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账本”看见“大时代”——云南工商学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级财务会计课堂
云南工商学院高级财务会计课程依托省级一流课程建设,通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和文化自信,探索课程顶层设计、育人资源和教学模式等层面的融入路径,通过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和实践认同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以美育德、知行合一,探索新时代财经人才培养的思政育人新思路。

云南工商学院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团队负责人王媛媛
一、强化顶层设计,提升理论认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一诺千金”“言必信,行必果”“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坦荡荡”等古语,凝练了数千年来关于“诚信”的价值共识,也是财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遵循。《易经》所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以乾坤二卦揭示“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的君子之道,既为个体修为提供了精神坐标,也与《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变革融合、提质增效”时代要求深度契合。孔子进一步以“君子和而不同”“君子不器”“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阐发“和合”思想与内外合一的美学追求,为当代财会人才标注了“顶天立地、和合中正、诚实守信、刚健有为”的文化基因。

在课堂实践中,课程团队对上述文化精髓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并将其熔铸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之中,凝练出“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简称“三德”)”的育人理念,以及“规则平衡美、利益平衡美、价值平衡美(简称“三美”)”的育才理念,最终确立培养“三德三美”新时代财会人才的思政育人体系。通过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顶层设计浸润课堂,学生得以在一笔笔“小账本”中透视波澜壮阔的“大时代”,在古今对话、文理交融、德业并修中完成深刻的理论认同与精神接力。
二、建设育人资源,增强情感认同
课堂之上,唯有具体而生动、贴近学生的案例与故事,方能真正叩击心灵,唤起情感共鸣,进而加深情感认同。依托“三德三美”的育人理念,教学团队在传统教学板块中植入会计美学和会计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在润泽学生的价值审美观的同时,强化学生对未来职业身份的深度认同。

结合新时代会计改革发展要求,课程团队将ESG披露、碳会计计量、数据资产确认等行业前沿融入教学内容,让学生真正做到与时俱进、自强不息。更为重要的是,团队把目光投向云南本土学生最熟悉、最亲切的云南沃土,系统梳理并提炼本土企业成长基因与企业家精神,以案例化、故事化方式传承民族精神与地域性格。目前团队已开发了《云南白药股权混改与企业核心价值观培育案例》《云南贝泰妮研发支出与企业所得税案例》《云天化新型国企党建与创新提质案例》等40余项典型教学资源。实现把课堂知识与乡土情怀无缝衔接,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情境中,完成从知识接受到情感认同、再到价值内化的全过程。
三、创新教学模式,做到实践认同
传承中华文化,既要依托第一课堂强化学生的价值理性,更要借力第二、第三课堂,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把价值理性转化为自觉行动,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在第一课堂,每节课前特设“五分钟会计文化主题演讲”,引导学生博古通今、以古鉴今;同时邀请多学科领域专家、企业高管、优秀校友与校内师生组成学习共同体,围绕行业前沿、实务难题与职场困境展开案例分享、合作探究与师生互动,在课堂上实现思想交锋与智慧生长。在第二、第三课堂,依托财税实战工坊、创新训练项目,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进企业、走向社会,将中华传统文化中“诚信、中正、持久”的智慧嵌入心中、融入血液、注入灵魂,最终落到每一笔真实账目、每一次税务处理,每一项管理决策的实处,实现价值认知、情感认同与实践认同的完整闭环。
在高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实践中,课程团队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以新时代会计改革发展文件为脉,系统萃取“诚信、中和、刚健、有为”等文化基因,并将其深度嵌入课程教学顶层设计、育人资源开发和教学模式创新等环节:让每一页大纲、每一则案例、每一次课堂互动都成为“三德三美”思政育人的生动注脚。通过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把价值理性、审美精神与专业能力融为一体,持续唤醒学生的职业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最终达成德育与美育的交相辉映、知行合一。
来源:云南工商学院
作者:王媛媛
编辑:高丹阳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