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弦歌永续,征程再启!成都师范学院庆祝建校70周年暨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
2025-11-15 23:55:00
成都师范学院

  岷江奔涌不息,文脉绵延不绝,在桃李芬芳、硕果累累的深秋时节,成都师范学院迎来了建校70周年的重要时刻。2025年11月15日,学校在温江校区体育馆举行庆祝建校70周年暨高质量发展大会。值此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之际,校园焕发新姿,各界英才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所高等学府七秩弦歌不辍、薪火相传的辉煌历程。

  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陈书平,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杨昕,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党组书记陈冠松,成都市温江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军,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名誉理事长、监事长、著名经济学家李平出席活动。此外,还有省市区相关部门、省内外120余所兄弟院校、市州教育局、合作单位、中小学校的领导及嘉宾,新闻媒体朋友,为学校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原主要校领导,学校现任领导班子成员,离退休老领导、老专家、老教师代表,校友代表和师生代表等共计1800余人出席本次大会。学校党委副书记孙康主持大会。上午10时,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陈书平在讲话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强调要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弘扬教育家精神,培养造就高水平教师队伍。四川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突出师范院校高质量发展,贯通教师职前职后培养,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教育强省建设提供坚实支撑。陈书平指出,建校70年来,成都师范学院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累计培养输送16万多名优秀人才,涌现出一大批全国优秀教师、模范教师以及中小学名校长,为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他希望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聚焦教师教育主责主业,把教育家精神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持续深化内涵建设,主动服务发展大局,紧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四川高质量发展需要,为四川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成师智慧。省政府将一如既往关心支持学校建设,努力为学校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希望学校早日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师范大学。

  党委副书记、院长史仕新作题为《七秩芳华传承薪火立德树人谱写新篇》的建校70周年主题报告。他深情回顾了学校70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从建立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到先后更名为四川省教育干部进修学院、四川省教育学院、四川教育学院,各项事业成绩斐然,跻身全国教育学院系统前列,声名远扬,再到2012年正式改制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实现从成人高校向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的转型。学校栉风沐雨、初衷不改,筚路蓝缕、与时俱进,其成长始终沐浴着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他讲到,七秩成师虽几经变革,却始终学脉绵延、弦歌不辍。2012年改制更名以来,学校先后获批教育部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牵头高校、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高校。2021年,学校擘画“1955”行动方案,“顶天立地、一体两翼”格局初步形成。2023年,获批四川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第一层次“优先培育类”,办学水平再跃新台阶。2024年,第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开启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新征程。2025年,顺利通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70年,成都师范学院风雨兼程,由师而立、因师而兴、依师而强、以师为荣,始终坚持师德养成与人才培养过程相融合、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相融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形成了“培树三代师表、筑就薪火成师”的办学特色。学校党建引领示范成果丰硕,思政铸魂育人卓有成效;学科专业水平实现跨越,人才培养质量成果丰硕;师资队伍结构持续优化,科研创新能力日新月异;社会服务体系日趋成熟,国际交流合作日益深入。

  展望未来,史仕新讲到,成都师范学院全体师生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爱真笃为、勇于担当、敢于超越,奋力书写“教育强国,成师何为”的时代答卷。学校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坚定不移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坚定不移地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之路,奋力开创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新时代、新起点、新征程,学校将以“申硕”“建大”为抓手,锚定“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师范大学”奋斗目标,奋勇争先、锐意进取。七十年铸就辉煌,新时代共创未来。史仕新强调,全体成师人务必牢记学校70年长歌奋进的创业历史,从峥嵘岁月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赓续古蜀王国鱼凫先民开拓奋进的精神,奋力创造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成都师范学院的航船必将以誓言为帆、以奋斗为桨,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壮阔征程中劈波斩浪,奔赴万里山河!

  在兄弟院校代表致辞环节,四川大学副校长赵长生对成都师范学院办学成就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建校70年来,成都师范学院坚持与时代同向,与祖国共行,在百业待兴的国家建设中坚韧求索,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中锐意开拓,在新时代的伟大变革中守正创新。跨越世纪的孜孜以求,绘就了成师熠熠生辉的历史长卷,每一页都记录着服务国家、追求卓越的铿锵步履;每一页都书写着为国家、为四川基础教育奉献的壮志豪情。他说,同声自相应,同心自相知,川大与成师比邻而居,虽然各自的办学特色、发展轨迹等不尽相同,但两校之间守望相助结下了深厚情谊。期待两校的交流更加密切、合作更加深入,携手加快推进两校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四川大学愿与成都师范学院及兄弟院校、社会各界一道,勠力同心、改革创新、奋勇攀登,共同书写教育强国建设四川新篇章,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西南大学副校长邱江向成都师范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和最诚挚的祝福。他指出,成都师范学院的办学史,既是一部深耕师范教育的育人志,更是一部与国家、与四川教育共生共荣的同行录。新时代以来,成都师范学院锚定“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师范大学”奋斗目标,把握战略主动、推进实践创新,不负时代使命、展现成师担当,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教育强省作出了重要贡献。西南大学与成都师范学院两校文脉同源、使命相通,比邻而居、精神相通。西南大学愿同成都师范学院及兄弟高校一道,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教师教育使命担当,切实统筹好教育强国的目标方向和师范教育的时代使命,统筹好教育强国的建设实践和师范院校的改革创新,为加快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师范力量。

