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校长专访丨杭州市春晖小学教育集团校长田冰冰:为教育,做一只“丝不尽”的蚕
2020-11-12 22:24: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人物名片:田冰冰,杭州市春晖小学教育集团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全国知名班主任,全国十佳小学班主任,全国语文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浙江省春蚕奖获得者,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问学者,在优质学校集团化管理与单体学校综合管理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多年来,致力于班主任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的改善。著有《轻轻松松当好班主任》《小学生激励性评语600例》等,曾是《班主任》《班主任之友》《新班主任》《中小学班主任》封面人物,主持重庆市规划办课题“网络平台教师队伍素质提升研究”,并获重庆市政府教学成果奖,德育案例曾被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评为“精彩育人瞬间”。
  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延边教育出版社等教参二十余本,先后在《人民日报》《人大复印资料》《人民教育》《中小学管理》《中国教育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两百余篇,其成长经历被教育部官微以及央视网、《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小学管理》《学校品牌管理》等知名媒体评论、报道、转载,引发广泛关注,被网友誉为“新班主任随身军师”。
  如果学校的办学思路,能够产生更多的公共价值,那么它的实际意义是不可估量的。关起门来办学校,始终面对的只有一个学校,而敞开门来做教育,才能让更多人受益。
  ——田冰冰
  校说新语:“冰”心一片
  原意:指清洁的心,比喻人性情淡泊、不求名利。
  新意:田冰冰始终一片“冰”心为了教师幸福。她致力于让教师安心工作,幸福生活,不断推进与完善教师幸福工程。不仅如此,她注重春晖团队的专业能力,更注重团队的幸福感,提升教师的生活品质,从而提升学生培养的品质。
  物件介绍——《轻轻松松当好班主任》
  这本名为《轻轻松松当好班主任》的书,由田冰冰校长所著,是一本贯穿了她多年教育研究过程的“老书”。她2007年开始写,从2017年出版第一版到现在,多年来多次再版。今年10月,刚好是这本书出版的第七版。这本书凝结了田冰冰对于当班主任的智慧与技巧,陪伴她走过了不少岁月。也正因这本书,田冰冰收获了全国大量的教师粉丝。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记者 陈显婷 陈昊昱 胡语彤)河南确山,是个风景秀丽的小县城。16岁的田冰冰,是当地实验小学的一名老师。
  1995年,初出茅庐的她就走上了语文优质课比赛之路。后来获得了省赛一等奖,六次市赛一等奖,N次县赛一等奖。2008年,她圆了全国赛场梦……少年从教,赛课无数,获奖无数,正是这个“冠军型选手”的形象,让田冰冰一度成为了当地的焦点。
  2018年,她拖着一个行李箱,只身一人来到杭州,担任新名校杭州市春晖小学(下简称“春晖”)的校长。“我是看中了春晖的‘颜值’,更希望能够为这所学校美好颜值的背后创造出美好内涵。”田冰冰笑着说。虽然是句玩笑话,但她为人行事的魄力可见一斑。
  从全国知名班主任,到高质新品的集团校校长,25年来,辗转豫渝浙三地,“玩”教育的快乐,只有田冰冰最能体会。
  教育的初始模样是块奖牌
  16岁,是个即将成年的“尴尬期”。当时能对未来有清晰规划的人,恐怕屈指可数。
  田冰冰就是这少数中的一个。“我一直深受我母亲的影响。”田冰冰回忆道。
  在同龄人都在幻想未来,思考以后要做什么的时候,田冰冰在心里早已做好决定,要做一位老师。而且,她从来没有怀疑过。
