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校长专访 | 廖红:教育是为了孩子以后更好的生活
2022-01-16 15:12: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 人物名片

  廖红,现任杭州市人民小学书记、校长。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领雁工程实践导师,杭州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拱墅区“十佳教师”,拱墅区首届“美丽党员”,拱墅区教科研先进个人、优秀研究员、优秀教师。是拱墅区道德与法治名师、区教坛新秀、区道德与法治学科大组成员,道德与法治兼职教研员,曾荣获全国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全国语文教师下水文比赛二等奖,录制的名师公开课在少儿体育频道播出。撰写论文100余篇,在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15余篇,在省市区级公开课及讲座30余场,开展10余项课题研究。开发《童心童戏》《红色印记》课程均荣获区精品课程,编入浙江省教育厅编写的《拓展性课程指南》。参与《安全教育》《单元同步作文》《小公民手册》等书籍的编写。

  教育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能推动学校的发展,学校有发展才能赢得更多家长的信任和支持,教师、学生、家长是教育的闭环发展圈,只有厘清三者的关系,才能建立更好的教育生态。

  ——廖红

  在京杭大运河边,有一所历史十分悠久的小学。她的特别之处不仅仅在于她穿越百年而来,栉风沐雨,还因为她是杭州乃至浙江范围内唯一一所以“人民”命名的学校——如今已有111年校史的杭州市人民小学(下简称“人民小学”),位于蜿蜒曲折的老小区内,但孩子们的书声、笑声却让这所老校显得格外活泼、精神。

  在冬日的一个早上,记者走进了这所百年老校,一进校门就感受到了她焕发的精神和浓厚的人文气息。在现任书记、校长廖红看来,人民小学正朝着内涵发展的方向努力迈进,“这是一所百年老校,我们要思考如何让她焕发生机,点亮她的育人与发展品牌。”

  2019年,廖红担任人民小学的校长,这让她深感重任在肩,因为在她看来,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人物,一所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校长的影响和引领。而想要点亮人民小学深厚历史积淀的校史文化,并将其人文精神、校史文脉和教育理念传承和发扬出去,着实更为考验人。

  图片

  “重新规划校史馆,把这扇大门打开,让师生随时走进来”“招了2位研究生教师,为美育发展助力”“自主研发了武术操,让孩子们精气神十足”……新的发展时期,人民小学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坚持五育并举育才。让我们一同走进校长廖红,走进人民小学,一探老校新样态。

  藏在骨子里的特有气质

  人们常说,一个人的气质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放在廖红身上,这句话显得更为真切。

  70年代初,廖红生于浙江金华。她的家里,外公外婆是教师,母亲也是教师。“我们家的家教很严格,外公外婆总是给我做规矩,比如吃饭时的坐姿、待人接物的礼仪等,都非常讲究。”回想起小时候的往事,廖红很是开心。

  她说,她还在上小学时,夏日的晚上总是喜欢坐在院子里摇着扇子,听外公讲《封神榜》《红楼梦》等故事,“因为这些故事我从来没听过,所以就极为感兴趣。如今想来,这也是我们最初的阅读启蒙啦。”

  关于读书,最让廖红印象深刻的是外公的一件趣事,她笑着回忆,“有一次,外公因为痴迷看书,就连家里来了客人都不知道,当外婆问起时,外公一脸茫然。外婆就说他是‘书呆子’。”尽管只是一件小事,但这对那时的廖红产生了影响,甚至直到如今工作了二十多年,外公做事专注的态度也一直影响着她。

  70年代,素质教育并未得到太多关注,可那时,廖红不仅能够接触绘画、唱歌,还能写书法、开画展。她说,家里人很支持她多样发展,而不是一味关注学习成绩。“我小时候经常跟妈妈一起唱歌,每到过年还给家里和邻居写春联,当时感觉能用自己的特长帮助别人、锻炼自己,就很开心。”

  其实,不仅廖红深受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影响,其妹妹也是,妹妹从小热爱画画,现在是一所学校的美术教师。拥有这样的家庭,当时有不少同龄人都很羡慕廖红,纷纷感叹有这样的书香门第熏陶,十分难得。