  合作单位代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杨颖在致辞中表示,成都师范学院与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同处巴蜀沃土,共担时代使命,是志同道合的战略伙伴,两家单位之间有着坚实的合作基础和历久弥坚的深厚友谊。他说,回望过去,成都师范学院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弘道励学、爱真笃为”的奋斗史诗;立足新时代,奏响了一曲坚守“师范本色”与锐意“创新引领”交相辉映的激昂乐章;展望未来,希望学校绘就一幅“携手并肩、共赴山海”的美好画卷。期待校院合作一定会更上一层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愿与成都师范学院进一步携手,在科研创新、智库建设、期刊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对外交流等方面,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携手打造校院合作新典范。

  在校友代表发言环节,中学正高级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四川省中小学名校长、四川省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教育集团党委书记、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副校长(挂任)、1996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校友吴明平深情回顾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在母校求学的青春岁月。他说,要感谢那一段最纯粹、最美好的同窗岁月,在母校,我们共沐阳光,共同成长,增长的不仅仅是学识,沉淀积蓄的更是“成师人”奔赴教育山海的底气与豪迈。今天回到母校,特别感慨母校70年初心不改,深耕教改沃土的执着与坚守;感慨母校始终心系教育强省、教育强国战略的责任与担当;感慨一批又一批的成师学子从这里出发,带着“爱真笃为”的校训精神,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成师人”最耀眼的光芒。

  校友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十佳农民、崇州市杨柳农民专业合作社高级农业职业经理人、2012级统计实务专业校友王伶俐在发言中回顾了自己在母校的求学经历以及投身社会后的成长经历。她说,母校“爱、真、笃、为”的校训,早已烙印于心、融入血脉,成为学子们前行的精神坐标。大学毕业之后,王伶俐选择回到家乡,投身于农业农村这一广阔天地。从最初对农业一知半解的“门外汉”,到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成为全国最早一批持证上岗的“新农人”;再到如今,建成了现代农业服务智慧平台和天府粮仓智能育秧中心,带动周边2000多户农民,共同经营着7000亩高标准智慧农田。她说,这一路走来,每一步的成长与突破,都深深得益于母校给予她的悉心栽培与精神哺育。

  国际教育学院张敏辉教授作为教师代表发言。她在发言中讲述自己研究生毕业后怀揣教育热忱踏入成师校门,从初登讲台的青涩到如今独当一面,20年来始终与学校同步成长,随着学校学科建设的不断突破、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育人环境的持续优化,今天广大教师砥砺奋斗的舞台更加厚实宽阔,践行教书育人初心使命更加心无旁骛。她表示,自己有幸获评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四川省优秀教师、四川省“四有”好老师等荣誉,这一切成绩和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学校的悉心栽培,是领导信任、同事帮扶、学生支持的集体成果。

  学生代表、四川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获得者、2023级英语专业学生赵月涵在发言中表达了对学校深深的感恩之情。她说,两年前,当她怀着忐忑与憧憬踏进成都师范学院,杏坛大道的银杏树影,逸夫图书馆前的琅琅书声,校园一砖一瓦间流淌的历史底蕴,都让她倍感温暖。从那一刻起,别人口中的“成师”成了“我们的成师”。成师,有立德树人的初心如磐,有矢志不渝的信念坚守,有学术创新的孜孜以求,有自信自强的文化沃土。她表示,要从自己做起,把小我融入大我,让青春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大会举行了签约仪式,标志着学校在推进校地、校企等多方协同育人及产教融合方面开启新篇章。大会现场,学校与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农业农村部成都沼气科学研究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铁骑力士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分别签署乡村振兴、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合作协议。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副主任陈立英、农业农村部成都沼气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超、华为川藏政企业务部副总经理侯明阳、科大讯飞AI创新教育产品线市场部总监夏琳龙、铁骑力士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李军、成都师范学院副院长任立刚作为代表上台签约。此举将深化校地、校企等全方位战略合作,体现了学校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及区域产业发展,推动协同育人再上新台阶、塑造新格局、开辟新路径。

  “屹立天府,华西坝梧桐高昂。爱洒巴蜀,锦江河畔梦想起航。春华秋实,师生同歌风雅颂。爱真笃为,气节文章铸栋梁。”大会在激昂奋进的《成都师范学院校歌》合唱中圆满落幕。

  校庆期间,学校还收到了来自省内外兄弟院校、市州教育局、企事业单位等发来的130余封贺信贺电,巴基斯坦驻华大使和英国桑德兰大学、加拿大昆特兰理工大学等境外高校发来的祝福视频,以及广大海内外校友多种形式的祝福。

  七十年峥嵘岁月,七十年栉风沐雨,七十年砥砺奋进,从1955年到2025年,学校由师而立、因师而兴、依师而强、以师为荣,始终坚持扎根巴蜀大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弦歌永续,征程再启,面向未来,全校师生员工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心怀“国之大者”,深入贯彻落实“十五五”战略部署,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主线,锚定“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师范大学”奋斗目标,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壮阔征途中贡献成师新力量、书写成师新答卷。

作者:马树邦 张凤琼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2115382628 2025-10-10 14:27
SRC-2115382628 2025-10-10 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