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岭南师范学院“飞跃鹰隼”突击队:泥路变通途,共绘古今卷
2025-07-06 23:31:00
中国教育在线

  2025年7月4日上午,岭南师范学院“飞跃鹰隼”突击队带着探究乡村发展的热忱,与村干部展开深度对话。队员们此行聚焦体村基础设施的蜕变——从昔日泥泞难行的土路,到如今硬面路网纵横的巷道。在村干部的讲述中,一幅体村干群同心、攻坚克难推进基层建设的生动图景徐徐展开。队员们穿梭于村巷间,在走访中溯源体村悠远历史,将“泥路变通途”的现实与深厚的历史紧密联结,以实际行动践行“共绘古今卷”的青春誓言,为体村振兴之路注入鲜活的青年智慧与力量。

  基层访谈深挖基建升级路径

  7月4日上午,突击队与体村干部进行访谈,聚焦乡村基础设施系统性提升。村干部分享了体村基建的成果,1985年通电,1997年通电话,2006年通网络,2010年实现村道水泥硬底化,2013年通自来水。截至2022年底,村道已基本完成硬底化。建设污水处理站1座,污水收集率达70%。建有小学、篮球场、老人活动室、藏书1000册的农家书屋等各式各样的文娱设施。一条条数据、一项项案例,揭示出乡村旧貌换新颜背后的治理逻辑——村民议事决策、多元资金整合、村干党员带头示范,为同类乡村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体村样本”。

  突击队队员与干部进行采访 蔡锦儿 摄

  村史溯源叩问振兴精神根基

  据村干部讲述,《林氏族谱》记载:体村主要姓氏为林姓,元朝末年,体村始祖居住在金来村东边,到林氏第五世后搬迁至体村居住。五世祖林成会看风水,堪舆时,来到此地,认为此处地理环境等各方面“样体”都可以,适宜居住,于是选择在此地定居,并取“样体”中的“体”字为村名——“体村”,沿用至今。这一跨越七百年的命名,在今日体村振兴实践中焕发新生。从古时勘测风水的罗盘,到现代规划乡村的蓝图,“因地制宜”的生存智慧已升华为发展理念。队员们从中读出了深意:“体”不仅是村名,更是刻进基因的奋斗密码——祖先凭双脚丈量沃土,今人用双手夯筑通途;昔日追求居所“样体”完备,今日致力道路、绿化、公厕“全域合体”。这种对家园精益求精的匠心,正是体村从泥泞走向畅达的精神支柱。

  体村历史建筑 蔡锦儿 摄

  这场跨越七百年的对话昭示着:从“样体”择地的生存智慧,到干群共筑“全域合体”的振兴实践,“体”字蕴藏的精神基因始终奔涌不息。青年学子用脚步丈量这条“通途”的今生今世——它不仅是混凝土铺就的便民路,更是一条承续先民拓荒志、凝结当代奋斗力的精神纽带。岭南师范学院学子将带着“体村样本”的基层密码,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让青春誓言在古今交融的振兴长卷中铮铮回响。

  来源:岭南师范学院

  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通讯员:任彦睿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