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9日
2024年度
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在成都隆重举行
学校杨银堂教授获创新成就奖
赵萌教授获青年科学家奖
李赞教授、盛敏教授分别牵头获
科技进步一等奖
孙光才教授、马卓教授分别牵头获
自然科学二等奖
李云松教授牵头获科技进步二等奖
2024年度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成都召开
创新成就奖
杨银堂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获中国青年科技奖,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入选者,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入选者,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长期从事集成电路和集成系统设计等科研工作,主持完成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项目、国家863计划等项目40多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
青年科学家奖
赵萌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华山学者”领军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女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惯性技术学报青年编委。南开大学理学学士,中国科学院大学理学博士,师从汪景琇院士。曾任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员,掌握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准的技术。主持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荣获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部分研究成果被英国皇家学会院士和爱丁堡皇家学会院士Eric Priest教授在剑桥大学教科书中引用。研究内容面向国家战略需求,聚焦高端MEMS传感器的开发。针对国内石英MEMS器件研究和制造水平滞后问题,探索石英各向异性蚀刻机理,开发出填补国内空白的蚀刻仿真系统,研制出国际先进水平的石英微惯导等器件。
科学技术奖
李赞教授团队牵头完成的“主动电磁感知捷变传输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目面向强对抗极端电磁环境高可靠通信重大应用需求,从“认知-操控-聚焦”核心环节入手,围绕电磁稳健感知、非平稳捷变传输、认知增强接收三大内容开展研究,形成主动电磁感知捷变传输体系创新及系列应用成果,研制出电磁频谱监测设备、认知捷变通信系统,相关指标超美“狼群”等同类系统,国家杰青项目验收“优秀”并获首批延期资助(通信领域全国唯一)。成果应用于我国型号数据链全球销量第二的察打一体“翼龙”无人机、战略通信卫星等四大类20余型国家型号装备,支撑首次实现中速率卫星宽带抗干扰通信;应用于“新一代天基数据链”国家重点工程、“中国-中亚峰会”国家重大活动等,捍卫领陆、领海、领空主权和国家安全。
盛敏教授团队牵头完成的“星地协同多模式高效连续传输技术及应用”项目获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目形成了星地协同多模式高效连续传输整体解决方案,解决了战略资源分布区地面移动通信系统与卫星隔离不联动,广域信息传输速率低、断续时效性差难题,使战略资源区域信息远距离高速连续传输能力提升了一个量级,切换时延降低一个量级,有效保障了我国战略资源的探测、开发、利用和安全保护。研制了2类8型传输接入设备,在新疆、重庆、陕西、黑龙江、青海、西藏等地区油田勘探,渤海、南海、东海等地区远海远洋等领域应用广泛,实现了极限弱覆盖和远海远域区域远程百Mbps和万公里级广域移动用户的连续可靠数据通信,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孙光才教授团队牵头完成的“星载SAR多域仿射尺度变换成像理论和方法”项目获自然科学二等奖。该项目围绕星载高分辨率大幅宽SAR成像,这一国际前沿问题,在理论、模型和处理等方面开展了系统性研究,取得多项原创性研究成果。该项目构建了星载SAR多域仿射成像模型,建立了星载SAR仿射尺度变换成像理论,提出了星载多域仿射尺度变换成像方法,解决了星载高分宽幅SAR成像难题。项目成果已应用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科学院等多家研究所的星载高分宽幅SAR成像雷达中,有力支撑了我国高分宽幅星载SAR成像向世界领先水平跨越。
马卓教授团队牵头完成的“开放环境下智能模型数据安全关键理论与技术”项目获自然科学二等奖。该项目聚焦于开放环境下智能模型应用中的数据安全问题,突破了包括多方数据高效安全共享、智能模型高效协同构建、异常数据逆向追溯与修复等在内的系列关键理论和技术,实现了跨域智能模型数据的安全合规流通。其部分关键技术应用于阿里云等多家行业头部企业,有效减轻了企业数据开放与共享,受到了多名院士、学会会士和知名媒体的广泛认可和正面评价。
李云松教授团队牵头完成的“资源受限下的分布式遥感数据智能处理理论与应用研究”项目获科技进步二等奖。
该项目成果针对星上计算和存储资源受限的情况下难以满足精确、快速解译的需求,突破分布式多源遥感图像智能处理与压缩理论及其高效硬件实现,研制了高效通信的分布式遥感图像智能解译新范式,研制了算法的高可靠软硬件一体化设计方法,在多个边端侧在轨处理与压缩应用中得到成功验证。
据悉
2024年度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
授创新成就奖4人/团队
授青年科学家奖18人
授自然科学奖22项
其中
一等奖12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2项
技术发明奖25项
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10项
二等奖5项,三等奖8项
科技进步奖70项
其中
一等奖16项
二等奖24项,三等奖30项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