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泉州幼高专文行四时队 ▏闽南砖雕非遗传承人伍建东:砖刀起闽韵 一凿归匠心
2025-07-21 14:49:00
中国教育在线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促进传统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的共生互鉴,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行四时”队于2025年7月8日赴闽南红砖文化艺术馆访学,拜谒闽南砖雕非遗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伍建东。实践团队通过实地考察,旨在探索非遗活化之新径、体悟匠人精神之传承。

图为实践队与伍建东老师合影(实践队供图)

  拾砖载闽韵 笑当烂柯仙

  闽南砖雕源于宋元,鼎盛于明清,其制作需精选富含铁质之红壤土,经塑坯、窑烧成砖,再施以画稿、凿坯、精雕、磨光等十余道工序。因红砖质地特性,此艺以浅浮雕为主,辅以线雕、平地沉雕之法,常以具象纹样构建叙述场景,尤善融入民俗、人物、花鸟、海洋等文化元素。故闽南砖雕非止于建筑装饰,实为镌刻着闽南人乡土情怀的文化载体,是闽南文化“海洋性”与“中原性”的见证。是国家级非遗“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泉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伍建东,闽南砖雕非遗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泉州级)、国家级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福建省乡村工匠名师、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闽南红砖文化艺术馆馆长、中国民协会员、福建省工艺美术学会理事、泉州市民协闽南砖雕专委会副会长。

图为伍建东老师专注雕刻的实景拍摄(实践队供图)

  半生沉浮后,笑对闽南春。伍建东自幼成长于工匠世家,幼承篆刻之艺,年长而秉闽南人爱拼敢闯的精神,商海搏浪,然岁月流转,终难磨灭少时艺心。年届不惑之际,重拾刻刀,与闽南砖雕结下宿缘。至此数年寒暑间不问西东,访遍闽南村落,尘嚣不染,独守一方匠心。这份深植于红砖大地的定力,非天赋使然,而是历经淬火后的重生,当其执刃时,刻刀便新添了生命的坚韧与岁月的沉淀,闽南魂借红砖穿越百年,于当代依然铿锵作响。

  执刀秉心韵 敢为故土先

图为实践队参观闽南红砖文化艺术馆(实践队供图)

  “承艺之道,不在摹形,而在通神,古技方得新生”。实践队成员在参观闽南红砖文化艺术馆时,伍建东道其传承之本。其法始于对明清古砖之精心摹刻。他沉潜数载,循古法而不拘,察刀痕之韵律,视砖纹如对话。闽南红砖,斑驳载岁月,既为雕艺之始基,亦乃文脉之薪传。

  此力深植于红砖肌理,刻痕为脉,其源头是伍建东对闽南文化之专注与笃信。“闽南这片土地够我琢磨一辈子了。” 此言虽朴,恰是其最深沉的文化自信。伍建东选择沉潜于故土,既秉守根之定力,复开新境之锐气,俱耀于其代表作之中。他创作的《闽峤金蛇 瑞霭盈疆》,巧化“闽”字“虫”部为腾蛇,盘桓于“門”间。蛇首昂然破框,势若贯虹。此构既承闽越蛇图腾古意,复彰“爱拼敢赢”之时风。

图为伍建东老师部分砖雕作品展示(实践队供图)

  “创新并非凭空造景,而是让传统会说话,要让老技艺讲出新故事。”伍建东的理念于其代表作中彰明较著,其作品《延平雄风》,是独属闽南人敢闯敢拼的筋骨,也是“成功精神”的生动注脚,刀锋间满是“饮水思源”的乡愁锚点,宛如当年先辈“下南洋”行囊中的那抔故土。《西桥月色》展示了砖雕独特的镂空技艺,这是源于对传统技艺的如火纯青,艺术的生命力也在于与时俱进的表达。

  在这专注的雕琢中,伍建东不仅在红砖上刻下了纹路,更刻下了对闽南文化价值的认同与坚信——这,便是他“向下扎根”最深沉的力量,也是“向上生长”最坚实的底气。

  传薪承砖韵 乐作匠心人

  “普及方能保护,使用方能传承。”伍建东深谙非遗传承之道。于他而言,传统技艺的生命力不在展柜之中,而在市井之间。为此,他躬身践行:于当地校园里做公益推广砖雕,并通过文旅推广砖雕文创作品,使古艺融入当代生活。

  在伍建东的指导下,实践队成员尝试执刀,刀锋过处,砖屑纷飞,方知那行云流水之纹,实乃经年匠心所凝,刻刀上落下的是时光的尘埃,红砖上凸起的是文化的脊梁。而伍建东先生早化身为闽南沃土上一块最坚毅、最炽热的“活砖”。

图为伍建东老师指导实践队员体验砖雕技艺(实践队供图)

  习近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 闽南砖雕非止于技,实乃承载着闽南人的精神记忆,伍建东以“人砖合一”的修行,令闽南砖雕非遗技艺生生不息。而文行四时队乃古今碰撞之“星火”,从匠人工坊引向更广阔青年心田的“行路”。二者同契,皆为使深植于红砖之上的文化自信,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泉州幼高专“文行四时”队供稿)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