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聚力AI赋能课堂 助推教学转型焕新——遂宁市教育数字化工作推进会暨“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教研方式变革”研讨活动在我校举行
2025-09-29 21:29:00
遂宁市洋渡实验学校

  9月26日,遂宁市教育数字化工作推进会暨“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教研方式变革”研讨活动在我校举行。中国教育学会杨念鲁、知名教育家冯恩洪,及遂宁、成都两地教育部门领导、学校代表、专家等400余人齐聚我校,共探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新路径。

  1.致辞定方向,锚定教育数字化坐标

  开幕式上,遂宁市教育局副局长钱春红致辞强调,人工智能正重塑社会格局,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及相关规划要求,遂宁教育需以 AI 为核心引擎,破解资源不均衡、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推动教育从 “规模化普及” 向 “精准化提质” 转型,并明确 AI 赋能教育的战略意义与落地要求,为全市教育数字化转型指明方向。

  中国教育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副监事长杨念鲁则指出,人工智能在重塑教育生态、释放技术红利的同时,也提出三大命题:重构知识传授模式,推动课堂向 “虚实融合” 转型;重塑核心素养培养路径,坚守教育本质防 “工具化陷阱”;重建教师角色,推动其从知识 “传授者” 转为学生成长 “引路人”。

  2.课例显风采,AI 助课堂增效

  西南财经大学附属实验小学郭莉姗老师携手我校及该校五年级学生,以HiTeach智慧教学系统带来语文同步课《太阳》,借数据决策、生成式AI等功能丰富教学,调动两地学生热情,实现“思维可见、学习真实发生”。 本堂课打破传统同步课堂“视听感知”局限,达成真实同步互动与资源共享,既提升了教师数字化素养、促进教育公平,也为遂宁市网链共享计划推广提供可落地、易复制的典范,彰显AI推动区域教育均衡的潜力。

  随后,我校王丽春老师带来语文课例《跳水》。王老师借助AI技术精准分析学情,把握学生认知难点,真正实现“以学定教”。课堂中,AI技术的灵活运用不仅显著提升了课堂效率,更优化了教学策略,为全市中小学教师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AI+语文”教学范式,为教师从“传统教学”向“智能教学”转型提供了实践参考。

  下午,成都市青羊区教科院附属实验学校袁紫威老师带来八年级数学《数格子、算面积》,遂宁高级实验学校夏晓英老师带来高二通用技术《结构设计》暨《无人驾驶:穿越古今、珠联璧合、荷韵六桥》科技人文融合创新课例。两位老师均善用AI技术,在真实情境中以任务驱动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观点,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理性思维与核心素养,再次印证了AI技术不仅能优化知识传授,更能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赋能。

袁紫威老师

《数格子 算面积》

夏晓英老师

《结构设计》

  3.专家引路拓思路,助教育转型赋能

  课堂展示结束后,刘彬教授借助AI苏格拉底平台、AI课堂平台,为老师们全方位呈现了课例中的精彩片段、细致入微的观议课记录表及详实清晰的课堂总结分析。AI课堂分析系统能够快速提炼教学目标达成度、教学方法有效性、学生课堂表现、教学优缺点等关键信息,为教师课后反思、教学改进提供精准数据支撑,助力教研提质增效。

  在教研互动环节,老师们围绕AI赋能教学的实践难点、优化方向展开深入研讨,新思想与传统观念碰撞交融,激发出智慧火花,让教研活动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在场教师带来了全新的教学视角与极具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教学指导建议。

  课例展示是“实践样本”,教研活动是“经验提炼”,而专家引领则是“方向导航”。全国知名教育家冯恩洪先生带来《人工智能深度赋能教育背景下教育者的责任和担当》专题报告。报告中,冯先生立足教育数字化发展全局,结合数智时代教育改革趋势,深入解答了“如何让AI技术真正服务于课堂变革”“如何避免技术应用流于形式”等核心问题。他的分享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指导意义,不仅为我市教育数字化工作提供了专业指导,更为未来推进“AI+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撑与战略思路,帮助我市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精准发力。

全国知名教育家 冯恩洪先生

  未来,我校将紧跟教育数字化步伐,深化 AI 与教学融合,发挥示范作用,携手省、市教育同仁推动数字化教学改革落地,释放学生活力、培育创新人才,为遂宁教育发展贡献洋渡力量!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