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教育部会同中央网信办、人民日报社、国家文物局联合开展全国大中小学生同上一堂“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做光荣自豪中国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思政大课活动。课程结合各地抗战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学生铭记历史、开创未来,树立强国有我的远大志向。
9月17日-18日,高中课程“精神丰碑”与大学课程“大国担当”正式播出,在观看后的时间里,我的心情仍然久久不能平静,脑海之中经常掠过思政大课的生动内容,从“一寸山河一寸血”坚守不退的泣血而歌,到“十万青年十万军”的燎原之势,松花江畔的国际歌时常在耳边回响,狼牙山巅的五壮士气吞山河的报国之心,海南琼崖的红旗迎风飘扬,这一幕幕历史的画面无不彰显了全国上下死战不退的勇敢与决绝,让我们为之动容。这堂思政大课堂内容丰富,数字技术赋能让思政大课更加有形有感,画面如同可以触摸的历史,带我回到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通过厚重的历史叙事、鲜活的人物故事和深刻的精神提炼,把高深的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了我们高中生们的内心,生动再现了全民族抗战的伟大历程与磅礴力量,爱国情怀与历史使命感油然而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抗战“思政大课”传递的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情怀。
让我深刻地明白:十四年抗战,不仅是时间的刻度,更是一部中华民族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壮丽史诗。当看到战士们用步枪、大刀对抗侵略者的精良武器,怀揣保家卫国的初心用冻裂的双手在战壕里书写家书时,我才真正懂得,教科书里的故事,是实实在在英雄壮举的真实写照,战士们在保家卫国时无限憧憬的和平生活成为了我们生活的日常,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他们用青春和鲜血换来的,在这一刻无比的具象化,想到这里,我又泪目了。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赢得了最终胜利,也赢得了世界的重新尊重。抗战胜利不仅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外敌侵略的民族耻辱,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至关重要的历史性贡献。
让我深刻地感悟:伟大的抗战精神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淬炼而成,这种精神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由无数具体而微的英雄事迹和精神特质共同铸就的。抗战精神这座永不熄灭的精神灯塔,穿越时空,跨越光阴,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奋勇前行。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生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要接好历史的“接力棒”,把伟大抗战精神转化为勤奋学习的动力、服务社会的热情、报效祖国的志向,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将小我融入大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力量。
让我深刻思考:伟大的抗战精神从来不是尘封的标本,而是照亮征途的恒久灯火。怎样把抗战精神“种”进高中三年努力学习的土壤里,引发我们深深的思考。抗战“思政大课”让我更加明白:努力学习,不只是为了自己成长,不只是为了考上更好的大学,不只是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更重要的是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的理想是考上中国农业大学或者四川农业大学,我想为了国家粮食安全、为了赋能乡村振兴贡献自己微小但是无比坚定的力量。
在这个国庆假期,我在努力学习的同时,用好了学习之余的时间,走进成都郊区的田间地头,亲眼看见、亲手触摸农民的生活,帮着他们除草喷农药,挖土豆,采摘成熟的猕猴桃,观察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在实践中懂得“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真正含义。我想学好历史,因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想学好数理化,作为自己可以解决科技创新难题的基础,因为努力学习,知行合一,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能实现科技创新,从而突破农业“卡脖子”难题,更能照亮乡村振兴之路。作为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我想用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让青春在爱国和奋斗中闪光。
指导老师:江雪
作者:林登临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