  在读小学三年级时,廖红刚接触写作文,为了提高写作能力,母亲给她订了《中国少年报》和《小学生天地》,兴趣盎然的她,一有空就会翻翻,几乎每天都要摸过这些书才肯睡觉。厚积才能薄发,渐渐的,廖红喜欢上了写作。

  有一次老师布置了写周记的作业,她想了半天,把所积累的好词好句好段都用上了。没想到,在周一的阅读时间,老师把她的作文当作优秀作文第一个讲评,“当时我心里无比激动,因为这是我第一篇受到老师表扬的作文。”廖红说,时至今日,即使小时候有些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已渐渐淡忘,但这件事让她记忆犹新。“那是我爱上写作的开端”。

  做了老师之后,廖红慢慢意识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老师的一句鼓励、一次表扬,真的很重要,这是他们建立自信心的开始,“孩子们有了信心,学习的内驱力就会被激发。所以我们当老师的,不要吝啬表扬,表扬的力量无穷大!”

  始终热爱绘画的语文老师

  在现在的很多人看来,能歌善舞的女孩子做教师是再好不过的。那时,廖红的父母也有类似的想法。“我的初中是在妈妈学校里读的,当时大家都想去读中专,升学率也很高。”廖红说,每个人小时候都有不少梦想,她就曾经想当警察,还想当大明星。但是初中三年,当她每天看到母亲的工作状态,心里也时常想,以后当个老师不也挺好么?

  初中毕业后,廖红顺利考上了金华师范学校。三年来,她结交了很多朋友,专业知识也提升了不少,还曾拿到了金华市美术比赛二等奖。“我遇到了很多好老师,他们不仅专业,还很认真负责。”廖红说。

  读师范期间,因她有绘画的兴趣和基础,所以被选中担任美术课代表。于是,她经常把课余时间花在画画上,美术作品也积累了不少。“我还在学校开了一个美术个人画展,展出了四五十幅作品,素描和水彩都有,算是三年来的美术成果吧。”其实,廖红不光在美术上有了长足的发展,学校的合唱队、舞蹈队都能看到她的身影。

  这样的师范学习经历,给廖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她有了一个明显的感受——人的素养的培养,不仅仅包含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学会生活和热爱生活的能力,以及欣赏美的能力。“这对我后来成为老师,培养孩子们的核心素养有着很大的启发。”

  三年时光转瞬即逝,1995年毕业后,廖红成了一位全科教师。2005年她来到杭州市德胜小学担任语文老师兼班主任。这样一位有着艺术背景的语文老师,会有什么不同呢?廖红笑着说,她上课时经常会用画画代替传统板书的书写,学生很喜欢。

  在廖红看来,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唤醒,“传统的板书能够传递课程的关键内容,但过于单调。”她希望她的课堂能够兼具美与知识的享受,让孩子们在美的情境中,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接收知识,给心灵以启迪。

  在入校执教之初,廖红恰巧聆听了一节全国数学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的公开课,她当时就被精美的板书设计和巧妙的教学设计深深折服了。于是,她暗自下定决心:今后自己也要做一个像她这样的老师。

  “初生牛犊不怕虎!当时我还给自己立下了一个做优秀教师的目标:每个学期至少要拿到一张区级及以上的奖状。”廖红回忆说,那时的她干劲十足。在余下的时光里,她带着这样纯粹的初心,循着明确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这个目标就仿佛一盏明灯,时刻指引着我。”

  初出茅庐,到底是什么让廖红能够如此早地树立一个明确的成长目标?她说,是因为她初入工作岗位就意识到,“教师想要成长,内驱力很重要”。如今的她也认为,一个教师的成长不仅需要外在的压力,更需要内在驱动力。“内在动力犹如发动机,只要动力在,我就会不断自我挑战,久而久之,这便会自动转化为成长过程中的自觉行为。”

