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陈显婷 通讯员 周清 叶宝林)10月29日上午,在浙江长三角高层次人才创新园举行的“星耀南湖·人才港”生态推介会上,嘉兴大学党委书记沈希,嘉兴市政府党组成员、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章澜共同为嘉兴大学长三角卓越工程师学院揭牌。

当天下午,嘉兴大学长三角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会暨“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会议召开,来自嘉兴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合作企业、科研院所及校内各单位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商卓越工程师协同培养新机制,共绘产教融合发展新蓝图。

嘉兴大学长三角卓越工程师学院的成立,是学校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卓越工程师重要指示的战略举措。校长梅德庆表示,学院将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对接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打造“四共·四通”协同育人体系,形成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嘉大范式”。
学院创新构建的“四共·四通”体系,从育人模式和体制机制两大维度进行系统性改革。在育人模式上,建立共同招生、共定方案、共选课题、共享成果的“四共”机制,推动企业全程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在体制机制上,通过师资互通、平台联通、课程融通、校地畅通的“四通”路径,打破传统培养壁垒。目前,学院已与50余家嘉兴企业签署联合培养协议,14支团队入选嘉兴市首批“导师+研究生”组团式“科技副总”项目。

为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学院推出“入学即入企”培养新模式。研究生入学即可与合作企业签订培养意向,在完成课程学习后直接进入企业研发一线,实现从“在校学生”到“准工程师”的无缝衔接。桐昆集团总工程师孙燕琳表示,这一模式有效破解了人才供需脱节难题,企业能直观评估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更愿意提前锁定核心人才。
学院还组建了多个“政产学研”创新联合体,聚焦新材料新能源、数字健康等6大关键领域。通过校企共建工程中心、实验室等平台,组建跨学科攻关团队开展驻企研发,将产业技术难题转化为联合攻关课题。目前已取得系列成果:医学院团队推动靶向神经调节减肥手环研发,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团队攻关钙钛矿硅叠层电池技术,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团队研发的抗菌发热纳米浆液有望实现产业化应用。


嘉兴市科技局副局长张敏表示,将优先支持参与学院建设的企业申报科研平台和科技项目,共同打造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区域创新生态。
嘉兴大学长三角卓越工程师学院的成立,是学校在新时代背景下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一次战略性布局。下一步,学校将通过试点突破与模式推广双轮驱动,推动产教融合示范效应从“点上突破”到“面上普及”,为长三角乃至全国卓越工程师培养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嘉大范式”。
(责任编辑 余新花 陈显婷)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国教育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