  田冰冰说,“初中我读课文的时候就在想,我要把普通话练好,因为做老师需要清楚流利的普通话;写作业的时候我就想,我要把书法练好,因为以后做老师要写板书,字一定要端正漂亮。”
  初中毕业后,田冰冰“顺理成章”地读了三年中师,16岁时“毫无悬念”地成为了一名老师。
  如果较真起来,不得不说,田冰冰当老师冥冥中有种缘份。纵观家里的亲戚,一家子几十口人从事的职业只有两个——医生和教师。而她的母亲就是一位为了教育奉献一辈子的小学数学老师,也是给她童年和未来影响最深远的人。
  “我母亲年轻的时候也是,备赛、磨课、试讲、赛课,就仿佛这些跟吃饭和呼吸一样正常。”田冰冰说,她是在校园里“跑”大的,老师们的工作状态她早就看在了眼里。
  她回忆说,小时候最常扮演的角色就是母亲的“学生”,配合母亲的赛课试讲。在这样的氛围中长大,不知不觉间,教育的火种已深埋在了她的心底,“对于教育,我好像有一种天然的使命感”。
  1989年,田冰冰的母亲荣获了“全国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奖牌一直放在家里的柜子上。这不是母亲的第一块奖牌,也不是最后一块,但在田冰冰看来却很有神圣感。
  她时不时会把奖牌捧在手心,摸一摸、看一看,“我经常把奖牌拿在手里玩,尽管对教育并没有概念,但我知道,这个奖牌就是母亲做教育的样子。”田冰冰说,那是她第一次想象出了教育的模样。
  母亲是田冰冰走向教育的引路人,也一直影响着她教育生涯的方方面面。当老师第一天上课,面对95人的大班额,田冰冰愣住了,她攥着教鞭,面对学生管理林林总总的问题,常常无从下手。“白天遇到不平事,晚上回家来教研”,母亲会不断地向她传授经验。
  在田冰冰准备赛课时,母亲时常会坐在板凳上,充当“小学生”,听她试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用这句话来形容田冰冰和母亲,再合适不过了。
△田冰冰在青海湖途中与少数民族孩子合影
  确山十年间,田冰冰把最好的年华都留在了讲台上,也尝过“常胜将军”的滋味。“我那个时候觉得,我会一辈子站在讲台上。”田冰冰说。
  巴蜀13年
  如果说,母亲的影响让田冰冰坚定地走出了迈向教育的一步,那么在巴蜀的那十三年,则是田冰冰人生的重要转折,“人生的转轨,在从确山来到巴蜀。”田冰冰说。
  2007年,田冰冰结束十年的赛课生涯,来到了重庆名校巴蜀小学,从一位“赛课型”班主任成长为“名校型”班主任。
  “都说我是从名班主任做到名校长,其实不是这样。”田冰冰说,在河南的十年,她一直在赛课,而在巴蜀的十三年,她学会了“研究”,也习惯了这样做教育的方式。
△田冰冰在蓝湖郡巴蜀小学和学生们在一起
  当时,因工作安排,田冰冰被“推”到了渝北巴蜀小学常务副校长的位置。尽管之前并没有类似的岗位经验,但她没有推辞,而是抱持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顺应岗位安排,迅速和新同事成了新的铁杆搭档。
  田冰冰写过许多稿件与文章,跟着大校长参与过各类学术交流,以及学校顶层设计的讨论,也在课程部研究过课程设计,经历过了多个部门的管理工作……这种“多岗历练”的模式,让她学会用研究的眼光去做顶层架构。
  如今看来,在巴蜀这十多年,田冰冰确实思考了很多。因为在工作不断地推进中,她经历了非常多的“现场”,她的“战场”从讲台和赛场变成了每一个个与学校发展息息相关的落地“现场”。
△与巴蜀青年传媒伙伴们的合影(右下一为田冰冰)
  她说,她清晰地认识到,作为一个有着深耕热情的一线教育人,校长的岗位更能够把很多想法落地,把学校变成生动的“现场”。校长能够以自己为引擎,广纳资源,服务多类人群的共同成长。
  这十多年的教育经历,正是田冰冰接手春晖,将“春晖速度”迅速拉起来的魄力与底气所在。
  一切都“欣欣然睁开了眼”
  在39岁前的十三年,田冰冰一直“守在”重庆巴蜀。
  年近四十,每个人都会对未来有些许恐惧。可田冰冰似乎没有,她反而在2018年选择“再出发”。用她的话说,她不仅没有中年迟暮之感,反而觉得一切都是“欣欣然张开了眼”。
  她回忆说,在巴蜀期间,她的先生曾随口问了她一个问题,“难道我们的教育生涯一辈子就这样按部就班过去了吗?”听到这句话后,田冰冰开始思考:我的教育生涯,是一下子可以看到终点的“四平八稳”。
  可就是太过稳定,才会让人产生恐惧,失去热情。
  2018年,一次机遇,让田冰冰原本“按部就班”的教学生涯出现了转折:选择继续留在巴蜀从教,或者远赴异地,担任新校校长。
  面对这个选择,田冰冰开始有些犹豫。于是,反复多次的思考之后,她清醒地告诉自己,人将中年,对错都可承担,只要向前,都是成长。
