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院系篇之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西北大学法学教育始于1907年的陕西法政学堂,是中国法学教育历史最为悠久的学校之一。1953年国家高等院校大调整后,西北大学法律系是全国仅保留的四所重点综合大学法律系之一,是新中国现代法学教育“四院四系”时期的重要成员。1958年西北大学法律系与中央政法干校西北分校合并,成立了西安政法学院(西北政法大学前身)。1987年法律系恢复重建,2002年成立法学院。2005年成立西部地区首家知识产权学院,与法学院合署办公。目前,西北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已成为西部地区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特色鲜明、颇具影响的法学院之一。法学专业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现设有经济法学、民商法学、国际法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理论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刑事法学等七个教研部,设有国家知识产权培训(陕西)基地、陕西省知识产权战略研究院、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法律文化研究院、学部委员工作室、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经济法研究中心、国际经济法研究所、地理标志发展研究中心、环境资源治理研究中心、监察法治研究中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研究中心、国家法律与党内法规协同治理研究中心等十多个教学科研平台。拥有模拟法庭、知识产权信息检索与分析实验室、西北大学法学智能体联合实验室、中国法律古籍库、图书资料室等教学辅助机构。

国家知识产权培训(陕西)基地

西北大学法学智能体联合实验室

模拟法庭

知识产权信息检索与分析实验室
学院现设有法学、法学(涉外法治实验班)、知识产权三个本科专业。拥有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国际法学、经济法学、民商法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法学理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知识产权、法律史等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近年来,学院教师先后主持各类研究课题2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近30项,科研经费到款近1000万元。发表各类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权威期刊30余篇,出版各类学术专著、教材40余部,获得各类科研奖励40余项,其中省部级奖励近20项。学院先后选派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40余人次、国内学术会议200余人次,举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10余次,举办各类学术讲座60余场。多位教师担任省市各级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人民政府的专家咨询员或法律顾问,积极参与有关立法和参政议政工作。与最高人民法院第六巡回法庭、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陕西省知识产权局、陕西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国家税务总局西安市税务局、西安报业集团、商洛市人民检察院、商洛市中级人民法院、汉中市中级人民法院、榆林市中级人民法院等单位合作开展法治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与美国、德国、英国、韩国等国家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20余所著名大学保持着友好合作关系。





举办各类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学院现有教职工78人,其中教授22人(含特聘教授3人,讲座教授4人),博士生导师7人,副教授23人,全职外教1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0人,占比97%。现有兼职教授、客座教授50余名,校外实务导师300余名。学院现有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国家知识产权局“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全国专利信息师资人才”1人、“全国专利信息实务人才”1人、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分析和预警专家库专家2人、陕西省“教学名师”1人、陕西省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六个一批”人才1人、陕西省“中青年法学家”8人、中共陕西省委法律专家库成员4人、陕西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2人、陕西高校“人文英才支持计划”1人、陕西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1人、西北大学“仲英青年学者”1人、“青年学术骨干”2人和“青年学术英才”4人。


1、法学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才兼备,具有扎实的法学专业理论基础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依法执政、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高效高质量法律服务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熟悉国际规则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
2、法学(涉外法治实验班)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才兼备,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依法执政、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高效高质量法律服务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法律事务、善于维护国家利益、勇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
3、知识产权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一定理工科背景,德才兼备,具有扎实的法学理论基础和熟练的知识产权实务技能,掌握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的基本知识,具备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高效高质量知识产权法律服务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熟悉国际规则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
学院立足法治人才培养实际,在思政教学、课程建设、教学方法等环节持续改革,形成“一三五”育人模式:聚焦一个目标、立足三个维度、实施五个计划,着力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人才。创新“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多元协同”三个维度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培养造就一大批宪法法律的信仰者、公平正义的捍卫者、法治建设的实践者、法治进程的推动者、法治文明的传承者,为全面依法治国奠定坚实基础。

1、实践创新 教学焕彩
“双师同堂”,续写育人新篇。以专业知识为依托,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培育数支模拟法庭竞赛参赛队伍并取得优异成绩。积极开展“第二课堂”,通过各类活动,鼓励和支持学生结合专业知识参与社会实践。

体系构建,筑牢实践根基。学院目前形成了以法律诊所和模拟法庭等实践课程为基础、专业见习为特色、模拟法庭辩论赛为龙头、各项创新创业项目为支撑的实践教学体系。

基地群建,拓展育人空间。积极导入校外优质实践教学资源,组建规模较大、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实践教学基地多达80余个的法学实践教学基地群。

