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安徽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试题(00530)
2025-07-08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试题课程代码:00530
1.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1.以下选项中,对小说《阿Q 正传》中阿Q 这一形象描述正确的是A. 既狡诈凶残,又善良大度B.既热烈大胆,又忧愁抑郁C.既有封建传统观念,也有要求革命的一面D. 既追求个性解放,又囿于传统束缚止步不前2. 小说《荷花淀》的艺术风格是A.泼辣犀利B.高亢雄浑C.沉郁顿挫D.清新隽永3. 小说《绣枕》重点描写的两个场景中,大小姐心绪变化的轨迹是A.从热切期望到无奈的落寞B.从热烈期盼到被拒后的绝望C. 从满心希望到满怀怨恨 D. 从忐忑不安到漠然处之4.小说《桃园》叙述的是A. 具有童话和浪漫色彩的侠义故事B.孤独的父亲和病中的女儿相依为命的日常生活C.旧时代女性窘迫的生存状态D.女学生养病期间的情感变化5. 小说《春桃》中,春桃的性格特点是A. 伶俐狡猾、泼辣凶悍 B.有情有义、自尊自立C.沉静内向、多愁善感 D. 好吃懒做、装神弄鬼00530#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试题第1页(共8页)
6.诗歌《凤凰涅槃》中,诗人笔下“凤凰”的主要特征是A. 骄傲自得B. 悲伤迷茫C.唯美颓废 D.壮美崇高7. 诗歌《死水》将“油腻”和“霉菌”分别比作A.绿酒和白沫B. 罗绮和云霞C. 桃花和铜锈 D. 珍珠和翡翠8. 诗歌《雨巷》用以强化全诗音乐性所采用的艺术手法是A.复沓B.拟人C. 用典D.反问9. 以下选项中,全部出自诗歌《再别康桥》的意象是A. 杨柳、菡萏、榴花 B. 稻束、满月、远山C.雪峰、水田、蓬蒿D. 金柳、青荇、浮藻10.诗歌《断章》所表达的哲理性内涵主要指的是A. 动与静的转化 B. 事物的螺旋式发展C.普遍与具体的统一D.事物的互为依存11.诗歌《纤夫》中,引发诗人感慨“昂奋的方向/向历史走的深远的方向”的画面是A. “柳条儿削成小桨,/莲瓣儿做了扁舟”B.“四十五度倾斜的/铜赤的身体和鹅卵石滩所成的角度”C. “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D.“我们/起来了,/揉擦红色的脚跟,/与黑色的/手指呀”12. 诗歌《十四行集·鼠曲草》中,借鼠曲草这一意象传达的主旨是A. 对实现功名的渴望 B. 对自甘平庸乃至堕落者的批判C. 对贫穷生活的忧虑D. 对平实执著的生活态度的赞许13.诗歌《力的前奏》的主旨是A.表达了对“疲倦的母亲”和劳动者的敬意与歌颂B. 表现了人们在“黎明”前的痛苦挣扎和守候期待C.体现了作者在绝望中反抗绝望的矛盾心理D.号召民众拿起武器抗战到底14.“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这些诗句描绘的形象是A. 流亡的游击队员 B.北平街头的车夫C.负重拉车的老马 D.肩负重担的山民00530#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试题第2页(共8页)
15.诗歌《航》表达对人生遭际的感叹,所运用的艺术方式是A. 大量采用设问 B.回环往复的吟咏C.改写古典诗歌的意境 D. 将抽象的感知化作具体可感的事物16.诗歌《山》表达的主题意蕴是A.赞美祖国的秀丽风光 B.歌颂不断追求的理想者C.鞭挞顽固的封建势力D. 控诉战争的血腥残暴17.散文《寄小读者(通讯七)》中,上半篇描写的景象是A. 变幻无穷的海景 B. 温柔艳冶的湖光C. 层峦叠嶂的险峰 D. 清逸秀丽的山色18. 下列选项中,属于周作人散文集的是A.《大荒集》B.《缘缘堂随笔》C.《自己的园地》 D.《二心集》19.散文《灵魂的呼号》倾诉了对人生的困惑与思考,其情感抒发的特点是A.融记述、议论与独白于一体B.诗的意境与作者的追悼之情融为一体C.平和冲淡,感情表现得节制委婉D.个人的感情隐藏在大量引文和诗作中20. 散文《雨前》营造雨前特定的时空氛围所采用的手法是A.反讽B.通感 C. 象征 D.排比21. 报告文学《包身工》着重刻画的包身工形象是A.陈二妹、萧萧B. 虎妞、荷花和野猫子C.汪大嫂、四大娘D.芦柴棒、小福子和不知姓名的小姑娘22. 散文《囚绿记》中,把窗外的常春藤牵进了屋子里后,常春藤的变化是A. 日益繁茂苍绿B. 变成柔绿嫩黄C. 由嫩黄到青苍 D.迅速枯黄23. 杂文《蛇与塔》中,对民间传说《白蛇传》作了推陈出新的解释,表达的是A.对受封建制度压迫的女性的同情B. 对苟且偷安的人生态度的批判C. 对自然的亲近D. 对江南农村经济凋敝的无奈00530#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试题第3页(共8页)
