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教育红遇上科技蓝:云南工商学院携手华为 共育新时代数字工匠
在滇中大地,一场教育与产业深度协同的创新实践正在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培育新生力量。云南工商学院携手全球ICT领军企业华为,共建省内首家“华为ICT学院”,以精品课程“网络工程设计与应用”为试点,创新构建“红蓝共振·全景深融”育人模式,五年间培育1000余名华为认证工程师,更斩获华为ICT大赛全球总冠军,书写了产教融合的典范篇章。

省内首家华为ICT学院
直面挑战,驱动教学变革
为应对教学案例滞后于全光网络、云化等前沿技术、学生能力与企业全栈岗位需求脱节、以及本土人才流失等问题,云南工商学院与华为组建了校企“双师型”教学团队,紧密对接国家ICT人才战略,启动了深层次的教学改革。课程创新性地将华为近五年真实项目中遇到的“网络卡顿”“广播风暴”“多场景适配告警”等高频率问题转化为教学工单,构建覆盖网络设计全流程的初-中-高三级能力进阶模块。学生在华为ENSP仿真平台上解决“智慧园区”网络故障时,实际模拟的正是工程师的真实工作场景。32课时的企业级项目任务链,将理论知识有效转化为实战能力,其中超过50项学生设计方案落地应用,直通华为案例库。
为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学校与华为共建了实践平台。校内6间配备先进设备的实训室支撑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教学;校外实践基地则让学生直面真实企业项目挑战。这种“校内实训+校外实战”的双场景联动模式,有效打破了传统教育“纸上谈兵”的困境,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出校即上岗”,成为实战型人才。

共建实训室

共建实践基地
双师赋能,沉浸式培养
“双师课堂”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枢纽:在这场教育红与产业蓝的共振中,校内教师深入剖析网络架构理论,华为工程师同步演示Sight工具排障。华为认证实训室里光缆纵横,校外基地中学生直面边疆复杂地形组网挑战。这种“教室即机房,工位即课桌”的沉浸式培养,使得毕业生在试用期内就能独立承担网络规划设计和故障处理任务。从华为ICT大赛练兵场到企业项目交付现场,人才培养贯穿从华为ICT大赛的“练兵场”到企业项目交付现场的“主战场”,育人周期贯穿职业成长全链条——学生团队为滇西文旅小镇设计的物联网方案,经华为工程师联席评审后直接落地应用。“当亲手搭建的网络激活了家乡旅游产业,才能真正读懂工程师的使命。”参赛队员王磊的感言,道出蓝工装下的赤子之心。

企业导师和教师带领项目实践
课程不仅传授技术,更注重熔铸职业精神。学校组织学生观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分享高原基站建设的艰辛历程,劳模工程师阐释“零失误”的职业准则,网络标兵讲述40年职业生涯的责任担当和对国产品牌的见证。学生通过深入少数民族村寨升级网络、或在深夜抢修校园网络保障国家级考试等实践中,深刻体会“网络守护者”的责任。近三年,学生累计获得华为HCIE顶级认证21人8项专利从课堂走向产业。在华为ICT大赛全球总决赛中荣获一等奖,实现了云南省在该项赛事的历史性突破。超过百名毕业生扎根华为及其生态企业,本土就业率高达87%,雇主满意度达98.2%,亮眼的数据充分印证了人才培养的高质量与实效性。


华为ICT大赛全球一等奖
据了解,这一创新模式已成功推广至全国8个省份的高校,惠及1300余名学子,并荣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云南工商学院将继续以红蓝共振为弦,在建设网络强国的壮阔征程中,奏响新时代ICT工程师的青春乐章!
来源:云南工商学院
编辑:高丹阳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