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数字青春“译码”海丝,非遗传承绽放时代华彩 ——福建林职院学子以数字技术溯源泉州海丝精神密码
2025-07-23 16:22:00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当AI唤醒静默千年的拍胸舞铜像,当无人机测绘定格宋塔风蚀的纹路,当簪花女的头饰在AR中绽放数字新蕊——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青年学子正用现代科技,破译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  

  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指示,2025年7月,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海丝数智”星火团奔赴世遗之城泉州,开展“数智未来”焕活传统文化实践。这支青年队伍以无人机测绘、AI建模、全景扫描等前沿技术为钥匙,开启了一场对中华海洋文明精神根脉的溯源之旅,在科技与文明的碰撞中探寻“何以中华”的时代答案。
  
非遗基因:非遗馆的数字心跳

  步入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惠安石雕的遒劲刀痕铭刻着闽越先民的坚韧,水密隔舱福船的榫卯结构承载着古人的海洋智慧。面对国家级非遗“拍胸舞”,队员陈莹运用AI动态重建技术,让原本静默的铜像瞬间“活”了起来——粗犷的拍击、古朴的舞步、诙谐的神态在3D空间中热烈重现。“当铜像‘动’起来的那一刻,科技赋予了传统文化全新的生命力”陈莹感慨道。这项被称作“东方迪斯科”的古老舞蹈,正是中华文明兼容并蓄的精神缩影——通过技术解码,青年们听见了文明基因的当代心跳。

  

  数字孪生古建筑的时光定格

  开元寺东西双塔矗立千年,45米高的花岗岩塔身,凝结着宋代工匠“道法自然”的营造智慧。星火团成员通过无人机倾斜摄影,获取东西塔各个角度高分辨率的航摄影像,借助专业软件构建出厘米级精度的数字孪生模型。塔身每一道深深浅浅的风蚀纹路、每一处巧夺天工的仿木结构细节,都在虚拟空间中被永久镌刻,为后世留存下一份可测量、可分析、可永续的宋代建筑“基因图谱”。  

   

   

   

  簪花密码:蟳埔村的时光穿梭

  近年来,泉州蟳埔村的“簪花围”“蚵壳厝”成为旅游打卡热点。在蟳埔村蚵壳厝前,队员们凝视渔女发髻上已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簪花围:素馨、含笑、粗梗茉莉……每一朵都烙印着海上丝绸之路的文明交融史。实践小分队的队员们沉浸式体验簪花围这一独特头饰的魅力,用镜头收集海风的味道,用AR笔刷重绘蟳埔女的美丽密码,让阿嬷的古法簪花手艺,在少女的笑靥里长出数字新芽。实践小分队吴聆凡同学作为蟳埔女IP形象创作原型,对蟳埔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簪花围承载着蟳埔女对生活的热爱与海洋赋予的坚韧。我们以AIGC技术生成Q版蟳埔女IP形象,正是希望这一抹独特的传统文化,能以更青春、更时尚的方式,绽放在世界舞台。”

   

   

   

   

  像素烟火世遗古城的文明截面

  在古城地标钟楼下,队员们架设设备进行延时摄影记录西街的人间烟火,从晨曦中面线糊蒸腾的烟火气,到夜幕下灯光流淌的温暖光河,西街的日常被凝练成泉州作为“宋元中国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文明截面。镜头在钟楼前360度飞旋,穿越机以第一视角穿梭于古街巷陌,球形全景扫描则将整个街区转化为可沉浸式漫游的数字地图,一条由现代科技航迹绘制的“数字化海丝之路”跃然眼前,记录并深入探索“世遗之城”的“非遗”今生。

   

   

  非遗传承:传统文化的AI译码

  泉州花灯起于唐代,盛于宋元,一直延续至今,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是南方花灯的代表。在国家级非遗“泉州花灯”市级传承人林守明、林伟忠的泉州花灯传习所里,小分队围绕传统工艺传承与创新,用闽南语采访非遗传承人林伟忠,聆听林老师娓娓道来花灯制作的匠心坚守与创新求索。“一刀一刻皆学问,一丝一缕见精神,”团队成员郑欣妮在采访后深受触动,“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不仅要传承弘扬这份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更要思考如何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传播传统文化。”实践队利用AI作为“翻译官”,将林老师用闽南语讲述的传承故事译出“海丝青年说”双语vlog,讲述泉州故事,传播海丝传统文化。

           

           

  此次实践不仅产出了高精度的测绘模型、生动的短视频、富有创意的泉州文化IP,更是一堂行走在千年海丝遗迹上的沉浸式“大思政课”。通过数智技术赋能非遗保护与传播的实践,队员们纷纷表示,要将此行对传统文化的守护之志、对科技赋能的创新之思,转化为未来学习与奋斗的不竭动力,不仅要利用所学所长当好非遗的记录者、传播者,更要勇担创新传承的使命,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贡献青春力量。(作者:陈蕾羽、彭锦水、王美伶)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