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喜报!射洪职中师生同获全国劳模,共谱职教华章
2025-05-07 16:03:00
遂宁教育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前夕,射洪市职业中专学校迎来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荣耀时刻。4月28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深耕职教一线的胥进老师与他的学生罗世军双双获得“全国劳动模范”殊荣。“师生共成长

  一校出双模”这一佳话在职教领域广为传颂,生动诠释了职业教育“教师辛勤育桃李,学子奋进成栋梁”的双向价值,更为新时代“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深度融合发展,树立了鲜明耀眼的标杆。

胥进北京表彰现场

罗世军北京表彰现场

胥进和罗世军人民大会堂前合影

学校党政工团、师生代表迎接胥进、罗世军载誉而归

 

  胥进:职教领域的卓越领航者与无私奉献者

  胥进,射洪市职业中专学校教师,本科学历,硕士学位,正高级教师(专业技术二级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30余年来,胥进老师始终扎根于农村职业教育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他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怀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坚定不移地坚守在教育教学的最前沿,将自己全部的心血与热忱都倾注到教育事业之中。

  因材施教,锐意推进教学改革。其首创的中职数控专业“二一四” 课程模式,犹如一把钥匙,成功打开了传统教材“深奥难懂”的枷锁,还开创性地将思政教育巧妙融入整个课程体系。历经 30 多年的不懈努力与深耕细作,他组织编写并出版了10部教材,其中6部入选国家“十四五”规划教材。他撰写的9篇教改论文在国家级期刊上发表,创新成果荣获省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课题更是斩获国家级二等奖。同事们对他称赞有加:他用堪称典范的改革实践,让职业教育真正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示范引领,领衔打造教师团队。作为四川省“天府名师”,胥进领衔团队获全国“职业教育行知教学团队”、四川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构建“1733”师资培养模式,近十年带领团队实现“双师型”教师比例突破80%,培育出1名省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3名市级名师,2名市级技术能手。

  爱心融入,激情浸润莘莘学子。胥进同志以激情教育重树育人格局,他构建的“11931”激情德育体系,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充满活力与希望的育人新生态。在这个新生态的滋养下,他所带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培养的涉藏地区“9+3”学生的大学升学率高达96%,120余人成功考取公务员。指导学生荣获国家青少年科技发明三等奖1次、国家技能大赛三等奖2次、省赛一等奖2次、市赛一等奖10次。2016年以盟员身份倡导射洪民盟筹资10万元建立“梦飞翔”助学基金,如同一场及时雨,滋润着贫困学子的求学之路。截至目前,该基金已累计筹措资金20余万元,资助贫困学子 50余人次。

  产教融合,助力地方经济发展。胥进同志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天工机械厂、四川铭泰顺硬质合金等企业的技术顾问,他推动校企共建“实训—研发—生产”一体化平台,所带团队年均为企业输送技能人才380余人。牵头完成3项技术改造、获2项实用新型专利,撰写《加快汇聚锂电产业发展专业人才机制与路径研究》等产研论文,为射洪市打造“西部锂都”提供强大理论支撑,用实际行动助力地方经济蓬勃发展。

  罗世军:从射洪职中走出的真空专家

  罗世军,男,汉族,1987年2月出生于射洪市,中共党员,2005年毕业于射洪市职业中专学校机电专业,胥进老师担任其专业课教学。罗世军现任四川九天真空科技有限公司真空阀门生产部工艺工程中心副经理,公司党支部副书记。先后荣获“南充十大工匠”“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南充最美科技工作者”“四川省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称号,是2022年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表。

  从学徒到高工,20年锤炼工匠技艺,见证一位职中毕业生如何凭匠心如一的坚持,在真空技术领域填补9项国家空白,书写一线产业工人的硬核传奇。

  20年淬炼:从学徒到“真空工匠”。2005年,射洪市职业中专学校毕业的罗世军踏入川北真空(四川九天真空科技有限公司前身)车间,他的第一份工作是操作普通铣床。三班倒的工作中,这个爱“偷师”的年轻人总在深夜泡图书馆恶补机械原理,甚至自费购买专业书籍,将工资的1/3用于学习。2012年调入九天真空后,他先后突破加工中心操作、干泵动片加工等技术瓶颈。如今,这位机械加工工艺工程师的履历上已写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四川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提及成长秘诀,他直言:“做技术,就是要把重复动作练到极致。”

  9大突破:打破真空技术垄断。2009年,国产真空干泵领域迎来历史性转折——由罗世军团队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干泵无油高真空前级泵在九天真空诞生,一举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此前,这类设备依赖进口,单台采购成本高达百万元。

  “当时我们连参考图纸都没有,靠的是300多个日夜的反复试错。”罗世军回忆,为解决某航天设备阀门0.002毫米的精度难题(相当于头发丝的1/30),团队历经117次试验,最终研发出“多工位同步装夹工艺”,生产效率提升3倍,年节约生产成本200万元。此后十多年,他带领团队实现技术突破“九连跳”:2009年国内首台自主干泵研发成功,2015年研制3米通径超高真空快速插板阀,2018年参与载人航天环境模拟设备核心部件攻关,2020年精密焊接波纹管寿命从30万次提升至80万次……这些成果广泛应用于航天器真空测试、半导体镀膜等高端领域。他主导设计的标准阀门附体管工装,更在西北某核工业项目中解决关键密封难题。

  “半导体式传承”:培养160名技术骨干。在九天真空科技公司,罗世军还是一位出色的“人才能量中转站”。2014年,他组建“攻坚克难小组”,带领6名成员每天进行“技术复盘”。针对铣床振动导致0.01毫米误差这类看似微小却影响重大的问题,他们连续三周每天研讨至深夜。在他的引领下,团队研发的真空镀膜设备多工位控制系统,使半导体配件生产效率提升40%,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超3000万元。

  “罗氏硬核信条”:十万次重复锻造绝招。“把简单动作重复十万次,误差就会消失。”这是罗世军坚守的硬核信条,这句标语也高悬在九天真空的车间里,时刻激励着每一位员工。38岁的他至今仍保持着在一线工作的习惯:每天到车间记录铣刀磨损数据,参与新产品首件试制。这份执着源于2007年的一次挫折经历,当时团队研发超薄高精度配件,连续失败10次,在清华大学专家的帮助下才成功攻克难关。“那次经历让我明白,工匠精神不仅要坚守,更要勇于攻克难题。”如今,他负责公司所有技术创新项目的SOP(标准作业程序)制定,确保每个动作都精准无误。

  从业20年来,罗世军一直住在公司宿舍楼。他常说:“技术突破没有下班时间。”2023年,他正带领团队研发用于空间站的新型真空检漏系统,目标是将设备在轨寿命延长至15年。南充撤地建市30周年前夕,这位“真空工匠”满怀期许地说道:“希望更多年轻人相信,车间里的每一道工序,都紧密连接着中国制造的星辰大海,都能铸就非凡的未来。”

  胥进和罗世军,一名射洪职中默默耕耘者,培育万千技能人才;一位祖国建设拼搏者,实现多项技术突破。他们用各自的努力与成就,诠释着职业教育的无限可能,成为激励广大师生和产业工人奋勇前行的磅礴力量。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1123530296 2025-04-28 1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