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传承千年文明,培育时代新人——遂宁市洋渡实验学校成功承办2025年四川省文博研学联盟年会活动
2025-11-14 16:54:00
遂宁市洋渡实验学校

  青瓷流翠,文脉相承。2025年四川省文博研学联盟年会活动在遂宁启幕,遂宁市洋渡实验学校成功承办了以"流翠之瓷,传承之境"为主题的案例展示活动。这场文化传承之旅在学校古韵悠然的校园中徐徐展开,展现了学校在馆校协同育人方面的创新成果。

参观校园

  与会嘉宾漫步校园,先后参观了微型博物馆及各特色功能室。在陶艺工坊,泥土在指尖流转,塑就宋瓷风骨;编织室内,经纬交织,演绎传统纹样之美;版画工作室,刻刀游走,再现青花瓷韵。微型博物馆中,件件学生作品静默诉说,展现着宋瓷文化在校园的生根发芽。

案例展示

  青瓷流韵映学苑,千年文脉入课堂。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正在学校问渠厅上演。学校“流翠之瓷,传承之境——遂宁文化印记——宋瓷项目式主题学习活动”案例展示以多学科融合的方式,完整呈现了"流翠之瓷"项目式学习的创新实践。各学科教师带领学生从不同维度解读宋瓷文化,展现了馆校协同育人的丰硕成果。

  前置性学习汇报环节,张洪梅老师系统展示了学生们在项目启动前完成的探索成果。

  小小讲解员们,以清脆嗓音和童趣幽默的语言,将宋瓷的工艺特色与历史故事娓娓道来。

  科学探究课堂上,博物馆杨春燕老师通过釉料成分分析、窑变原理演示等实践环节,带领学生解密宋瓷烧制技艺,在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间架起认知的桥梁。

  美术创作实践中,王宏鹭老师指导学生运用国画技法临摹宋瓷器型,通过纹样描摹感悟青瓷韵味,让宋瓷的美学精神在笔墨丹青间获得当代传承。

  学生们以曼妙舞姿再现宋代雅韵,勾勒出千年前宋人的生活图景,让凝固的文物在动态艺术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徐春桃副校长汇报了项目的整体架构及未来发展思考。这种以宋瓷文化为载体、多学科协同的教学模式,成功实现了传统文化传承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双向赋能,开创了馆校融合育人新范式。

专家点评

  遂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马峻指出,该项目最大的亮点在于创设了真实的文化实践情境。他表示,学生们在探究宋瓷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跨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这种以真实问题驱动的学习方式,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提供了富有价值的实践范例。

  成都师范学院副教授徐猛教授从专业角度进行了深入剖析。他说道,将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转化为优质的育人资源,构建"文化传承-学科融合-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这种以文化为载体、以学科为支撑、以实践为路径的教育创新,不仅可以丰富文博研学的内涵,更对推进区域文博研学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借鉴意义。

  四川省博物院副院长、研究员,四川省博物馆学会秘书长钟玲指出,这种深度合作让博物馆的文物资源真正"活"了起来,从静态的展品转变为动态的教育资源。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文物研究、展览讲解和艺术创作,不仅深化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更激发了主动探索的热情,为文博机构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开辟了富有成效的新路径。

  颁奖环节为本次活动画上圆满句号,这不仅是对师生创新实践的充分肯定,更是对馆校协同育人成果的高度认可。

馆校协同

  本次活动以文化传承为根基,以馆校协同为路径,成功探索出实践育人的创新模式。通过将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场域,让沉睡的文物在校园中焕发新生,使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相得益彰。这不仅为学生们搭建了知行合一的学习平台,更开创了文教融合的新范式,为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