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一核五维”卓越数字创新人才培养—山东现代学院数字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近年来,随着教育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和《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我国教育领域迎来智慧化转型的关键期。文件明确提出,要以AI技术驱动教育变革,提升数字人才自主创新能力,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在此背景下,山东现代学院数字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立足国家战略需求,通过五年深入研究与实践,构建了“一核五维”卓越数字创新人才精准培养体系,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化教育模式,为区域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示范样本。
一、破解时代命题:数字创新人才培养的紧迫性
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对人才结构提出全新要求。据统计,我国数字人才缺口已超过千万,尤其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等领域,兼具技术能力与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尤为紧缺。山东现代学院作为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主动对接国家“数字中国”战略,承担了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山东省数字化创新人才培育体系构建研究》。课题组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就业能力提升为核心,围绕“爱国法治思维+AI数字技能+专业特长+‘创新、创造、创业、创优’四创能力+职业综合素养”五维能力模型,创新构建了AI赋能的“课程、师资、实践、产业、实习与就业”全要素育人体系,并出版学术专著《数字化创新人才培育体系的构建与应用》,为高校数字化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
二、体系创新:AI+全要素数字化变革的实践路径
1.构建“数字双师”团队,打造智慧“金课”体系
学校以AI技术为纽带,推动师资队伍数字化转型。通过引入智能教学助手、虚拟教研室等工具,构建“校内导师+企业专家”双师结构,目前专兼结合的数字教学团队已达百余人,其中5人获评校级及以上教学名师。课程体系方面,创新设计“数字素养课+专业课+思政法治课+四创教育课+跨学科课程”五位一体智慧课程群,开发了《人工智能伦理与法治》《数字创新实践》等20余门特色课程,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深度融合。
2.搭建多模态实践平台,深化产教融合
学校投入资金建设多模态智慧云实践平台,集成虚拟仿真、数字孪生等技术,打造“AI+行业场景”的沉浸式实训环境。同时,在校外建立30余家企业共建数字化实践基地,与山东开创集体签署协同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数字经济与大数据”产业学院,推行“双导师项目制”教学。在本教学团队引领下,人工智能学院学生团队,在第九届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AI+乡村振兴”开化文旅融合场景创新大赛和“数智·新未来”出行载具设计大赛项目中,开发的《火灾智能救援载具》、《气蕴千年:开化汽糕非遗密码》分别获全国总决赛本科研究生组二等奖。
3.革新教学评价体系,实现动态精准反馈
借助AI与大数据技术,学校构建了“一核五维+多元指标认证”的动态评价体系。通过理论学习平台、实践智慧终端等渠道,实时采集学生学习行为数据,生成个性化能力画像。该体系不仅帮助教师调整教学策略,还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建议。人工智能学院2025届毕业生佟博等同学通过系统推荐,进入智慧金融领域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分行就业。此外,学校参与成立了第一家省级教育评价专业社会组织—山东省教育评价学会,推动评价改革标准化建设。
三、成果辐射:从区域示范到全面推广
1.人才培养质量跃升
该成果实施以来,学校数字创新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竞赛获奖:师生在教育部学科竞赛中参与率与获奖数翻三番,累计获国家级、省级奖项200余项,包括第十六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数字素养大赛、全国高校计算机能力挑战赛、“-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人工智能算法设计与应用赛等。
•专业建设:助推4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设省级一流课程1门、校级智慧课程149门,校级一流本科课程38门,校级思政示范课35门,形成“数字+”专业集群。
•科研突破:师生发表高水平论文60余篇,获发明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6项,承担省级以上教科研项目近百项,覆盖80%专任教师。
2.社会服务能力增强
该成果已服务30余所高校及企业,辐射省内外10余个地区,直接受益人数超5万人。例如,与山东开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学佳澳软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共建“数字经济与大数据”、“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学员通过体系化培训就业率提升至98%,平均薪资增长40%。学校还为政府提供数字人才需求预测报告,助力区域产业布局优化。
3.获得权威认可
该成果先后在新浪网、中国教育在线、大众网等网站媒体刊发;省领导在调研中指出:“该研究构建了数字化创新人才培育新体系,提出了数字化创新人才培育的路径、方法和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该成果从新视角、新的理念、新的体系来分析和研究问题,所提出的数字化创新人才培育体系和对策建议,相信会对政府相关部门、高等学校、教育培育机构等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山东现代学院以AI赋能教育改革的探索,不仅实现了自身办学质量的跨越式发展,更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高等教育变革提供了“需求导向、技术驱动、产教融合”的借鉴方案。学校的培养目标不仅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更要造就具有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和全球竞争力的数字时代领跑者。在这条数字化育人的新赛道上,山东现代学院正以崭新姿态,书写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890349663
2025-09-16 17:02
中国海洋大学
2025-09-16 16:45
SRC-941037608
2025-09-16 13:14
SRC-1973813755
2025-09-16 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