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编辑 鲁少辛)游戏,是婴幼儿身体发育与心理行为发展的关键路径。在游戏的奇妙世界里,婴幼儿认知能力得以提升,语言能力逐步发展,情感与社会性也在悄然萌芽。为全方位提升托班教师在游戏中的回应性照护能力,近日,杭州市笕桥花园幼儿园邀请浙江师范大学儿童与发展学院的卢中洁教授以及第三区域链内的老师,共同聚焦托班游戏中的回应性照护展开深度研修与经验分享。
活动伊始,毛钰婷老师首先向到场的全体教师表达了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本次研修活动的流程,为整个活动确立了清晰目标,引领大家一同踏上这场充满意义的探索之旅。
专题讲座:专业引领,共享智慧之光
浙江省学前教育学会婴幼儿照护分会秘书长、浙江师范大学儿童与发展学院的卢中洁教授带来了《0—3岁托班游戏中的回应性照护》专题讲座。卢教授从脑科学理论基础、生活经验要点等多个关键维度出发,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展开讲解。讲座中,卢教授巧妙融入大量生动、真实的案例,深入分析了回应性照护在托班游戏中的重要意义与实施要点。同时,通过展示精彩的图片,将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直观,为教师们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指导与启发,有效拓宽了教师的专业视野,加深了老师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现场观摩:沉浸式体验,共研细微之处
讲座结束后,老师们走进托班现场,近距离感受托班户外游戏的独特魅力。户外娃娃家区域里,孩子们在这温馨的环境中玩得不亦乐乎。孩子们扮演着不同角色,像在家里一样,熟练地摆弄着锅碗瓢盆。在丰富多样的 “食材” 中仔细挑选,切切炒炒,邀请老师分享“美食”,忙得热火朝天。教师们身处其中,以共情和专业的视角,探寻托班幼儿在游戏间的回应及发展。
沙水区域里的孩子用小铲子和水桶忙碌地建造自己的“水利工程”,他们或挖渠引水,或堆砌沙堡。沙池里还藏了不少宝藏,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挖掘,仿佛每一次铲子落下都能发现新的奇迹。教师积极参与孩子们的游戏,细心观察孩子们的一举一动,通过温柔的言语和肢体语言给予积极的回应。
案例分享:实践赋能,共享宝贵经验
刘晨老师以“快乐“哇”娃家”为主题引领大家走进幼儿的奇妙世界。教师秉持“真实生活体验 + 自然探索”的核心理念,精心提供丰富多元的生活材料与自然素材,全力营造出安全、温馨且互动性强的游戏环境。以《不同大小的胡萝卜》《小小夹子升级记》两个案例,帮助教师识别如何在游戏过程中观察幼儿行为,精准捕捉每一位幼儿的独特需求,并及时灵活调整回应性照护策略,助力幼儿实现个性化成长与发展。
明欢老师依托星贝家课程及其发展目标,深入探讨沙水游戏中托班幼儿照护的契机,以及如何精准观察、不断优化材料、充分满足幼儿的个性化需求。从“行为支持”到“情感回应”,教师通过“观察——解读——回应”的良性循环实施回应性照护,帮助托班幼儿建立起充足的安全感,逐步提升自主能力,促进其身心协调全面发展。
此次研修以“专家讲座——现场观摩——案例分享”的立体多元模式,为区域链内托班教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策略框架。助力教师真正在游戏中“看见儿童”,在回应中“支持成长”,为进一步提升托育服务质量注入全新动力,推动托育教育事业迈向新的高度。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