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晚,渭南师范学院莫斯科艺术学院“丝路艺创”辅导员工作室开学第一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在逸夫楼音乐厅精彩开讲。特邀优秀校友国风达人“皮卡晨”冯佳晨、李白扮演者高鑫、子虞三位嘉宾齐聚一堂,以沉浸式、互动式的体验,为现场师生奉上了一场传统文化盛宴。


冯佳晨——从文化使者转型为解码传统文化当代生命力的探索者,率先开讲。她从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学内核切入,结合自身国风传播实践,生动阐述了传统文化在色彩、服饰、礼仪等艺术中的多元呈现。

“礼仪是传统文化的活态载体。”互动环节,冯佳晨带领师生沉浸式体验传统礼仪:从基础的“拱手礼”手势规范(右手在外、左手在内,寓意“包容”),到唐代“叉手礼”的动作细节(双手交叠于胸前,拇指上翘),她逐一示范并纠正,让师生在一招一式中体会古人“礼者,天地之序也”的处世智慧。此外,她还设计了“曲水流觞”诗词互动游戏,以盛唐文人雅集的形式,激发师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现场诗词接龙、妙语连珠,气氛热烈。




子虞——从汉服霓裳之间,娓娓道来千年故事,解锁服饰里的文明密码。陕西省青年新媒体协会国风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子虞精心策划并举办了“霓裳里的历史”汉服体验活动。他热情地邀请现场观众中的师生上台参与,现场的外籍教师也积极参与。依次展示汉唐明清等不同朝代风格各异的服饰。师生们在他细致地指导下,认真地试穿汉服,仔细整理衣襟、系好腰带,亲身领略“衣袂飘飘”的传统服饰独特之美。同时,他还对这些服饰的形制、纹样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进行了逐一详细讲解。





“汉代深衣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唐代襦裙彰显开放包容的气象……”子虞以服饰为线索,将朝代更迭、社会风貌的变迁娓娓道来,让师生在衣袂飘飘间读懂“衣冠上国”的审美与精神传承,不少同学在试穿后直言“仿佛穿越时空,对传统文化的亲近感瞬间拉满”。

高鑫——宛如诗仙“下凡”对诗,盛唐气象尽现眼前。扮演李白的高鑫以“诗仙”风范惊喜亮相,带来“诗仙的精神世界与文化传承”主题开场,瞬间点燃了现场氛围。他采用互动问答的方式,与观众一同领略李白诗词的豪放浪漫。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与豁达,‘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与洒脱……”高鑫在对诗互动中,将李白的人生态度与盛唐文化的精神特质传递给在场师生。他还结合当代短视频、文创设计等新载体,分享如何让古典诗词在年轻群体中“破圈”传播。

现场同学踊跃参与,或背诵诗词,或解读意境,在一来一往的交流中,真切感受到古典诗词的魅力,不少人表示“原来诗词可以这么有趣,以后一定要多读经典”。



在活动的尾声,高鑫带领现场观众齐声诵读“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以这句充满豪情的诗句送给渭南师范学院的师生,寄望大家在人生路上勇追梦想、不负韶华。琅琅书声中,本次开学第一课落下帷幕,却在师生心中埋下了传承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种子。
文化浸润启新程,青春接力续文脉
此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以沉浸式体验、互动式传播的创新形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年学子心中生根发芽。正如参与活动的同学所说:“这样的开学第一课,让我们在玩中学、在体验中悟,传统文化不再是课本里的文字,而是可感、可触、可参与的生动存在。”
“丝路艺创”辅导员工作室也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持续探索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新路径,助力青年学子在文化传承中坚定自信,成长为有根有魂的新时代青年。

学院党总支书记孟波、执行院长殷晓克、副书记叶晓燕、学院科级干部、辅导员工作室全体成员、学院俄方教师尤利亚、奥列格、继续教育学院陕西省教师培训班学员及无课学生500余人参与。(通讯员:渭南师范学院 段菲)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国教育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