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林桦 徐媛媛)“这不就是山寨货吗?”“可商品名字都不一样,长得像也犯法了吗?”……一场模拟庭审在宁波财经学院上演,该校经济法课程的大学生化身“法官”,围绕案情各抒己见,而远在东部新城的效实中学的高中生们正通过屏幕观摩大学课堂上这场“断案”直播。
课程通过“云端”实现了课堂时空共享、学习成果共享,构建了大学生中学生牵手共上一堂课的情景。
这样的“线上梦幻联动”是宁波财经学院的课堂常态。一个个充满激情与智慧的名师团队,正借助人工智能的力量,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重塑数智教学新生态。
“我校在2020年就出台了《名师教学团队建设方案》,按照‘择优遴选、分批培育、协同创新’的工作思路,融合信息技术应用优势,挖掘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建设培育了一批合作紧密、成效明显、创新意识强的教学创新团队。”宁波财经学院副校长李羽说,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建成一批教学内容先进、教学模式多元、信息技术应用领先、教学目标达成度高、学生学习体验好的一流课程,发挥高水平教学引领示范作用,推动学校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打破边界,跨界融合
建设百余人的名师教学团队
面对新时代的教育需求,宁波财经学院深刻认识到,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于是,学校以课程建设为核心,推动名师团队建设,立足课堂主阵地,教学要素全域融合,变封闭、单一的授受式课堂为开放、多样、以学为主的立体课堂,为教学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老师们不再局限于三尺讲台,而是通过网络直播、在线研讨、云端授课等多种形式,将知识的种子播撒到每一个渴望学习的学生心中。
比如,不同校区间可以进行课堂实时共享;全校老师可以随时观摩任一课堂;学生们的课堂作品可随时分享给云端的行业大拿,更便捷地获取建议;在法律课堂上,接入法官、律师等业内人士……他们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便捷性,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无论身处何地,都能随时随地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同时,这些名师教学团队还积极探索和实践混合式教学,将业界实践与理论学习融合、在线名师资源与本地资源对接、线上学习与线下课堂优势互补、课前课中课后学习有机衔接,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权和参与感。
值得一提的是,宁波财经学院还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赋能作用,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学评价体系。他们通过大数据分析手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为教学改进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同时,学校还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确保每一堂课都能达到高标准、严要求。
“立体化课堂”的打造过程,也是学校教师打破边界,相互融合的过程。名师教学团队以课程建设为基本载体,多门课程已开展跨院、跨校、校企合作建设。
“我校教学团队建设历经12年三次迭代,自2014年启动校级培育工程以来,经过试点探索、梯度培育等发展阶段,现已形成覆盖全学科领域的专家型教师集群。”名师团队负责人李晓文介绍。
三年间,宁波财经学院成功培育了21支具有明确任务规划和鲜明特色的名师教学团队,实现了跨学院、跨学科乃至跨学校、跨企业的广泛合作。团队构成多元,包括61位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45位星级教学优师、9位校外专家或兄弟院校名师及30位博士,总人数达123人。这些团队共建近60门课程,并积极探索数字化教学创新,连续八个学期开展了近200场课堂教学创新观摩课和每周2场的教学创新主题沙龙,促进了教师间的经验分享与创新碰撞。
产教融合,多渠道丰富教学资源
名师教学团队产硕果
良好的教学创新的土壤为宁财院名师教学团队的成长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名师教学团队在课程建设、模式创新、教学研究、教学竞赛及成果应用等方面产出了丰硕成果。
该校“以文绘商”教学团队,通过数智化教学创新,团队不仅提升了教学质量,更助力学生实现了职业生涯的飞跃。多名外语和国贸专业毕业生凭借出色的外语能力、沟通能力和商贸知识,进入宁波一家拥有70家子公司的大型企业,实习期工资就达7000元左右,实现高薪就业。展现了团队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显著成效。
