲,深入企业参与红色技术革新,让学生在服务社会中践行红色精神。同时,开展红色主题竞赛、创新创业活动,将红色基因转化为实践动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4.整合“资源基体”,实现协同育人

  联合高校、企业、社区建立红色育人联盟,共享红色教育资源。共建红色实践基地、开发红色课程资源库,实现校地、校企协同育人。例如,与红色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让学生感受企业文化中的红色基因;与地方党史馆合作开发研学路线,丰富红色教育形式。

  (二)创新工作方法,破解融合难题

  1.创新红色基因传承模式

  资源整合,让红色教育“系统化”:组建红色文化研究团队,系统梳理本地红色资源,编撰红色教育读本、开发红色课程思政案例库,形成完整的红色教育资源体系。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红色基因数据库,实现资源数字化管理与共享。

  科技赋能,让红色教育“智能化”:运用VR/AR、大数据等技术,打造红色虚拟研学平台、红色教育APP。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还原革命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红色历史;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学习需求,实现个性化红色教育推送。

  内容创新,让红色教育“时代化”:结合新时代热点,赋予红色基因新内涵。在乡村振兴教育中融入红色帮扶故事,在网络思政教育中传播红色网络文化,让红色基因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

  2.强化思政课主阵地作用

  深化课程改革,提升教学实效: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将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互动教学等方式,增强课程吸引力。例如,通过红色经典诵读、红色故事分享,让学生在参与中感悟红色精神。

  构建育人体系,实现全程覆盖:构建“入学-在校-毕业”全周期红色教育体系。入学开展红色主题教育,帮助学生扣好“第一粒扣子”;在校通过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深化红色教育;毕业举办红色主题毕业典礼,激励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建功新时代。

  完善评价机制,确保教育质量:建立多元化红色教育评价体系,将学生红色理论学习、实践参与、行为表现纳入考核。同时,将教师红色教育教学成果纳入绩效考核,激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3.增强党建仪式感教育

  创新党建仪式活动形式,开展红色主题入党宣誓、红色成人礼、红色毕业典礼等活动。在重要纪念日、节庆日举办红色文艺汇演、红色知识竞赛,通过庄严隆重的仪式、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增强师生对红色基因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4.创新党建工作模式

  构建“智慧党建+红色教育”融合模式,开发智慧党建平台,整合红色学习资源、党建工作管理、党员服务等功能。利用AI技术开展红色知识问答、智能推荐学习内容,实现党建工作智能化、便捷化。同时,革新红色教育思维,开展红色剧本杀、红色主题微电影创作等创新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5.拓展党建育人边界

  融入区域党建联盟,与地方党组织、企业党组织开展党建共建。联合开展红色主题党日、红色文化研究项目,将党建工作从校园延伸到社会。例如,与社区党组织合作开展红色文化进社区活动,与企业党组织共建红色实践基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拓展党建育人空间。

  (三)特色实践:红色思政音乐会的育人探索

  高校创新开展“红色旋律 青春逐梦”思政音乐会,以艺术为载体,将红色基因融入毕业生教育。音乐会以红色经典歌曲为主线,结合校园红色文化故事、学生成长经历,通过合唱、独唱、歌舞剧等形式呈现。例如,《歌唱祖国》与学校红色社会实践成果展示相结合,《不忘初心》与优秀毕业生扎根基层事迹讲述相融合,让学生在艺术熏陶中感悟红色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思政音乐会将美育与德育有机结合,为毕业生上好了“离校前最后一堂思政课”,引导学生将红色基因融入未来人生,在新的岗位上践行使命担当。

  三、实践成效与发展展望

  (一)实践成效

  通过一系列实践探索,高校在红色基因驱动下的党建与立德树人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明显提升,入党积极性高涨,红色社团活动蓬勃开展;毕业生中投身基层、服务国家战略的比例大幅提高,涌现出一批红色文化传播者与践行者。同时,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红色育人模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二)发展展望

  未来,高校将持续深化红色基因融入党建与立德树人工作。加强红色基因理论研究,构建本土化、特色化的红色育人理论体系;加大红色教育资源开发力度,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品牌;推进红色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创新育人方式方法;加强校地、校企合作,构建全域协同的红色育人新格局,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强保障。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张怡

  本文系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大专项项目“红色基因融入高校党建工作与立德树人深度 融合路径创新研究”(课题编号:NMZSZD2022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