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东阳木雕“两体两院”在浙江广厦大学揭牌成立 共助千年技艺活态传承
2025-04-22 09:37: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陈显婷 通讯员 王金铭 叶增姝)4月19日,在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厅及东阳市委市政府的共同推动下,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下简称“浙江广厦大学”)主办的“匠心传承·科创赋能”东阳木雕“两体两院”揭牌仪式暨历史经典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学校木雕小镇校区举行。来自政府、高校、行业、企业的百余名代表齐聚一堂,见证东阳木雕产业迈入“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

  四方联动 擘画产业升级蓝图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阳木雕是千年技艺的瑰宝,更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2024年,东阳木雕红木产业产值突破887亿元,成为浙江省历史经典产业的标杆。

  此次“两体两院”(东阳木雕科技创新联合体、木雕红木家居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东阳木雕产业创新研究院、木雕红木家居产业学院)的成立,标志着东阳木雕从传统制造向“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文化IP”的现代产业集群加速转型。

  中共东阳市委书记黄胜可在讲话中强调:“东阳木雕是城市的文化根脉,也是富民强市的重要引擎。“两体两院”的成立将整合政校行企资源,以数字化转型为核心,构建全链条创新生态,助力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浙江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处长陈达表示,产教融合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核心路径,新成立的产业学院将推动教育链与产业链深度衔接,为行业输送兼具匠心与创新的新生力量。

  科教平台揭牌 全链条创新生态

  会上,四大创新平台同步揭牌。其中,“东阳木雕科技创新联合体”旨在构建“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品牌增值”的全链条创新体系;“木雕红木家居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则聚焦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衔接,由浙江广厦大学为代表的高校及龙头企业共建,致力于培养新时代复合型匠才。

  现场,浙江广厦大学聘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担任联合体学术顾问,其团队将主导聚焦数字孪生、智能雕刻算法等技术研发,构建非遗数字生态,推动“传统工艺+人工智能”的创新实践。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马思伟在主题报告中提出:“通过沉浸式智能技术,木雕作品可转化为数字IP,赋能文旅新场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尖端项目攻坚 培育匠才新范式

  揭牌仪式后,东阳木雕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第一次办公讨论会召开。会议审议通过《联合体章程》,并宣布启动总投资6750万元的省地协同重大科技项目。浙江广厦大学副校长王兴表示:“项目将聚焦智能装备、绿色制造等关键技术,计划3年内突破行业瓶颈,构建全链条创新生态,推动科技与传统木雕融合,助力东阳木雕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为非遗传承注入科技动能。”

  同时,“工艺美术大师精英班”培养方案讨论会也同步举行。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陆光正介绍大师精英班培养设想,强调以“技艺传承为根、创新驱动为魂”构建系统性匠才培育体系。与会专家围绕“课程体系优化、技艺活态传承、创新能力孵化”三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重点论证了“基础技艺模块化、非遗技法场景化、创作思维国际化”的教学路径,形成了涵盖“三年阶梯式课程+双导师制+产学研联动”的系统化方案,致力为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培育兼具文化传承使命感、跨界创新力与市场敏锐度的复合型领军人才,推动东阳木雕技艺在守正中突破、于融合中新生。

  职教改革破题 产教融合再深化

  作为木雕产业“1+1”对接牵头高校,浙江广厦大学近年来持续深化职教改革。该校奚建华教授介绍,学校依托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和国际化合作项目,构建“教育+产业+文化”三维育人体系,为产业升级提供智力支撑。

  浙江省教育厅职成教处处长陈达指出:“产教融合共同体将推动教育供给侧改革,为行业输送既懂传统技艺又擅科技应用的新生代匠人。”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施冬材强调,省科技厅将通过“尖兵领雁+X”计划,支持攻克木雕产业关键技术难题,以科技赋能传统工艺焕发新活力。

  从千年凿斧到智能雕刻,从师徒相授到现代职教,东阳木雕的转型升级之路,正是中国传统工艺守正创新的缩影。随着“两体两院”在浙江广厦大学的落地,东阳木雕产业正式开启“科技赋能技艺、数字激活文化”的新篇章。东阳木雕的焕新之路,揭示了一条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密码:以匠心守护文化根脉,以科创开拓产业边界,以融合凝聚创新合力。

  当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咬合,千年技艺便能在新时代的土壤中,生长出无限可能。未来,东阳木雕更加重视传统匠人与科学家并肩,历史经典与未来科技交融,共同书写非遗传承的“中国方案”。

(责任编辑 余新花 陈显婷)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358981171 2025-03-24 11:20
SRC-358981171 2025-03-21 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