“以文绘商”团队的负责人是该校人文学院的教学副院长王琦。记者前去采访的时候,她表示,目前团队正在开发《内容营销与企业外宣》课程,她下午要去企业展开深度研讨,明确课程方向与实际需求。明天再邀请企业入校,根据学生需求完善课程内容。
“我们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确保课程内容既符合学术标准,又贴近行业实践。等开课后,我们还打算让学生接触企业真实的‘工单’,将企业需求融入课程设计,真正实现校企协同育人。”王琦说。
携手企业实地备课,课程建设成果显著。名师教学团队负责的课程中,有5门荣获国家一流本科课程认定,55门获得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
在教学研究方面,名师教学团队同样取得了丰硕成果。他们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不断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近年来,名师教学团队教师们成功立项浙江省“十四五”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及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12项,浙江省重点教材项目及新形态教材建设项目14项。
此外,名师教学团队在教学竞赛方面也屡获佳绩。10余位教师在省教学创新大赛、青教赛等评比中获得优秀成绩,其中李红、楼沁沁老师更是荣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这些荣誉不仅彰显了团队教师们的教学实力和水平,更激发了他们投身教学改革的热情和动力,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楼沁沁老师曾是我们团队的一员,后来自己‘单飞’,也组建了自己的团队。”王琦介绍,通过名师教学团队的建设,大部分的老师都有了自己的职业规划,每个人都不是孤军奋斗,团队成员之间彼此都能相互支撑,实现共建,共享,共赢。
笃力践行教育家精神
让更多的宁财学生被看见
数字化重塑教学形态,改变教学方法,呼唤新时代教学名师。宁波财经学院持续推动教学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了一支支多元化、高水平的名师教学团队,培养出一批优秀学生,涌现出众多学习成果。
2022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宁波财经学院代表队与清华大学等来自全球27205支参赛队伍比拼同时拿下特等奖和AMS奖,成为在甬高校中首个拿下双料大奖的学校。成绩背后,浸润着数智信息教学团队的智慧和汗水。该团队将数学建模竞赛、统计调查大赛融入课程教学,将竞赛变成项目,实施项目式教学,按照项目实施的先后顺序,将整个知识结构体系模块化,实现分层分类的模块化教学。
2023年,宁财院20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黄宇同学,在浙江省“‘八八战略’在身边”宣讲大赛暨第十四届微型党课大赛决赛上获特等奖,也是年龄最小的获奖者。他的背后凝聚播音主持教学团队的力量,该团队集新闻传播、播音主持、综艺娱乐相关领域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导师和青年骨干教师于一体,依托宁波影视文化产业区,打造“校内基地+流动课堂+移动片场”多元业态相融合的多层次实践教学场景,让学生在真实项目中提升专业能力。
毕业三年,宁财校友秦凤翔的事业版图从宁波发展到沪杭,成为文化传媒公司的秦老板。他的事业始于宁财院艺术乡建项目,从中看到文化研学的前景,他毅然踏上创业之路。艺术乡建项目由生活艺术教学团队开展,将乡村案例融入课程教学,乡村项目作为课程实践,让学生在写生调研、创意设计、艺术实践中积累实践经验,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创智践行”教学团队表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近三年在ACM、ICPC亚洲赛事、A类科创项目竞赛中共获得了43项A类工程学科竞赛奖项,其中包括省部级奖项39项,国家级4项。23学年相比22学年获奖个数基本稳定,相较之前的21学年增长幅度较大,数量和等级均取得突破。
教师队伍决定高校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宁波财经学院出台“促进教师教学发展行动计划”等20项制度,系统架构以应用型教师、创新创业导师、星级教学优师、名师教学团队为重点的教师分层分类发展路线,一批批教学团队涌现。
“这些团队不仅在教学上取得显著成果,更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学校将聚焦人工智能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教研改革等方面的赋能作用,继续推进名师教学团队的培育建设,进一步提升全校教师在人工智能教学中的应用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职业需求做好准备。”李羽说。
(责任编辑:朱陈渐 赵韵茹)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