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中医药大学教书育人楷模——耿立春:躬耕思政讲台 在学思并行中引航青春
耿立春,博士,副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主任。入选2023年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被聘为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入选云岭先锋讲师、云岭大讲堂主讲人、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云南省青年讲师团、云南省党史宣讲团以及“中国工人大思政课·云南篇”专家名师库成员。主持省部级课题4项,参与完成省部级以上课题15项。发表包括CSSCI期刊在内的学术文章20余篇,其中1篇被《新华文摘》论点摘编。荣获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二等奖,省级教学比赛一等奖1次、二等奖3次;云南省高校思政工作论文评比一等奖等省级奖励15项。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教育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中,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核心课程,其地位无可撼动。自踏上教育岗位以来,耿立春始终探索如何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与科研中持续保持学习与思考的能力,以期在立德修身、潜心治学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真正将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坚守育人的“主阵地”,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破题:思政课教师的成长之道
“如何上好每一次课,成为一名优秀的思政课教师”,是耿立春从教以来首先思考的问题。思政课的重要功能和战略定位,要求教师必须明确自身角色,努力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为努力成为优秀的思政课教师,她始终保持强烈的学习热情,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深入掌握思政课教学规律与教书育人之道,以此锤炼自己在育心、育德、育人方面的能力。
在思政课的教学实践中,耿立春坚持问题导向,紧密围绕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面临的思想困惑开展调研,巧妙地将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学生疑虑相结合。她广泛采用案例教学、互动讨论、辩论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极大地提升了思政课的针对性与吸引力。在此基础上,她探索构建了“聚焦学生关切、展示实践成就、阐释理论进展、利用思政平台、拓展文化资源”的五维协同创新教学模式,有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辛勤付出与不懈努力得到了广泛认可。她在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中荣获二等奖,并在粤桂琼赣滇五省区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云南省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云南省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中屡获殊荣。
解题:保持思考能力的践行之旅
“理论只有彻底才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耿立春时刻铭记求学时导师“学问之道,求其放心”的深切寄语,致力于从理论上正本清源,深刻剖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行”等一系列时代命题。
在耿立春的眼中,云南这片热土不仅是她的“第二故乡”,更是理论与实践交融的沃土。她努力将党的创新理论与云南生动的实践相结合,不仅用双脚丈量着这片土地,更以笔墨深耕细作。她主持4项省部级课题,深度参与了包括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在内的10余项重要课题,先后在CSSCI期刊、省级主流媒体上发表了20余篇高质量文章。其中,《理解我国青年亚文化的三重维度》的论文被权威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论点摘编。以“笔力”描绘出理论创新背后党的历史自信,以“脚步”感受并记录着新时代的伟大实践。
立足云岭大地的科学研究,使得她的教学语言朴实而生动。经遴选先后成为云岭先锋讲师、云岭大讲堂主讲人、云南青年讲师团讲师、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云南党史宣讲团及“中国工人大思政课·云南篇”专家名师库成员。
每一次站上讲台,每一次深入基层宣讲,都是耿立春对思政课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滋养与升华。她以丰富的宣讲经验为源泉,不断汲取思想智慧,涵养深厚学识。在她的课堂上,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学会了思考,更学会了用科学的眼光审视世界,用坚定的信念拥抱未来。
答题:走好学思并进的烛光之路
作为党的教育方针的践行者,耿立春以理想信念为舵,以爱国主义为帆,引领着学生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海洋中航行,探索人生的深远意义与价值真谛。她继承发扬老一辈教育工作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将“经师”的学识与“人师”的情怀完美融合,努力做学生的知心人和引路人。在张桂梅思政大讲堂—云南中医药大学分课堂的舞台上,她参与了第三讲策划并成为主持人,那一幕幕场景至今仍熠熠生辉,激励着她努力以中医药文化瑰宝,点亮学生们的文化自信之光。
2025年的春日里,她参与了校党委宣传部组织拍摄的微电影《远志·当归》并担任思政课教师的角色,微视频在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系列主题活动之“我心中的思政课”—-第八届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中获得长视频组一等奖,这让她倍感荣耀,也备受鼓舞。那一刻,她深知,那些曾经播撒在学生心田的种子,已然绽放出绚烂的花朵。
来源:云南中医药大学
编辑:高丹阳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国教育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