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安徽自考教育学原理试题(00469)
2025-07-08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原理试题课程代码:00469
1.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1.在中国传统教育话语体系中,“教育”的词源可追溯到的两个字是A.“教”“学”B.“教”“养” C.“引”“出”D. “引”“导”2. 下列选项中,属于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的是A.教育过程B. 教育目标C. 教育影响 D.教育结果3.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的目的是A. 实现社会变迁 B. 培养完善的人格C. 实现社会再生产D.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体现的教育功能是A.经济功能B.政治功能C. 文化功能 D.生态功能5.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和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等人主张的教育目的论属于A. 个人本位论 B. 社会本位论 C. 教育无目的论 D.知识本位论6.在教育制度的结构中,对其现实运行起作用的核心要素是A.目标系统 B. 组织系统 C. 工具系统 D. 规范系统00469#教育学原理试题第1页(共3页)
7.从教育制度范围来说,教育制度可以分为宏观教育制度、中观教育制度和微观教育制度。下列选项中,属于宏观教育制度的是A. 学校考勤制度 B. 家庭教育制度C.义务教育制度D.高等教育制度8. 小明说:“王老师,我特别喜欢画画,可是我的画比我同桌的差多了,将来可能当 不了画家。”王老师鼓励他说:“只要你肯努力,你的画家梦还是有可能实现的。”王老师的认识反映出的学生特性是A.平衡性 B. 可塑性C. 独特性 D. 差异性9. 在教师专业知识中,有关学生、学科、教育活动等规律性的知识,如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及学科教学法知识等属于A.本体性知识 B. 辅助性知识 C. 条件性知识 D. 实践性知识10.从课程的组织形式上看,我国古代的“六艺”、古希腊的“七艺”属于A.综合课程B. 经验课程 C. 活动课程D.学科课程11.在课程论的历史发展中,教育家泰勒经过八年课程实践探索,提出的课程编制模式是A.目标模式B.过程模式 C.实践模式D. 生成模式12.美育的具体内容丰富多样,其主体部分是A.自然美的教育B. 社会生活美的教育C.艺术美的教育D.生态美的教育13. 王老师在上课时经常播放动画视频课件,使用VR或AR技术,帮助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这种教育方法属于A. 实验法B.发现法C. 演示法D. 参观法14. 教育性质具有启蒙性、教育内容具有生活性、教育关系具有情感性、教育方法具有灵活性等特点的教育社会环境是A.家庭B. 社区C. 校外教育机构 D.大众传媒15.在教育发展中,注重规模、数量、硬件提升的发展方式属于A.外延式发展B.内涵式发展C.先发内生型发展D.后发外生型发展00469#教育学原理试题第2页(共3页)
非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二、辨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判断正误并给予简要说明。16. 教育即学校教育。17. 教育具有训练与选择劳动力的功能。18. 教师的劳动虽具有复杂性,但不具有创造性。19. 教育方针就是教育目的。20. 德育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21. 教育的政治社会化功能22.研究性教育方法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23. 简述师生关系的基本模式。24. 简述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势。25. 简述信息社会中教育发展的特点。26. 简述教育内容选择的影响因素。五、论述题:本题12分。27. 试述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及其关系。六、案例分析题:本题13分。28.【案例】有关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10月,中国网民规模达8.02亿,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其中,10~19岁占比18.2%,而学生群体占比高达24.8%。越来越多的学生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从媒体上接受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脑子里的想法很多。有的学生会向老师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老师,太阳为什么白天出 来?月亮为什么晚上才出来?”“老师,什么叫‘酷毙了’?”“老师,怎样才能见到外星人?”有的学生会模仿电视中的暴力行为来解决生活中的冲突,如顶撞老师、家长,与同伴打架斗殴,甚至可能发生暴力犯罪行为。还有的学生极容易在广告的 误导下走入盲目攀比、追求高消费、时尚消费的误区【问题】结合案例分析大众传媒教育环境存在的问题并谈谈如何净化大众传媒教育环境。00469#教育学原理试题第3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