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鲁少辛 通讯员 李欣潞)春风拂过钱塘江畔,近日,杭州市丁信小学的孩子们以年级为单位开启春日探索之旅,六个年级分赴不同文化坐标,在行走的课堂里编织出多彩的成长画卷。
一年级风信娃在杭帮菜博物馆开启味觉启蒙。300余道仿真佳肴演绎着"舌尖上的南宋",孩子们在数字画卷中见证运河商埠的饮食流变,更在打年糕、磨豆浆的劳作中触摸传统技艺的温度。当自制的青团与寿司铺满江洋畈公园的野餐垫,传统文化已悄然化作唇齿间的香甜记忆。
二年级探险家们在植物园展开"发现惊奇"之旅。含羞草的低语、猪笼草的智慧,每片叶子都是生动的自然讲义。移步韩美林艺术馆,青铜骏马的矫健与彩陶纹样的绚烂,让童稚的惊叹声此起彼伏。孩子们用嗅觉丈量草木间距,用指尖感知雕塑肌理,五感在此刻化作认知世界的钥匙。
“绿丝绦戏春水!”三年级学子在湘湖畔执起春天的诗笔。智能图鉴解锁蒲公英绒毛的飞行密码,平板镜头定格山茶花的千层裙裾,每片夹在研学手册里的落叶都是自然馈赠的盲盒。他们以放大镜为眼、童谣为舌,将垂柳的摇曳写成“枝头钓星星”的奇想,把桃花飘落译作“胭脂雨点叩肩头”的诗句。
四年级观察员们在杭州花圃邂逅双重惊喜。盖叫天故居的戏服水袖间,京剧大师“冬练三九”的剪影依稀可见;月季园里,孩子们既用宣纸拓印花瓣的纹理,也用AI生成未来花卉的蓝图。传统与科技在此碰撞,绽放出别样的文化之花。
六年级学子将课堂搬进西溪湿地,AI技术为传统研学注入新活力。学生借助AI查询湿地资料、设计个性化游玩路线,在科技与自然的碰撞中,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活动不仅实现语文、美术、科学等学科的深度融合,更通过跨学科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创新思维。
当各年级的研学单渐渐填满春日印记,丁信学子用脚步丈量出成长的年轮。这些浸润着文化芬芳、闪耀着科技灵光的春日记忆,终将在时光滋养下,生长为支撑他们眺望世界的枝干。正如教育者所言:最好的课堂,永远在追寻诗与远方的路上。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