24.散文《鹰之歌》中,女友对鹰的赞美象征的是A. 流浪诗人在漂泊中对纯洁爱情的向往B.锋芒毕露的批判精神C. 革命者在暗夜里追求光明的信念D.人民面对战争的镇定与乐观25. 散文《山之子》中,着墨不多却是作品核心内容的是A. 泰山幽险的环境 B.泰山流传的关于山鬼的传说C.哑巴采山花奉养家人的故事D. 哑巴父兄为采山花摔死的故事26. 散文《雅舍》中,雅舍被描述为A. “因为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B. “这屋子的陈设是非常美致的,只看墙上的点缀就知道。”C. “四柱三间,唯无帘幕。三间靠壁均有神象。”D. “砖铺的潮湿的地面,纸糊的墙壁和天花板,两扇木格子嵌玻璃的窗,窗上有很灵巧的纸卷帘。”27. 话剧《上海屋檐下》中,革命者匡复出狱后找到了朋友和妻子,他的选择是A. 携妻儿回归故乡 B. 与朋友共赴国难C. 悄然离开他们 D. 全家与朋友和睦相处28. 话剧《屈原》中,真正符合《橘颂》所赞美的高洁品行的人物是A.宋玉B. 婵娟C. 南后 D.靳尚29. 下列选项中,我国民族新歌剧的代表作是A.《白毛女》 B.《法西斯细菌》C.《日出》 D.《虎符》30.话剧《风雪夜归人》中,魏莲生对玉春说“我将来也许会穷死,会冻死,会饿死,会苦死,可是我会快活一辈子”,对这句话中“快活”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A.魏莲生身怀一技之长,能满足物质需求B. 魏莲生和玉春一起出走,在外省共同生活C.魏莲生开始觉醒,成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D.魏莲生领悟到人生本苦,从此远离俗世00530#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试题第4页(共8页)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31.小说《铸剑》展现出多种表现风格,其中有A.童话色彩B.神话色彩C.荒诞色彩 D.现实主义色彩E.传奇色彩32.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艺术特色有A. 不断变换叙事人称B.常用排比C. 诗句散文化 D.善用对比E. 化用典故33.散文《追悼志摩》大量引用徐志摩诗句,对此理解正确的有A.抒情写人,有利于刻画徐志摩形象B.富有鲜明地方特色C.诗句的意境与作者的追悼之情融合为一体D.寓情于理,运用妥帖E. 在结构上连缀文章段落34.话剧《雷雨》中,与周朴园有直接的尖锐冲突的人物形象有A. 周繁漪B. 鲁四凤C. 周冲 D.鲁大海E.鲁贵35.话剧《升官图》中,在强盗的梦境中,被省长下令枪毙的是A. 假冒秘书长的强盗B. 假冒知县的强盗C.从壮丁中逃回的真知县 D.不肯行贿的卫生局长E. 把乞丐抓来假充警察的警察局长00530#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试题第5页(共8页)
非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三、简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36.简析路翎小说《蜗牛在荆棘上》的主题意蕴。37.简析穆旦诗歌《防空洞里的抒情诗》的艺术特点。38.简析林语堂散文《言志篇》中所述之“志”的含义。39.简析田汉戏剧《南归》的抒情特色。四、论述题:本题12分。40.分析赵树理小说《小二黑结婚》中二诸葛和三仙姑的性格异同以及这两个形象的意义。五、阅读分析题:本题20分。41. 阅读丰子恺散文《作父亲》,结合作品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评论文章。要求:(1)简要阐述作品的主题思想。(2)简要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3)观点鲜明、分析细致、条理清楚、语言通顺、书写整洁。