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行走的思政课丨西安音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艺术思政主题实践教学活动
2025-11-21 10:49:00
西安音乐学院
  如何让思政课“活”起来、“实”起来?为深入贯彻落实“大思政课”建设要求,推动思政教育从课堂走向社会、从理论走向实践,11月15日至16日,西安音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艺术思政方向研究生及“马小乐”学生社团代表,赴陕西榆林开展了一场以“行走的思政课”为主题的艺术思政实践教学活动。本次教学活动以高铁为“流动课堂”,以博物馆、纪念馆、治沙基地为“实景讲台”,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文化传承”“生态文明建设”三大主题,构建起一条贯穿发展、历史与生态的思政育人主线。

  11月15日上午,以西安至榆林的高铁线路为“流动课堂”,师生们开启了“解码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之旅。列车穿梭于关中平原与黄土高原之间,车窗外的景色成为立体的“地理教科书”与鲜活的“思政课教科书”。同学们围绕城市变迁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展开热烈讨论,在沉浸式体验中完成思想洗礼。他们深刻认识到,一条高铁激活一座城,榆林的发展正是从“路通”到“业兴”的中国式现代化生动实践。这场行进中的观察与思考,让初心在实践淬炼中熠熠生辉,激励着青年一代为时代发展挺膺担当。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当天下午,师生走进国内唯一以陕北民间音乐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陕北民歌博物馆。《千年老根黄土里埋》《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六大主题展厅,为同学们展开了一幅陕北民歌在黄土高原生根、在革命岁月淬炼、于时代发展的壮阔画卷。当现场《东方红》的经典旋律与《走西口》的深情吟唱响起,同学们情不自禁地与演员合唱,使书本上的音符化为可听、可感、可共鸣的时代心声。这堂“博物馆里的思政课”让学生们切身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蓬勃生命力。而这份从黄土高坡汲取的文化自信,也将内化为学生们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文化自觉”。

  在邓宝珊将军纪念馆,一堂关于“担当与信仰”的思政课生动开讲。作为抗日战争和解放事业中的重要人物、爱国将领,邓宝珊将军的事迹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光辉实践。同学们通过专题展览与现场教学,了解他在“三访延安”“北平起义”等历史事件中的贡献,深刻体会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方力量、共同致力于民族解放与复兴的历史智慧,激励同学们思考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使命。

  11月16日上午,师生奔赴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基地,开展以“治沙连精神的现实启示”为主题的现场教学。在女子民兵治沙连展览馆,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和纪实影片,系统再现了治沙连姑娘们数十年来在毛乌素沙漠边缘艰苦奋斗、植树造林的感人事迹。在“三秦楷模生态林”,师生们参与固沙劳动,亲身体验荒漠变绿洲的治理实践,进一步深刻理解“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一核心论断。

  本次“行走的思政课”是西安音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推动思政教育与艺术专业深度融合的具体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艺术院校学生思维活跃、感性敏锐、善于表达的特点,通过“听、看、唱、走、思”的方式,将思政教育融入地理行程、文化体验、历史寻访与生态实践中,实现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机衔接。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榆林之行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拓展、一次精神的洗礼,更是一次初心的淬炼。未来将在艺术创作与学术研究中,自觉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青春之我、艺术之笔,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