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任友群: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筑牢高校教师队伍思想之基
2023-02-02 09:12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谋划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路径,对教育、科技、人才作出“三位一体”统筹部署,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等明确要求。高校教师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是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保障,是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力支撑。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探讨新时代新征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新理念、新举措、新格局,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联合在学会会刊《中国高教研究》上推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发展组文,为研究与推进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摘 要:党的二十大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的新征程。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打造高质量高校教师队伍,要坚持不懈推进高校教师自觉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筑牢高校教师思想之基。高校教师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髓要义,坚持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工作实践。高校教师要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发展贡献智慧。高校和教育部门要全面构建教师自觉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环境场域。

  关键词:党的二十大精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二十大面向新时代新征程,提出了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党的二十大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我们要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校是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交汇点,高校教师承担着为现代化建设培育人才的光荣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高校教师队伍量质齐升。2021年,我国有188.5万名高校专任教师,比十年前增加40.5万人,其中高校硕士研究生导师从22.9万人增长到42.4万人,博士研究生导师从6.9万人增长到13.2万人,为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实现普及化历史性跨越提供了强大支撑。

  建设教育强国,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任务愈发紧迫,要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持续打造高质量高校教师队伍。高校自身要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要提高教师思想政治水平,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好教师发展平台,提高专业素质能力;完善现代管理制度,激发教师活力;深化评价改革,促进可持续发展;优化服务体系,培养造就高层次人才;支持青年教师成长,打造高校生力军;保障教师工资待遇,提升教师职业吸引力;要着力打造战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支撑世界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高校要为职业教育培养“大国工匠”之师,加强建设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综合性大学和工科类大学要积极参与职教师资培养,建立开放灵活的职教师资培养体系;高校要与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大力推进教师创新团队建设,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高职院校要落实固定岗和流动岗相结合的人事管理制度,引进行业企业人才兼职任教,优化专兼职教师队伍结构。高校要为基础教育培养立德树人之师,师范院校要坚持以师范为主业,综合性大学要积极参与教师教育,构建开放、协同、联动的中国特色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师范院校要推进“优师计划”,实施好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要创新教师教育模式,推进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加大硕士层次教师培养力度,推动教师培训与学历教育相衔接,支持基础教育教师学历提升,推进教师数字化学习,支持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要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统筹推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要紧扣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部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师德师风建设既要持续发力,又要时不我待;既要建章立制,又要培育涵养;既要高位引领,又要底线管控。高素质教师队伍既要统一部署,又要分类实施;既要提高素质,又要优化结构;既要全面推进,又要重点突破。尊师重教既要争取支持,又要主动作为;既要塑造典型,又要营造氛围;既要保障待遇,又要提升地位。要着力筑牢高校教师思想之基,坚持不懈推进高校教师群体自觉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力、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全力谱写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新篇章。

  一、高校教师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髓要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等基本问题,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筑牢高校教师思想之基,必须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髓要义。

  (一)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稳思想之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逻辑严密、系统完整、相互贯通的科学体系,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了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当今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教育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坚持正确航向,真正做到跳出教育看教育、立足全局看教育、放眼长远看教育。高校教师要静下心来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地学习,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整体和局部相协调的宽广视角,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价值与核心要义。

  (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定好奋进之锚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回答了“为什么办教育、办什么样的教育、怎么办教育、为谁办教育、谁来办教育”的根本问题,深刻阐明了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是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只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高校教师才能更加深刻看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鲜明特征,深刻理解加强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根本要求、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部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政治原则、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坚定自信、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价值追求、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的鲜明导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担当,以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作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沿着教育强国的正确航向,踔厉奋发、砥砺前行。

  (三)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筑牢信仰之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就在于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高校教师只有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才能在铸魂育人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做好传道与授业相统一的大先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源和基础,高校教师要通过强化学习、系统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髓要义。

  (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住文化之根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髓要义需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悟其中积淀千百年的中华民族群体智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教师加强自身道德内省和个人师德修养、塑造稳定持久道德人格的基础,助力广大高校教师承担好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

  (五)做好“四史”学思践悟,传承红色基因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注重从党和国家的历史宝库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经验和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通过在全社会开展“四史”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基本道理,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四史”中蕴含着诸多革命精神,带来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能帮助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时期是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作为学生“引路人”的教师,要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更应该做好自身的学思践悟,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在知史中爱党爱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高校教师要坚持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工作实践

