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创新“概论”课程教学,构建特色思政育人新模式
2025-02-28 11:07:00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自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以下简称“概论”课程)以来,通过专题研讨、集体备课等多种方式,积极探索集“专题教学、情景体验、集体研讨、行走课堂”于一体的创新教学模式。同时,充分利用陕西省“大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政策优势,深入挖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出“理论+实践”“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包,形成了具有渭南职业技术学院特色的思政育人新模式。

  一、深耕课程建设:在“用功”中铸就精品

  ‌数字赋能,打造云端思政高地‌。建成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该课程突破时空限制,开辟“跨校共享、终身学习”的新途径,累计服务省内外8所院校51.2万余名学习者,校内覆盖7000余名师生,资源点击量突破3万余次,累计互动达13万余次,在全省“概论”课程中位居前列。通过10+校本案例库(如《习仲勋故事》),将宏大叙事转化为“身边故事”,增强理论学习的感染力。

  ‌红色研学,激活在地化资源‌。创新“理论精讲+行走课堂”教学模式,开发“渭华星火”(渭华起义纪念馆)等8条特色研学路线。例如,在“渭华星火”路线中,学生通过情景剧演绎起义历史、撰写调研报告,实现从“被动听”到“主动讲”的转变,相关成果获省级大学生社会实践一等奖。充分发掘渭南红色文化资源,连续多年赴渭华起义馆、习仲勋纪念馆等地,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勉励师生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二、锻造师资队伍:在“用心”中锤炼内功‌

  制度护航,构建全员提升机制‌。深化领导干部听评思政课制度: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以及班子成员带头听评“概论”课程72场次,全体行政听好评好“概论”课程“开学第一课”10余次,建立“现场反馈—限期整改—跟踪评估”闭环机制,推动教学问题即时解决。形成‌“1+4+N”集体共学模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为枢纽,联动4个教研室、N个跨学科团队(如校史馆讲解队、乡村振兴研究院),形成标准化教案、特色案例等。

  ‌赛教融合,激发教学创新活力‌。积极参加省级“秦马磨课”教学竞赛,设置“理论阐释力”“学生互动度”“实践转化率”三大评分维度,涌现出“案例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法,多名教师获省级教学荣誉。

  以备课为本,提升思政教师教学能力。以校级创新团队为抓手,以教学名师为引领,以省级思政课教学“大练兵”活动中涌现的“教学标兵”“教学能手”为榜样,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举办“概论”课程集体备课会,创新备课方式方法,深化全员参与,建立专兼职同讲,全员讨论的新型模式,培养高水平高标准思政教师。

  三、协同育人实践:在“用情”中凝聚合力‌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推进‌。牵头成立渭南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与12所中高职院校开展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集体备课会,推进校际思政课建设交流互鉴,协同发展。

  学生主体性赋能。‌组建‌青马学员宣讲团‌,选拔优秀学生担任课程助教,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宣讲50余场,覆盖社区、企业、乡村。例如,青马学员在富平县习仲勋陵园,结合具体历史发展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逐渐成为青年学生身边“听得懂的思政课”。

  推动‌实践成果转化。设立“大思政课建设交流基地”,深度开展“一院一品”实践项目,如“行走的思政课”实地前往多地红色文化进行实践教学,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运用在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申报省级社科类教科研课题,并将课题成果转化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形成育人合力。

  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是渭南职业技术学院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关键举措。下一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围绕该课程建设的完善与提升召开集体备课会以及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青年学生中入脑入心入行。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