  生命与工作少不了的源泉

  教书的20多年间,她都在为心中的教育事业不懈努力。此间,她坚持做了十多年的班主任,又担任了多年的语文教研组长、教科室主任和副校长,奋战在教学与科研的一线。

  其中,教科室主任这个岗位对廖红来说尤为特别,因为这是她教育事业的新起点。起先,在时任校长有意安排她担任教科室主任时,她很是犹豫,怕自己不能胜任。后来,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她走上了这个岗位,意想不到的是,她“一去不回头”,一干就是四五年。

  在这里,一直有着科研兴趣和热情的廖红如鱼得水。“当时我要写报道、做科研,还要指导老师们做课题,事情非常多,也很辛苦,但我非常感谢那几年。因为这是我专业成长和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时期,这些工作让我得到了最好的磨砺。”廖红说,从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年起,她便坚持论文写作,不管岗位如何变换,不管是否评职称,她的初心始终没变。

  至今,廖红从事教育工作25年,她完成的论文有百余篇,其中有10余篇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二十多年来,她真正在用实际行动诠释自己始终坚持的“工作不止,研究不息”的教育追求。

  2019年9月,廖红接过人民小学新时期的发展接力棒。当了校长后,她手头的行政事务繁多,即便如此,但她依然坚持做课题、写文章,“我始终认为,写文章是对自己思考工作的过程的一种记录,让工作和生命更有活力。同时,能把我的思想跟大家分享,我很享受,也就不觉得枯燥了。”

  来到人民小学之后,廖红用在想问题上的时间更多了,她常常思考,何为学校?学校存在的价值到底是什么?看似显而易见的问题,想要给出准确答案却并不容易,因为这关系到了教育深层次的问题: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也只有厘清这些关系,才能更好地做学校教育。

  廖红认为,学校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而校长要为学生做好代言。“无论是学校的课程设计、活动开展,还是环境创设和文化建设等,都要体现‘以生为本’,利于学生发展的事坚持做,不利于学生发展的事杜绝做,这就是我工作的追求。”

  其实,很多校长和老师对“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并不陌生,但如何践行却有很多不同的方式。廖红说,她此前曾去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挂职,这个经历让她对这句话的理解更为清晰深刻,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她做学校教育的方向。

  “张人利校长在办学校教育时的两个举动,让我感触颇深,对我影响深远。”廖红说,其一是把图书馆建在校门口,让学生与书交上朋友;其二是把学校里最好的位置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挂职回来后我就不断反思,我能为我的学生做些什么?”廖红表示,她要努力,让学校成为孩子们成长的乐园。

  师与生都爱的“乐学慧玩”

  廖红不光是这样想的,她也是这样做的。近年来,她一直在为孩子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而不懈努力。

  开篇提到,人民小学“蜗居”在老小区内,但却有着不同一般的精气神。走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道诠释了学校“民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小景。廖红开玩笑说,人民小学为人民,以“民”为中心,即学生在学校的中心,在老师的中心。再往前走,一个“民”星舞台进入视野,这里诠释了学校推崇的“小舞台 大梦想”的教育追求。

  据廖红介绍,“乐学慧玩”是人民小学的核心理念,即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升孩子童年的生活品质,这与当下倡导的“双减”政策不谋而合。不过,这个核心理念可不光适用于学生的培养,教师的培养与成长亦是如此。

  在学生培养层面,人民小学设立了“慧学、慧玩、慧生活”的阳光好少年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围绕“三慧”维度,学校建构了课程体系,并以“乐学节、动动节、电影节”三节作为评价的载体。

  廖红说,学校每年上半年会开展“乐学节”活动,主要传递经典,启迪智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每年下半年会开展“动动节”,培养学生阳光健康、自信坚毅、强身健体的好习惯;每年的元旦则会开展“电影节”,主要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鉴赏力、判断力,以及学会生活的能力。

  “这三大节日都是孩子们无比期待的。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2020年元旦,我们举办了首次电影节。当时,同学们兴奋不已,大家围绕‘凝聚银幕力量,守望家国情怀’的主题,开展了红色电影推荐会、海选电影、设计海报、电影评论、为电影人物代言等活动,我们以‘电影’为驱动,开展项目化学习,同学们在学会观影常识和礼仪的同时,促进了学习的自主发生。”