  后来,她确定了几个城市,并将心中的想法告诉了年迈的母亲。母亲并未感到吃惊,只说了一句:“只要把孩子安排好,哪个城市都可以。”母亲的回答更加坚定了她的决心。
  2018年7月,杭城正值盛夏。田冰冰从重庆巴蜀调任春晖校长。离开重庆时,田冰冰刚好39岁。
  春晖整个校园是大气沉稳的徽派建筑,黛青的瓦片蔓延成一片又一片,映衬着纯白的高墙,放眼看去,仿佛能闻见一股书香。“春晖真的太美了,我太喜欢这个‘颜值’了。”田冰冰笑着说。
  在巴蜀从教的十三年,田冰冰成长为了一个会研究的“学者”,更明白了团队建构的重要性。所以她说,打造春晖团队,要注重对教师的“因材施教”,要发现每个人的优势所在,帮助每个人长成自己的模样。
  田冰冰坦言,因为自己少年从教的经历,她从不把经验作为衡量能力的唯一标准,而是让许多年轻的教师在许多可能胜任的岗位上与老教师有均等的竞争机会。“我相信,‘少年英才’是存在的,我也愿意给每个人机会。”
  正因为田冰冰始终努力把“一碗水端平”,春晖变得更加有吸引力了。新教师招录比就曾达到120:1,而且应聘者多是来自985、211院校的研究生,用“百里挑一”来形容毫不夸张。
  现在不少已经加入春晖团队的老师,当时也是冲着学校的颜值来的。当然,他们也是冲着田冰冰的魅力来的。“当时有个985高校的研究生来应聘,没成功,他又介绍了学妹来。原来,这个研究生告诉他的学妹,田校长不仅关心老师飞得高不高,还很关心老师飞得累不累。”
  经历就是成长。对待过往的重庆工作经历,田冰冰心怀感恩,并为之骄傲。她说,春晖之所以能在建校以来又好又快地发展,是因为她的办学有“根”可循。这种办学思想的根基,生发于杭州滨江开放包容的环境,也来自于巴蜀文化赋予的基因和血液。
  没有“辣味”的外卖
  “春晖是一所没有充分时间酝酿和准备的学校。我们必须学会先做起来,再做精彩,学会站上舞台,再站稳舞台。”田冰冰这样形容当时新开学的春晖。
  初次上任校长,看似匆匆忙忙,实则在田冰冰心中,早已画好了春晖的发展蓝图。2018年夏天,刚刚来到杭州的她,几乎在酒店里吃了一个月的外卖,在办理学校相关手续的过程中,她一刻也没敢停顿,每日笔耕不辍,一万多字的办学纲领初稿,为春晖未来发展的每一步,迈出了顶层设计的第一步。
  在随后两年的办学历程中,这些由田冰冰“闭关修炼”而产生的春晖的发展规划,每一步走都得非常坚实。这是她办校功力的充分体现。
  从喜辣的重庆巴蜀来到杭州,很多人会认为,田冰冰肯定有不适应。可她却说,她所有的标签中,良好的适应能力,是排在个人能力首位的。因此,她并不觉得有什么城市“切换感”。“除了因外卖里吃不出什么辣味而觉得有些遗憾罢了。”
  田冰冰说,她之所以能够这么快适应杭州、把握春晖,一方面是靠自己的适应能力和综合能力,另一方面,她把功劳给了多地名师名家、好友的支持与帮助。
  2020年7月,春晖开启了新名校集团化办学的历程。那时,筹备期也只有短短的二十来天,尽管如此,一切事务依旧按时有序地推进了。“要先快速地站上舞台,再站稳舞台。”这是田冰冰经常说的一句话,“这意味着背后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坚持。”
  在田冰冰的职业生涯中,很少有“准备充分”再出发的时候,因为很多事情是没有时间去慢慢准备的。她的先生曾对女儿说:“妈妈的反思习惯非常好。”女儿便回道:“妈妈习惯好,是因为犯的错多。”童言无忌,却说到了田冰冰的心坎里。
  田冰冰笑着承认,女儿说得不错。因为怀揣“先做起来,再做精彩”的理念,每一个现场都是她迅速复盘反思的研究现场,就连每次上台讲话后,她都会第一时间“求批评”,问搭档是否哪里有问题,是否有地方没有处理好。
  正因为把复盘现场转化成了常态的思维方式,把研究带进实践,用看到问题、联系行动、迅速调整、破解问题、留存经验这样一个复盘习惯,田冰冰积累了非常多解决现场问题的经验与能力。因而。她也真正能够实现,即使没有充分准备就开始做,也能做得又好又精彩。
  虽是女子也要做“靠山”
  田冰冰从不主张教师加班,但她自己却常常凌晨两三点仍在办公室工作,她轻描淡写地开着玩笑,“在春晖,田校长一个人加班就够了。”
  这样的“双标”之下,其实是她对于“教师幸福”的重视。“很多人和我说,校长不用冲在最前面,但我作为一个班主任出身的校长,我应该努力去做家长和老师的‘靠山’。”
  所以,在2018年春晖刚成立时,田冰冰便许下承诺,“有搞不定的家长交给我去沟通,有搞不定的学生我们一起来。”这是田冰冰对教师们唯一的一个许诺。“城市教师群体的工作节奏快,压力大,我能给他们最大的帮助就是让他们在工作过程中有辅导,在遇到问题时有协作。”田冰冰说,“在做了校长之后,就好像整个院子里的人,喜怒哀乐都与我有关。我最大的愿望,是看得见教师们上班时的笑脸”。