联合实验,搭建融合平台。法学智能体联合实验室始终秉持“项目牵引、跨学科融合及教练研”的理念,勇敢迈出了 “教练研”一体化培养“法学+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的第一步,标志着西北大学在新文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之路上的新突破。

2、协同聚力 育人强阵
积极主动对接校内外协同育人机构,充分发挥各方资源优势,将涵盖党政机关、司法机关、国有企业以及法律服务机构等多元主体紧密联结,致力于打造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协同育人方阵,为培养高素质的法学专业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3、分类培养 因材施教
形成了“订单式”定向培养+特定领域实验班(税法人才实验班、企业法务人才实验班、纪检监察人才实验班、就业能力提升计划训练营)行业培养+“国枫卓越法治人才实验班”全过程培养+“涉外法治人才实验班”专班培养等特色鲜明的专业化、多元化、系统化法治人才实验班训练体系,聚焦国家重大战略,精准对接社会需求,深化协同育人机制,全面提升实践能力,切实提高人才竞争力。

4、中外融通 国际视野
为服务当前国家发展战略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法律事务、善于维护国家利益、勇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学院不断创新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学院长期聘任伊朗Ali Shirvani博士等外籍专家,为留学生讲授国际法专业课程。同时,学院多位教师也长期开设全英文研究生课程。此外,自2018年以来,学院设立国际法硕士留学生项目,专班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法律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扎实的法学专业基础知识、较高的法学理论水平和法治思维能力,基本掌握汉语,具有从事法学教学科研、司法实务、法律服务和行政管理等领域工作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的高层次法学专门人才。学院已先后录取了来自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喀麦隆、加纳、尼日利亚、约旦、哥伦比亚、泰国、土耳其、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赤道几内亚、埃塞俄比亚、科特迪瓦、尼泊尔和巴西等17个国家近40名留学生。2024年,法学院增设法学(涉外法治实验班),坚持面向“一带一路”建设、面向国际交往和海外利益保护、面向涉外争端解决,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英语和第二外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语种)进行沟通和跨文化交流,熟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法律规定并能够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有效的法律服务。


院长寄语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这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也是当代“中国之治”的重要密码。法治中国的实现,需要高素质的法治人才队伍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
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新时期的高校法学教育,就是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宪法法律的信仰者、公平正义的捍卫者、法治建设的实践者、法治进程的推动者、法治文明的传承者,为全面依法治国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西北大学法学教育始于1907年的陕西法政学堂,是中国现代法学教育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学校之一,是中国法学教育“四院四系”的重要成员,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卓越法律人才。如今的西大法学,学科体系完整,专业特色鲜明,师资力量雄厚,真诚欢迎广大考生报考西大法学,开启辉煌的法律人生路!
欢迎今日的你们,怀揣法治梦想走进校园;坚信明日的你们,带着新的标签走向社会!
院友寄语

王峰
1993届毕业生曾任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行政审批局、统计局局长
投资合作委员会主任
西大法学向你招手,因为我们不仅仅研究证据与结论的关系,还在这个过程中享受思辩与规则的乐趣,探究心灵的动因。我们不生产也不制造,但我们改变财富的归属……愿图书馆的灯光,体育场的挥汗如雨,紫藤园、木香园的黄昏,见证你人生中独一无二的四年,祝愿你能遇到能引领你精神世界的导师,愿意为你两肋插刀的哥们和一场纯粹精神世界的恋爱……

王浩公
1993届毕业生,陕西浩公律师事务所主任,陕西省人大代表
这里不仅会让你在法学理论与实务方面精益求精 ,更重要的是能够教会你用法治的思维去思考一生。圆你一个法治梦想,为你搭建法治职业阶梯——我们在西北大学法学院等你!今天的西大法科生,未来的律师、法官、检察官,国家法治的栋梁!

田坤
1996届毕业生,现任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
阿甘曾经说“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说的是人生也是西大。欢迎来到西大法学院。在斑驳风蚀的墙面上,是百年沧桑的醇厚味道。在空旷寂静的教室里,是前辈轻言细语的柔绵味道。在玉兰花的掩映下,是爱情最初的青涩味道。你会记住第一口烈酒的味道,它是兄弟的第一次相逢。你会记住某个夜晚,宿舍里偶尔听到的吉他,那是风拂过心弦的味道。你会遇到笑容,是泉水清冽的味道。你会品尝泪水,是年少忧愁的味道。来西大吧,我不知道你会遇到什么,但一定会是你走出半生也永远无法忘掉的味道。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