  在教师培养层面,廖红主张做精、做深。作为一所百年老校,人民小学有一批优秀的、资深的教师,同时也有一批干劲十足的新教师,如何帮助青年教师提升专业素养是个紧要问题。为此,经研究和探讨,学校组建了“青橙社团”青年教师培养平台,设立“三慧”课程,以“竞赛”为实施路径,以“积分”为评价手段,以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据廖红介绍说,“慧学”课程是学校课程研究中心基于每个老师的学习需求设计的,分为集体学习和分层个性学习两种方式,以期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慧玩”课程以活动为主,通过问卷等方式整合贴近年轻人喜好的活动,激发青年教师的青春活力;“慧生活”课程更多是一种校园文化的渗透,老师们可以一起包饺子、走运河、拍照打卡、读书等,有滋有味生活、幸福快乐工作。“我们倡导教师在好好工作的同时好好生活,希望给青年教师营造一种家的感觉”,廖红说。

  有“减”亦“加”的“双减”实践方案

  毋庸置疑,教师的发展能够助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能够成就教师的发展,而有了师生的发展才有学校的发展。特别是某一个重要时期,这一点尤为明显。

  本年度,如果要为教育领域评出一个最强关键词,那一定非“双减”莫属。作为践行“双减”政策的基层学校,人民小学也在本学期初积极亮出了因校制宜的实践方案。

  廖红表示,“双减”是一项惠师、惠生的政策,是国家关心孩子健康成长的一项重要战略,也是解放学生的一件大好事。在国家“双减”政策实施之后,她认真学习了浙江省关于“双减”的文件,其中明确提出:在阶段目标上重点推动实现“三增三减”,即减作业、增睡眠;减补习、增运动;减刷题、增实践。

  此后,人民小学在厘清“加”和“减”两者辩证关系之后,准确落实了“双减”实践方案。廖红认为,“减”是指减少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这就意味着,学校教育必须剔除一些无谓的、无意义的、机械的作业和过度的补习,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孩子,让其自由支配,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教育是一项漫长而颇有考验的事业,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只为眼前的分数和成绩。”

  那廖红主张的“加”又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即“提素养”,展开来说则涉及了与学校发展息息相关的“三个维度”。

  一方面,对学生而言,“加”是指提高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双减”后,学生可支配的时间更多了,这些时间要如何安排?“我们要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让他们能够在自己的合理规划下多参加感兴趣的活动,在课余时间过得充实而有意义。”廖红表示,学校教育应该让孩子们有更多平台和机会去实现自己的特长,为今后更好地生活做准备。

  值得一提的是,在实施“双减”政策的过程中,人民小学坚守儿童立场,遵循儿童规律,专门设置了“三大”举措和“五大”保障,确保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品质与核心素养。

  补丁式作业辅助。对学习有困难或家里没人看管的学生,学科老师会根据其学习需求,开展面对面补丁式作业辅导;跨学科作业联盟。年级组联合教研,打破学科界限,进行作业精准设计,设计年级作业菜单;阳光作业漂流记。班级中每个学生轮流记录每天的作业量,学校不定时检查,并基于年级作业常模,对特别多或特别少的进行适时整改。

  此外,涉及时间、制度、形式、监控、管理等“五大”维度的保障,为“双减”政策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另一方面,对教师而言,“加”是指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双减”倒逼教师实施更为精准地教学,这很考验教师的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能力。因为只有提高作业精准度和课堂效度,才能实现“减负提质”的教育目标。

  再一方面,对家长而言,“加”是指多些高质量的陪伴。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家长需要对孩子实施监管和教育,特别是在“双减”之下,家长更需要多带孩子参加户外运动和实践活动,提升亲子陪伴的质量,用家庭教育的力量协同学校育人,帮助孩子塑造健全的人格。

  “教育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能推动学校的发展,学校发展了才能赢得更多家长的信任和支持,教师、学生、家长是教育的闭环发展圈,只有厘清三者的关系,才能建立更好的教育生态。”廖红如是说。

(责任编辑 吴文建 陈显婷)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