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五维密码”激活新质生产力 浙理工大学生探路银行科技金融新样本
2025-04-02 17:01: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陈显婷 通讯员 张凯 )年初,杭州“六小龙”火爆出圈,浙江理工大学科技金融实践团队也倍感振奋,因为他们研究的内容正是“六小龙”这样的科技型中心企业在初创期融资困境的问题。

  自2024年7月至今,在浙江理工大学郭晶教授带领下,社会实践团队耗时9个月,走访4地市,同杭州银行科创金融事业总部及其北京中关村、西溪、海创园、台州等科技支行深度访谈,回收有效企业问卷153份,形成了10万字调研报告,提炼出了杭州“银行科技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的五维协同模式。这场“金融探秘”,为银行科技金融改革提供了鲜活注脚。

  从“融资难”到“融资不难”:科技金融“全周期陪伴”的杭州实践

  “过去求银行,现在银行带着方案上门。”在杭州银行科创金融事业总部相关负责人指着墙上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标语介绍。

  自2009年成立全国首批科技支行以来,该行已构建覆盖企业初创、成长、成熟阶段的“6+1”产品体系,累计服务科创企业1.3万户,投放资金超1750亿元,覆盖杭州市90%的独角兽企业。西溪支行的实践更具突破性,联动50余家创投机构和200家园区企业,打造“科创服务站”,企业仅用一杯咖啡时间就能完成千万级贷款预审。

  “我们不是放贷员,而是陪跑员。”客户经理的比喻道出了服务理念之变。“金融支持科创,得像绣花一样精细”,这是实践团队最真实的感受。

  从“技术孤岛”到“价值枢纽”:科技金融“三方风险共担”的杭州解法

  “科创企业拿着专利不会融资,银行盯着报表看不懂技术。”长禹致合咨询创始人田泰直言行业痛点。他的团队曾为某新材料企业设计“专利质押+政府风险池”方案,成功撬动500万元贷款。调研数据显示,咨询机构的介入提升了融资项目成功率。面对投贷联动难题,杭州探索出了创投机构先行投资,银行跟进贷款,政府提供风险补偿,三方共担风险的模式,在15个重点园区推广应用相关方案,帮助了200余家企业破解“首贷难”。

  在国瑞生物实验室,创始人刘国杰指着一排试管说:“技术是铠甲,金融是弹药。”“数据资产正在成为新型生产要素,”访谈中刘国杰表示,“但科技企业需要的是适配创新规律的金融工具,而非传统信贷的简单复制。”

  五维协同的杭州答卷:让金融与科技“彼此成就”

  调研团队揭开的不仅是个案,更是一套系统解法。团队基于调研数据,构建以产品创新为引擎、组织变革为支撑、风控重构为保障、数据治理为基座、生态融合为纽带的科技金融发展五维协同模式,通过夯实产品组织底座,强化数据风控管理,搭建生态共赢体系,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这五维协同的“杭州模式”,正从地方实践升华为全国经验。

  历时半年多的调研,团队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并回收153份有效问卷、撰写7万字访谈录,提炼出银行科技金融的五维协调模式,试图破解“风险看不清、产品跟不上、生态联不动”的痛点。“最触动我的,是那句‘银行要陪企业长跑’。”浙江理工大学2024级金融专业硕士研究生应凌风感慨地表示。

  “科技金融的终局,不是谁扶持谁,而是彼此成就的共生。”郭晶教授表示,后续调研团队将继续扩大银行范围、优化评价指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寻找新的破局思路。

(责任编辑 吴文建 陈显婷)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