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大力推动体育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新引擎的大背景下,体育产业作为绿色经济、幸福产业的关键部分,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短缺,成为制约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之一。
作为一所应用型大学,西安欧亚学院始终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助力区域、行业发展为己任。为有效补足陕西境内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短板、打通“产教融合”最后一公里,3月28日,由西安欧亚学院与陕西省体育行业头部企业——长龙体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校企共创•融合创新」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及人才培养研讨会”暨“长龙定制班”签约及实习基地授牌仪式顺利举办,国内权威专家共话校企协同模式赋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活动特邀世界休闲体育协会创会/首任主席、首都体育学院教授李相如,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王英杰,央视网文体教育事业群总经理冯宇三位专家出席并做现场报告,西安市体育局体育产业场馆处高天禄处长出席会议。
校企携手,共话发展开篇
在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战略加快推进的时代背景下,产教融合模式为体育产业界与教育领域协同育人提供了可行路径。会议伊始,西安欧亚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吴睿教授致开场词。
首先,他对给予西安欧亚学院信任与机会的企业、机构表达了诚挚感谢,同时分享了西安欧亚学院有别于其他高校的课教育方式,强调欧亚致力于通过案例式教学、实践教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既助力客户价值达成,亦实现学生价值闭环。最后,吴睿教授对此次校企合作定制班寄予厚望:
“‘长龙定制班’是西安欧亚学院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为体育产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次重要实践,将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从‘资源互补’迈向‘价值共生’,校企携手构建产教命运共同体,为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新活力。希冀校企合作长远持久,学生在其中能够实现‘由此开始,随处可往’!”
西安欧亚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吴睿教授致开场词
长龙体育集团董事长吉云波以《着眼长远 定制培养 夯实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基础》为题作发言致辞。
吉云波深入剖析了行业发展背景,指出当下政策融合力度持续强化,体育消费与体育产业日益蓬勃发展,长龙体育业务板块得以不断拓展,“体育+”模式与数字体育发展迅猛。但在行业高速发展的关键阶段,人才短缺问题凸显,成为制约行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校企合作定制班应运而生。吉云波对于与西安欧亚学院携手共建的“长龙定制班”表示高度赞扬与美好祝愿:
“伴随体育事业不断增长,行业与集团对于集赛事运营、市场业务、工程管理三方面能力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此次‘长龙定制班’主要面向西安欧亚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招生,尤其欢迎工商管理学院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大三学生踊跃报名。长龙计划协同校方选拔骨干学生,为其提供实习机会并融入教学环节,力求实现学子成长、企业进步、学校发展三方共赢,共同推动体育产业迈向新高度。”
长龙体育集团董事长吉云波作主题发言
实习基地企业代表陕体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高勤银参会致辞。
高勤银在发言时详细阐释了集团以赛事为引擎,通过旅游形式带动企业经济发展的独特模式,对西安欧亚学院聚焦培养应用型学生、精准对接市场需求的理念予以高度肯定:
“在数字化加速升级与国际化拓展的大环境下,体育产业人才短缺问题日益凸显,陕体集团十分认可实践育人对于填补人才缺口的关键作用。未来,陕体集团将携手长龙体育集团等,整合多方资源,为欧亚学子打造充足的实习与就业岗位,搭建起人才成长与产业发展紧密相连的桥梁,全方位助力学生职业发展,共同为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实习基地企业代表陕体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高勤银参会致辞
签约授牌,共育产业高质量人才
在校企签约仪式上,西安欧亚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吴睿教授为“长龙定制班"授牌,西安欧亚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助理赵江波老师为陕西省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奥体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西安绿锐户外运动有限公司、西安大拙广告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西安雪迹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共五家企业的校企合作实习基地授牌。
这一环节标志着西安欧亚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的校企合作迈入更高维度,通过与更优质、更广泛的企业集群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为企业输送更具符合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实现互利共赢。
吴睿教授为“长龙定制班"授牌
赵江波老师为五家企业授牌校企合作实习基地
西安欧亚学院“长龙定制班”将以长龙体育集团的体育全产业链业务为平台,通过校企共策培养方案、共建课程体系,将企业课程开设与企业生产服务深度融合,为学生构建高质量的实训场景,切实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培养兼具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体育人才。
首期定制班计划招生15人,主要面向西安欧亚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大三学生。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