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林业大学木竹博物馆开展民族团结主题科普研学活动
10月15日下午,西南林业大学木竹博物馆迎来32名特殊访客——来自该校理学院的少数民族预科生。他们来自新疆,涵盖维吾尔、哈萨克、蒙古等多个民族。本次以“民族团结·文化交融”为主题的研学活动,是中国科协“高校博物馆星火馆”系列科普活动及全国科普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边疆学子打开了解西南木竹资源与生态文化的窗口。

在讲解员引导下,学生们依次参观了博物馆“木世界”“竹世界”等八大展区,从林木的生态奥秘到竹材的创新应用,全面感受祖国自然资源的多样性与林业科技的进步。活动还设置了三个互动环节,让木竹智慧与民族团结教育相互融合。
在“竹世界”展厅前,学子们驻足凝望薛纪如先生的对联——“学非报国枉为儒,竹不富民羞成业”。讲解员讲述了西南林大师生扎根边疆、以科研服务国家发展的感人故事,让青年学子深刻体会“求学为民、科研报国”的精神内涵,将理想追求与家国情怀紧密相连。
“木竹科技与创新展厅”的“汉字墙”成为热门打卡点。墙上以“木”“竹”为偏旁的汉字,点燃学子求知欲。大家辨认“栋梁”“筏竿”等字,在趣味互动中追溯中华文明与木竹的共生史,真切体会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这种跨越地域与民族的文化共鸣,正是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
木工坊的榫卯展墙是压轴环节。32套经典榫卯结构揭开传统技艺面纱,凹凸结合、无需钉铆却牢固一体的构造,让学子们共鸣“团结协作”的哲学。亲手触摸构件时,他们深刻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懂各民族同心聚力的意义。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堂生动的科普课,更是一堂润物无声的民族团结教育课。西南林业大学木竹博物馆依托“高校星火馆”平台,将科学普及、文化传承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在潜移默化中引导青年学生增强科学素养与文化认同,搭建起连接西南与西北、沟通民族与文化的教育桥梁。(完)
图文:高景然 西南林业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编辑:高丹阳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国教育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