  去年2月,春晖启动了教师幸福工程,每年都会推出新政策。开门纳谏,是田冰冰工作的习惯,她还准备了一张Excel表格,鼓励老师们形成面对面提建议的风气,让开门纳谏成为春晖团队的习惯。每个学期末,在“我为春晖建言献策”的意见单上,老师们都可以填上对某位老师包括校长在内的建议,可以指名道姓地点出来。对于这些建议,被提到的人必须及时给予反馈。
  一位老师曾在表中向田冰冰反馈下班时间晚,对此,她统计了周边15所中小学教职工的下班时间作为调研结果来答复。这样的意见反馈方式,促成了春晖教职工所认可的公共基本秩序。
△春晖小学学术交流(左三为田冰冰)
  “带团队就是带氛围,一个团队的氛围应该是自由、民主、愉快的。”田冰冰说,每个人都有建言献策的权利,她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老师们能够不再被要求做事情,而是人人都愿意做事情,在主动沟通、互相协作中提升工作幸福感。
  去年的三八妇女节,田冰冰“火”了一把——自费给每位女老师买了一支口红。渐渐地,这股“形象之风”吹遍了校园,每个教师专用的卫生间都出现了梳子、摩斯等日用品,学校鼓励教师把良好的形象示范带入教室。
  田冰冰说,她很认同杨澜说的,“形象”永远走在“能力”前面。“我坚信,一个对生活品质有追求的老师,也会对班级管理的品质有所要求。”这也就不难理解,那个没应聘上春晖教师的研究生,为什么会说出那句话。
△ 家长学堂
  春晖致力于“创建生命成长的教育共同体”,在家长教育和孩子培养的问题上,田冰冰说,家长必须在“跑道”上,和孩子一起跑起来。于是,每个月,春晖都会举办一次家长圆桌论坛,每学年还有多次家长课堂,田冰冰都会邀请专家开设主题讲座,并邀请有经验的家长参与讨论,帮助有困惑的家长梳理问题,寻找应对方法。
  四十“不惑”
  古语云,四十不惑。去年,田冰冰刚好40岁,原本就很洒脱的她,更加通达、睿智。
  “我以前一直以为,我是个天赋型选手。”她感叹,“现在我发现,我不过是个勤勉认真型而已。”跨过40岁,倒真应了那一句“四十不惑”,田冰冰开始重新审视自己。
  当她成为春晖常态的“最晚加班人”的时候,她意识到,她忽略了经常利用1.5倍时间工作而付出大量精力与努力的自己。年逾四十,田冰冰说,现在心态改变了,能够接受自己之前所有的不完美。“接受一个不完美的自己”成为她了解自我,与自己和解,重新出发的新路标。
  “当机会快过能力的时候,我只能让自己跑起来。”田冰冰将每一次新的锻炼都看成是一次大于自身能力的机会。用她的话来说,就是“要以新手上路的敬畏之心应对每一项新的挑战。”
  正是因为怀有这样的心态,田冰冰拥有了很多角色,校长、教练、导师、学者,甚至是“网红”,她在身份不断的变化中拉伸着自己的能力。
  “我曾经的理想是成为教育领域术业有专攻的专家,当了校长之后,我就是奔着‘教育家’型校长的方向去成长的。”田冰冰说。所以,她一直坚持用研究的眼光看待每个问题,她甚至将学术论文写作与PPT制作当成自己的休闲项目之一。对此,她笑称,“去年的PPT已经配不上今年的思想”了。
  周末里,田冰冰偶尔会带一本A4大小的本子走进星巴克,坐下来构思学校的未来发展规划。她有时会记下脑海里蹦出的灵感,有时候画着各式各样的图图表表,做着她的“宏伟规划”。在她看来,无任务式的探索与思考就是一种最有意思的思维体操和休闲消遣。
  今年9月,田冰冰获得了浙江省春蚕奖,她的搭档调侃说:“以后,你真的是要‘春蚕到死丝方尽’了。”她却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教育不是干到死,而是能够把握节奏,一直服务下去。”
  短短两年多时间,春晖已经成了滨江区的崭新“校本”。田冰冰说,“如果一个学校的办学方向,能够充分发挥对社会的公共价值,那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关起门来办学校,始终面对的只有一个学校,而敞开门来做教育,才能让更多人受益。”
  沉迷工作的田冰冰,时常会刻意地停下脚步,调整生活与工作的节奏。因为,她在努力做一只“丝不尽”的蚕。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微信图片_2021012017155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