  实践是理论之源。高校教师要切实应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六个坚持”,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凝练、科学概括,是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根本遵循。高校教师要自觉运用“六个坚持”,指导教育教学、科研创新、文化传播、社会服务、对外交流等工作实践,深刻领会蕴含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一)坚持育人为本

  坚持人民至上,这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我们党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教育是文化传递,也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教育的对象是人,教师应当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发展人。高校教师坚持人民至上,就要做到育人为本。不同教师的专业背景和教学方法可能不同,但对学生的爱应该是不变的,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包容他们的缺点与不足,做有温度的教师,严爱相济、润己泽人,真正做到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二)坚持自信自立

  坚持自信自立,就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信教育事业目标的伟大性、思想的科学性、事业的正义性。古往今来,从孔子到韩愈,从陶行知到高铭暄,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教育家不断涌现,其所创造和传播的教育精神和教育思想,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国家和民族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亿万人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中,教师是追梦人,更是筑梦人,高校教师要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积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为广大青年学子把好人生的“总开关”,切实引导青年学子做到有信仰、有理想,将“教师自信”变成“学生自信”,真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坚持守正创新

  坚持守正创新,要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高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在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同时,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学习探究新知,善于探索未知,要尊重当代大学生发展的新特点和技术的新趋势,注重更新育人方式,开拓教育教学思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用新思维新方法为新时代培养新人才。高校教师承担着科学研究重要职能,是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是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的关键资源。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创新活力激发、科技成果转化,离不开广大教师的深度参与、群智协同。高校教师在科学研究中要秉持科学态度,尊重科学规律,创新科研范式,注重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拓展研究新领域,不断产出新成果。

  (四)坚持问题导向

  坚持问题导向,要聚焦实践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高校教师应当聚焦教育教学实践中国家重视、社会关注、家长关心、学生关切的重点难点问题,从实际出发,潜心教书育人,潜心科研创新,强化担当作为,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着力培养复合型高技能人才。高校教师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坚持“四个面向”,加强原创性引领,加强基础研究,着力破除“卡脖子”难题,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高校教师强化社会服务意识和能力,注重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高校教师要强化文化传播职能和优势,积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五)坚持系统观念

  坚持系统观念,要看到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高校教师应当看到自身与大学生的发展、与国家的振兴、与人民的幸福是息息相关的。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高校教师要把握好师与生、教与学、传道与授业、信念与言行、国家战略与个体需求的关系,用系统思维指导日常教育教学,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发展,统筹科学研究与教书育人,做好经师与人师相统一,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力争成为大先生。

  (六)坚持胸怀天下

  坚持胸怀天下,要以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高校教师的眼界必然会影响大学生的眼界,高校教师唯有深刻把握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潮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学习吸纳全球文明,大力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培养大学生的全球意识、全球责任,切实担负起国际合作交流与文化传播的重要责任,为切实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三、高校教师要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发展贡献智慧

  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代同行,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高校教师不仅是践行者,也是推动者。高校教师要以高度的理论自觉推进学科知识建构、教材编写等,引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形成布局合理的学科体系、植根中国的学术体系、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发展。

  (一)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科体系建设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教师是落实课程教材铸魂育人价值的主体,是建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科体系的重要力量。高校教师要把握大学生认知发展特点,运用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方法,以理论阐释带动系统学习,引导大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内在逻辑、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理解其蕴含和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增进对其科学性系统性的把握,提高学习和运用的自觉性,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使命感。对研究生群体,要注重深度探究,主要以专题学习和理论探究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运用学术探索、社会调查和国际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以历史的眼光和未来的视角,深入思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与价值取向,做到学深悟透、研机析理,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自觉运用这一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中国国情和世界形势,学、思、用贯通,坚定信心、强化自觉、提升素质,投身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教师要按照学科门类分别提炼需要重点融入的学习内容与提出学习建议与要求,分专题讲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工农医等领域的教师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优化遴选契合的内容,强化育人立意和价值导向。

