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大院“变身”快乐学堂!铺集镇暑期公益托管班巧用阵地解民忧
盛夏七月,蝉鸣阵阵。往日宁静的彭家庄村委大院,此刻被截然不同的生机填满。敞亮的办公室里,不再是肃静的会议场景,取而代之的是孩子们伏案写作业的专注身影、围坐阅读的津津有味,以及手工剪纸时的欢声笑语。而在几个月前,这些窗明几净的办公室在暑期往往处于闲置状态。这一静一动的鲜明对比,正是铺集镇政府破解暑期“看护难”民生痛点的一招妙棋——将村委大院办公室“变身”为公益托管班的主阵地。

对于铺集镇许多双职工家庭和外出务工家庭而言,长达两个月的暑假曾是心头大患。“孩子小,放家里怕出事,带在身边干活又不现实,每年暑假都愁得睡不着。”在铺集镇巩家庄工业园区工作的刘明涛先生道出了众多家长的心声。孩子无人看管带来的溺水、交通安全隐患、学业荒废以及沉迷电子产品等问题,成为萦绕在家长心头的普遍忧虑。

群众的呼声就是行动的号角。面对这一现实难题,铺集镇政府没有选择新建场地或高价租赁,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各行政村现成的资源——村委大院。“我们发现,村委大院位置居中,方便村民接送,办公室普遍使用率不高,但基础设施完善,稍加改造就能满足公益托管需求。”分管此项工作的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主任赵梅介绍道,“盘活这些‘沉睡’的公共空间资源,实现‘零场地成本’办托管,是‘因地制宜’解决群众难题最务实高效的选择。”

说干就干。镇政府迅速成立工作专班统筹协调,建立了暑期公益托管班临时党支部,指导各新村对闲置办公室进行安全、实用的功能化改造。铺上四村把图书阅览室座椅和图书立柜重新调整,腾出课堂学习和娱乐空间;胡家村把接待室和会议室重新合并布置,满足孩子们自习需求,另一间稍大的办公室布置成“快乐活动区”,地上铺设了软垫,墙面贴上了孩子们的手工作品,用于开展书法启蒙、趣味剪纸、绘本阅读等活动;沙河村因地制宜,把村庄幼儿园腾出一间教室,配备了电子化教学设备,幼儿园的游乐设施也为孩子们的课间活动提供了开阔场地;姜家庄村新建的“党员之家”,在刚刚完成装修后的首次亮相便迎来了公益托管班的开班。办公室被清晰地划分了区域,通风采光最好的房间设置为“静心学习区”,配备了从学校协调来的课桌椅,供孩子们集中完成暑期作业;还专门辟出了一个小“温馨休息角”,放置了饮水设备和简单应急药品。各村在改造过程中,特别注重排查电路、门窗、消防等安全隐患,加装了必要的防护措施,并制定了详细的安全管理预案和突发事件应急流程。

“最大的优势就是方便!村委大院就在家门口,走几步路就到了,早上送来,下班顺路接走,跟接送上下学一样顺当,太省心了!”沙河村村民赵仕清大爷对把孙子送到村托管班赞不绝口。这“家门口的托管”模式,极大地降低了家长接送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尤其惠及了老人看护的留守儿童家庭。同时,相比于寻找、租赁和装修专门场地所需投入的大量资金和时间,利用村委现有阵地,真正实现了“花小钱办大事”,体现了基层治理的务实与高效。

“盘活村委闲置空间开设公益托管班,看似是一个‘小切口’,却连着‘大民生’,”铺集镇镇长张勇深有感触地说,“这不仅是有效利用公共资源的创新实践,更是提升基层组织服务群众能力、打通服务‘最后一米’的生动体现。它精准地回应了群众最迫切的现实需求,让公共空间真正服务于民、造福于民。”正如陈家庄村家长王凤兰女士在接送孩子时由衷地感叹:“以前一到暑假就焦虑,孩子自己在家,怕磕着碰着,更怕玩野了心。现在送到村委大院这里,离家近,环境安全,有老师管着学习、带着玩,还能接触书法剪纸这些传统文化,真是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政府这事办到我们心坎上了。”

目前,铺集镇已在铺上社区、彭家庄村、胡家村、姜家庄、小庄、沙河村等6个试点村成功开办暑期公益托管班,惠及学龄儿童200余人。小小的村委办公室,承载着大大的民生期盼。这个夏天,它不再仅仅是处理村务的场所,更化身为呵护童心、托举希望的温暖驿站。铺集镇这一“巧用阵地解民忧”的探索,为解决基层普遍面临的暑期看护难题提供了可复制、可持续的“铺集方案”,也为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效能、构建儿童友好社区点亮了一盏温暖的引路之灯。(通讯员 朱文龙)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