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机电学子自研HR-50单轴光纤陀螺仪 助力光纤陀螺民用领域新突破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记者 白菁洁 通讯员 谢钟涛 王罗俊 黄倩楠)在低空经济如旭日东升、蓬勃发展的时代浪潮之下,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自动化学院的青年才俊戴伟翔、蒋俊贤等人,在王罗俊老师的悉心指导与引领下,勇攀科技高峰,依托企业基础成功研制出HR-50型单轴光纤陀螺仪。他们以青春的智慧与汗水,为国产光纤陀螺仪的产业进阶之路添砖加瓦,书写了属于当代青年的奋斗华章。
近期,国家高瞻远瞩,出台一系列政策,大力支持光纤陀螺仪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广泛应用,旨在推动导航技术的创新突破,助力无人机、eVTOL等产业蓬勃发展,同时强化低空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升级。这款新型光纤陀螺仪的惊艳问世,无疑是对国家重要论述的一次生动且有力的实践。在光纤陀螺仪核心技术遭遇瓶颈,且多局限于军用市场的困境中,戴伟翔领衔的研发团队积极响应国家自主创新的激昂号召,精准锚定产业发展的瓶颈难题。他们凭借自主研发的坚定决心与创新设计的奇思妙想,披荆斩棘,成功突破了重重技术壁垒,为民用市场打开了全新的广阔空间。

据悉,该光纤陀螺仪搭载了三大核心技术,犹如为其腾飞插上了有力的翅膀:脱骨架光纤环正交多极对称绕制工艺,赋予产品独特的精密“内核”;自动化绕环设备结构优化设计,提升生产效率与品质;集成化光学设计,凝聚光学领域的前沿智慧。这些技术的精妙运用,成效斐然:产品体积锐减70%,宛如实现了一场“瘦身奇迹”;生产周期大幅缩短,如同按下了“加速键”;与此同时,产品高精度得以完美保持,为光纤陀螺仪在民用市场的广泛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
研发团队负责人戴伟翔回忆研发历程时感慨万千:在漫长的研发岁月里,他带领团队成员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与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们开展深度技术交流。他们在不断试错中摸索前行,创新性地采用多层交替16级对称绕法,并成功将这一绕法工艺在自动绕环设备中实现标准化与量产适配。正是凭借这种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他们最终收获了成功的硕果。
研发团队指导老师王罗俊老师自豪地介绍:“通过三轴一体方案架构,我们研发的闭环全保偏光纤陀螺仪成功实现产品小型化,各项精度指标和产品体积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行业内树立起新的标杆。”

目前,这款凝聚着创新智慧的光纤陀螺仪已成功申请6项实用新型专利,并且成功“入驻”浙江航天润博测试有限公司等企业,收获行业的高度赞誉与认可。企业反馈表明,该产品完成度极高,技术优势显著,具有不可估量的产业应用价值。
这一创新成果,是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深度推进产教融合、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的生动注脚。学校精心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为莘莘学子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创新实践机会。学生团队在研发进程中所展现出的扎实专业素养和卓越创新能力,不仅为国产光纤陀螺领域的技术革新注入了青春活力,更在实现关键技术国产化替代的征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责任编辑(吴文建 陈显婷)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