  (二)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术体系建设

  推动建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术体系需要重点发挥高校教师的力量。高校教师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做到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围绕国之大局、国之大要、国之大事、国之大计进行深入系统研究,要重点明确研究对象、建立学术框架、规范研究方法、推进交叉学科发展,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高校和教育部门要进一步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的系统性谋划、整体性推进、项目化管理,加强有组织科研,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大众化传播。

  (三)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话语体系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从治国理政、立德树人以及维护国家政治文化安全、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等战略高度,多次强调对内要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对外要阐释好中国特色。高校教师队伍是我国向世界传播中国智慧、中国答案、中国方案的重要力量,是国外认知中国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经验的重要通道。高校教师队伍要充分发挥了解国外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的优势,实现马克思主义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资源的兼容并蓄,面向国外推出具有时代高度、代表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的研究成果,推动更多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走向世界。高校教师要紧扣时代特征和公众需求,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提炼国际国内都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概念和范畴,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话语体系传播的温度、效度、广度。要依托高校着力强化国际传播者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际传播效能,切实增强中国理论话语的说服力、传播力、影响力,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四、高校和教育部门要全面构建高校教师自觉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环境场域

  筑牢高校教师思想之基,除了充分发挥高校教师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之外,高校和教育部门还要创造氛围、提供支持。高校和教育部门要深入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为高校教师自觉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建良好的环境场域。

  (一)加强党对高校教师队伍的全面领导

  高校和教育部门要始终将党的领导贯穿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全过程,强化精神引领,建设主题鲜明的正面引领和教育体系,大力培育教师加强自律、追求卓越的内生力量,引领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素养和业务能力全面提升。要通过健全党的领导体制,建立决策机制、报告机制、调研机制、跟踪督查机制,强化党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统筹和决策。要推进党委(党组)在高校巡视中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检查,从严管理二级学院书记和院长等关键岗位,将责任落实落细。要建立健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机制,在教师培养培训、招聘遴选、晋升考核、评优评先等工作中,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师德考核评价的标准和要求。高校党委要认真有效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关于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若干措施》,发扬钉钉子精神,打好高校党的政治建设攻坚战,抓好主责主业,提高工作质量,促进教师党支部建设和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整体提升。重视在高层次人才和优秀青年教师中发展更多党员,激励青年教师参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二)构建高校教师常态化学习体系

  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常态化融入高校教师全员培训的全过程,落实高校教师定期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大力建设开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课程,创新学习方式,采取多元化学习载体,增强培训学习的实效,推动知行合一。要注重加强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教师专业发展”板块资源建设,持续开展高校教师常态化规模化专题研修。要加强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强化高校教师发展的支持服务。要将师德师风教育与学习贯彻、自觉践行相结合,推动高校教师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教师工作的重要论述、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开展深入系统地学习。要有计划地组织高校教师到改革开放示范区、重点建设工程区、革命纪念地、街道社区、企业工厂等开展项目合作、志愿服务、调查研究、现场研学等,开展高校教师革命根据地法制史培训,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砥砺奋斗品格,引导广大高校教师心怀“国之大者”,为党和人民服务。要落实国家银龄教师战略行动,从退休教师资源中挖潜引才,强化教师群体的代际学习,发挥银龄教师和青年教师学生在价值提升和专业发展等方面的双向促进作用,探索开展银龄教师和青年共读一本书、同看一部剧等特色活动,打造育人品牌,涵养青少年家国情怀。

  (三)建立高校教师学习激励机制

  要建立完善学习激励机制,激发高校教师自觉学习并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动力。要将学习内容融入高校教师资格考试、教师招聘及新教师岗前培训等环节,严把高校教师选拔聘用入口关。要将学习成效与高校教师考核评价相结合,作为高校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职务)评聘、岗位聘用等的重要内容。要将学习与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相结合,强化政治思想考核,严把政治关和师德关。

  (四)加强宣传营造学习氛围

  要注重挖掘并推广高校教师学习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典型案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要通过宣传表彰优秀教师群体和个人,推进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建设,引导广大高校教师见贤思齐,发挥模范带动作用。要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突出精神引领,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建立高校教师共同体价值追求结合,引导全体高校教师自律自强。要积极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方式,强化高校教师队伍自觉学习与践行的舆论氛围。

  【任友群,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

  原文刊载于《中国高教研究》2023年第2期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19-12-23 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