(附《作父亲》原文)作父亲丰子恺楼窗下的弄里远远地传来一片声音:“咿哟,咿哟……”渐近渐响起来。一个孩子从算草簿中抬起头来,张大眼睛倾听一会,“小鸡!小鸡!”叫了起来。四个孩子同时放弃手中的笔。飞奔下楼,好像路上的一群麻雀听见了行人的脚步声而飞去一般。我刚才扶起他们所带倒的凳子,拾起桌子上滚下去的铅笔,听见大门口一片呐喊:“买小鸡!买小鸡!”其中又混着哭声。连忙下楼一看,原来元草因为落伍而狂奔,在庭中跌了一交。跌痛了膝盖不能再跑,恐怕小鸡被哥哥姊姊们买完了轮不着他,所以激 烈地哭着。我扶了他走出大门口,看见一群孩子正向一个挑着一担“咿哟,咿哟”的人 招呼,欢迎他走近来。元草立刻离开我,上前去加入团体,且跳且喊:“买小鸡!买小鸡!”泪珠跟了他的一跳一跳而从脸上滴到地上。00530#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试题第6页(共8页)
孩子们见我出来,大家回转身来包围了我。“买小鸡!买小鸡!”的喊声由命令的语气变成了请愿的语气,喊得比前更响了。他们仿佛想把这些音蓄入我的身体中,希望它们由我的口上开出来。独有元草直接拉住了担子的绳而狂喊。我全无养小鸡的兴趣;且想起了以后的种种麻烦觉得可怕。但乡居寂寥,绝对屏除外来的诱惑而强迫一群孩子在看惯的几间屋子里隐居这一个星期日,似也有些残忍。且让这个“咿哟,咿哟”来打破门庭的岑寂,当作长闲的春昼的一种点景吧。我就招呼挑担的,叫他把小鸡给我们看看。他停下担子,揭开前面的一笼。“咿哟,咿哟”的声音忽然放大,但见一个细网的下面,蠕动着无数可爱的小鸡,好像许多活的雪球。五六个孩子蹲集在笼子的四周,一齐倾情地叫着“好来!好来!”一瞬间我的心也屏绝了思虑而没入在这些小动物的姿态的美中,体会了孩子们对于小鸡的热爱的心情。许多小手伸入笼中,竞指一只纯白的小鸡,有的几乎要隔网捉住它。挑担的忙把盖子无情地冒上,许多“咿哟,咿哟”的雪球和一群“好来,好来”的孩子,便隔着咫尺天涯了。孩子们怅望笼子的盖,依附在我的身边,有的伸手摸我的袋。我就向挑担的人说话:“小鸡卖几钱一只?”“一块洋钱四只。”“这样小的,要卖二角半钱一只?可以便宜些否?”“便宜勿得,二角半钱最少了。”他说过,挑起担子就走。大的孩子脉脉含情地目送他,小的孩子拉住了我的衣襟而连叫“要买!要买!”挑担的越走得快,他们喊得越响。我摇手止住孩子们的喊声,再向挑担的问:“一角半钱一只卖不卖?给你六角钱买四只吧!”“没有还价!”他并不停步,但略微旋转头来说了这一句话,就赶紧向前面跑。“咿哟,咿哟”的声音渐渐地远起来了。元草的喊声就变成哭声。大的孩子锁着眉头不绝地探望挑担者的背影,又注视我的脸色。我用手掩住了元草的口,再向挑担人远远地招呼:“二角大洋一只,卖了吧!”“没有还价!”他说过便昂然地向前进行,悠长地叫出一声“卖小鸡!”其背影便在弄口的转角上消失了。我这里只留着一个号啕大哭的孩子。00530#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试题第7页(共8页)
对门的大嫂子曾经从矮门上探头出来看过小鸡,这时候便拿着针线走出来倚在门上,笑着劝慰哭的孩子说:“不要哭!等一会儿还有担子挑来,我来叫你呢!”她又笑向我说:“这个卖小鸡的想做好生意。他看见小孩子们哭着要买,越是不肯让价了。昨天坍墙圈里买的一角洋钱一只,比刚才的还大一半呢!”我对她答话了几句,便拉了哭着的孩子回进门来。别的孩子也懒洋洋地跟了进来。我原想为长闲的春昼找些点景而走出门口的;不料讨个没趣,扶了一个哭着的孩子而回进来。庭中的柳树正在骀荡的春光中摇曳柔条,堂前的燕子正在安稳的新巢上低徊软语。我们这个刁巧的挑担者和痛哭的孩子,在这一片和平美丽的春景中很不调和啊!关上大门,我一面为元草揩拭眼泪,一面对孩子们说:“你们大家说‘好来,好来’,‘要买,要买’,那人便不肯让价了!”小的孩子听不懂我的话,继续唏嘘着;大的孩子听了我的话若有所思。我继续抚慰他们:“我们等一会再来买罢,隔壁大妈会喊我们的。但你们下次……”我不说下去了。因为下面的话是“看见好的嘴上不可说好,想要的嘴上不可说要。”倘再进一步,就要变成“看见好的嘴上应该说不好,想要的嘴上应该说不要”了。在这一片天真烂漫光明正大的春景中,向那里容藏这样教导孩子的一个父亲呢?一九三三年五月二十日(原载1933年7月《文学》1卷1期)00530#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试题第8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