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5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入选名单(共15个子类),西北工业大学7个项目入选,入选数量取得历史性突破,位列全国第三。
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项目有哪些独特之处吧!
一、2025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面向“总师型”人才培养的高校国防教育
创新路径探索与实践
申报单位:党委学生工作部
项目负责人:吴闻川
项目参与人:杨萌、杨继钢、刘佳、田丰、易万 军、武怡琼、常跃跃、李亚蓉、常思佳、廖艺
高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统筹领导,着力增强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感情、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崇军尚武的思想观念、强国强军的责任担当,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全社会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西北工业大学始终将国防教育贯穿于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积极推动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健全“总师型”人才第二课堂素质能力培养体系,持续强化特色军工报国教育,提升“红色基因”“蓝色情怀”“多彩世界”等育人品牌实效,发挥“总师思政课”品牌示范效应,引领学生“立大志向、上大舞台、入主战场、干大事业”。
二、2025年度高校场馆育人作用开发
“总师育人文化”引领下大学图书馆场馆特色育人路径的深度探索与实践
申报单位:图书馆
项目负责人:孙华强
项目参与人:张盛兵、郭永建、郝天侠、牛悦、郭丹
该项目以弘扬“总师育人文化”为核心,致力于提升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的服务育人体制机制与场馆育人功能。项目依托学校深厚的“三航”特色,广泛收藏印刷型与数字资源,构建完善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创新活动形式、加强师生培训等措施,深化图书馆场馆育人功能;通过加强平台建设,自建特色数据库,建设红色学习书屋,开拓科研特藏专区,打造沉浸式阅读体验区,拓宽思政教育空间;通过衍生育人课程,开设“翱翔微课”与“博采众长”系列课程,提升师生信息素养;通过举办“三航”特色活动,营造书香校园文化氛围。项目旨在强化育人实效,整合资源,发挥图书馆场所育人功能,推动研究成果转化,深化高校与乡村教育协,为党育英才,为国铸重剑,形成具有西工大特色的图书馆育人新模式。
三、2025年度高校数字文物开发
铸国之重器 育国之栋梁——军工文化遗产数字化育人体系构建
申报单位:文化遗产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程圩
项目参与人:李小龙、唐兴佳、周宏霞
该项目着眼“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提质升级,立足西北工业大学“三航”特色军工文化遗产,以“见人、见物、见精神”为核心理念,以遗产支撑、数字赋能、文化融通、精神铸魂,强化数字化采集、数字化修复、数字化传播、数字化管理对传统文物的赋能作用,深入挖掘军工文化遗产历史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社会价值、时代价值,建设“课堂+场馆+数字平台”三位一体育人模式,打造育人、铸魂、启智、润心的军工文化遗产教学育人新场景。该项目构建“数字采集-虚拟修复-场景重构-思政育人”的数字化育人体系,将面向全国高校师生进行虚拟展示和开放学习,真正让藏在西北工业大学的军工文化遗产动起来、用起来、活起来,让军工遗产保护传承、数字教育、培根铸魂融合发展。
四、2025年度新时代伟大变革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典型案例
以“智”求变 以“质”赋能 以“志”融合 以“治”增效:
数字化驱动“为国铸剑”思政课守正创新
申报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项目负责人:贺苗
项目参与人:杨云霞、王彦革、孙绍勇、宁殿霞
该案例积极探索构建以“智”求变、以“质”赋能、以“志”融合、以“治”增效的数字化驱动高校思政理论课内涵式发展模式,获批《总体国家安全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国家级一流课程、协同开发《NPU思创空间》移动思政APP、率先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数字化课程、生动创设新时代伟大实践直播云课堂等。改革推进了思政理论课内涵式发展4个方面的转变:创建AI应用场景,为思政课内涵发展注入新动能;秉持内容传播理念,为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增添新活力;树立联动共建格局,为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拓展新空间;推行精准治理策略,为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提升新效能。西北工业大学以数字化驱动思政课建设,为新时代伟大变革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生动的实践范例。
2025年度全国高校网络教育名师
马西平
马西平,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新闻中心副主任,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
在《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教育报》《陕西日报》《学习强国》等发表网络理论文章等20余篇,主持教育部、陕西省及学校党建思政类课题10余项。荣获教育部第六届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网络文章一等奖(全国10 个)、第七届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工作案例一等奖(全国10 个)、2024全国校园新媒体十佳指导教师、广西脱贫攻坚工作纪念奖章、全省统战宣传工作先进个人、全省教育系统信息工作先进工作者、全省优秀论文奖、2024年陕西好网民、陕西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一等奖和学校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五、2025年度红色文化弘扬基地
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六院红光沟航天精神红色研学基地
申报单位:航天学院
项目负责人:黄越
项目参与人:韩冬、李国骏、孙艳梅、高戈
该基地依托学校学科、科研及人才优势和红光沟红色教育资源,不断挖掘航天旧址孕育的丰富精神内涵,建成主题区:“一廊一节一地一平台”(西北工业大学陈士橹院士事迹长廊、航天科技文化节、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大思政课”平台)和“一馆一洞一本书”(红光沟航天精神文化区航天精神展览馆、201洞、《红光沟故事》);拓展区:航天馆、“三航”特藏馆等相关航天精神文化展区,不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航天强国和弘扬航天精神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史育人、以文化人、以事感人,推进红色文化遗址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不断提升红色文化实践育人成效,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
六、2025年度全国高校综合性教育实践体验基地
“振翼腾飞 航空报国”全国航空教育实践体验基地
申报单位:航空学院
项目负责人:于辉
项目参与人:赵超、惠增宏、韩忠华、高传强、钟诚文、肖春生、武斌、许建华、孙迪、邓磊、白静、王莹
该基地主要以飞行器基础布局全国重点实验室、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航空学院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为依托,联合陕西航空学会等优势资源而设立。该基地旨在融合航空科普教育、科技创新与社会实践、航空报国精神传承、航空文化研究、主题参观研学、社会志愿服务等多功能教育实践元素,承担大学生科技探索、航宇学科教学、风洞试验研究、面向大中小幼师生及社会公众普及航空科学知识等职责,是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实践体验、文化弘扬为一体的航空报国精神教育实践体验基地。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由教育部组织评选,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是“双一流”建设的核心内容。近年来,在学校“总师育人文化”牵引下,由党委宣传部统筹组织,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实施“思政工作精品建设项目质量提升”行动,全赛道培育、全过程打磨、全流程服务、全周期跟踪,着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标志性思政品牌,持续推动学校内涵式高质量思政工作体系建设。此次思政品牌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对学校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促进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融合,强化思政引领力具有重要意义。
下一步,学校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落实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实施“思政引领力提升”行动,健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大中小一体、校地企协同、家校社联动的“大思政”育人体系,为学校实现“天下工大、世界三航”远景目标和“127”近期发展目标,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利的文化条件。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